从十小时到三十秒
—正宁县法院信息化建设侧记
从兰州到正宁开车需要10个小时,在正宁县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庭审场面在省高级人民法院多久才能看到?答案是30秒左右。这只是正宁县人民法院在全省信息化大格局中的一个小缩影。近年来,正宁县人民法院面对大数据、云计算的信息科技发展形势,积极响应最高法院和省市法院信息化的建设要求,以信息化为支撑,着力推进办案体系现代化、司法能力现代化,将公正为民以更加快捷、真实、可视的形式凸显在人民群众面前。
不留死角的信息化监控。
小县城里的“新鲜事”
2012年8月11日,正宁县法院大门外人头攒动,熙熙攘攘。“那不是榆林子法庭的杨会刚么,怎么还上电视了?”
“哦,那个当事人是我们村的,平时我们村里的案子都是在榆林子法庭审的,今儿怎么跑到县法院来了,而且还在那么大的电视上播呢?”人群中你一言我一语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法院庭审直播的事,一时间轰动了整个小县城。
轰动不仅仅是出于好奇,更是人民群众对法院办案工作的一次全新认识。公正,这个在群众心里有点怀疑、有点抽象的词语,真正看在了群众的眼里。每隔几天,走过正宁县法院大门的群众、抑或打开正宁县法院网站的人们,便可通过法院大楼上的LED屏幕或正宁县法院网站看到庭审直播的场面。
“我们再穷,信息化也要走在前头。”正宁县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徐国渊这样说。为此,正宁县法院在经费保障处于全市法院最低的情况下,倾尽财力,共建成5个数字化法庭并全部投入使用。院党组规定,每周公开一次数字化庭审,让群众把公平正义听在耳里、看在眼里、嵌在心里。2012年以来,正宁县法院共公开数字化庭审134案次,数字化庭审平台让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感沐到了阳光司法的和煦春风。
通过庭审直播系统远程观摩案件。
无处不在的“指挥棒”
人为管理转向信息化控制,信息“指挥棒”让审判的诸多“音符”组合成一曲规范、高效的乐章,正宁县法院每个人都成了信息“指挥棒”下的“乐手”。
全院审判运行动态是否正常,重大、复杂、敏感案件办到什么程度,哪些工作需要特别提示,哪些事项需要及时审批,领导决策系统使院领导不用再召集会议,通过网络便可点对点的进行指导督办;庭室的收、结案多少,案件质量怎么样,质效指标是否达到要求,各项工作在全院排名是前是后,庭长通过信息系统既可对庭室办案人员进行纵向对比,也可与其他庭室进行横向比较分析;登录数字法院业务应用系统,查看分案、排期、审限、预警、结案、归档等办案具体信息,则是正宁县法院所有审判人员上班开始一天工作的第一件事。
“信息化、网络化的案件流程管理系统就像一个尽职尽责的‘管家’,没有它,一切都乱套了。”正宁县法院审管办主任赵会娥如是说:“以前很抵触,现在才真正感受到了它的好处,根本离不开了,有了它,审判执行工作更加规范高效了。”
近年来,正宁县法院先后建成了数字法院业务应用系统、数字化庭审直播系统、自动化办公系统、电子卷宗档案系统、电子签章系统、视频会议系统、远程视频接访系统等,使信息化的触角延伸到了法院工作的方方面面,覆盖了所有的基层法庭。信息化不仅成为法院所有人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更成为法院所有人心中的一种现代化办案理念。
当事人手中的“拐杖”
“法院变化真大啊,没想到我没回来也把案子立了,不但让我少跑路,还给我省了路费,真是谢谢你!”远在上海打工的范某在电话中激动地说。2014年6月的一天,范某通过正宁县法院网上远程立案系统办理了立案手续,成为她终生难忘的一件事。
信息化平台使正宁县法院为民、便民、利民措施更加高效便捷。案件由谁审理,电脑说了算,当事人不必再费尽心机托关系、走后门;案件什么时候开庭,系统说了算,当事人不必再为迟开庭而烦恼;案件办到什么程度,按键即可查,当事人可在立案服务大厅的查询系统查询;案件办得公正不公正,社会公众可通过网络查询裁判文书进行类比评价。
2014年3月,民二庭审理的张某与樊某承揽合同纠纷一案,被告樊某因车祸行动不便,审判长遂安排被告在居住地法庭、原告在县法院,通过数字法庭视频系统进行了庭审。樊某感动地说:“真是感谢法院、感谢法官的照顾!”法庭工作人员告诉他:“我们有了远程视频系统,像你这样的当事人都可享受到这种方便。”
当事人只要对法院和案件有什么意见,就可通过远程视频接访表达诉求;当事人到法院参加庭审确有困难,可就近通过远程视频进行调解、开庭。信息化就像是当事人手中的“拐杖”,引导、帮助、方便着每一个走进法院大门的人。2012年以来,正宁县法院网上立案48件,电话立案19件,异地调解、开庭31件。诉讼的路更短了,当事人的负担更轻了。
合纵连横的“利器”
陈某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躲债多年,但远距正宁县千里之外的账户竟也被冻结了。这是正宁县法院依托执行信息库与银行征信系统,实行点对点查控的结果。
2014年3月,陈某的饭店因经营不善倒闭,欠下了李某等3人5万多元的债务,自己逃之夭夭。李某等人拿着法院的判决书却拿不到钱,随即,他们向法院提出执行申请。多方了解后,承办法官将陈某纳入失信“黑名单”向全社会公布,依托法院点对点网络查控平台及司法查控系统,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通过执行信息查控中心对其银行存款实施动态监控,结果发现陈某在淄博的一个农行账号内还有存款,该院执行干警果断予以迅速冻结,并通过与当地行政、金融部门的横向协作,把这笔款作为被执行款发放给李某等人。
正宁县法院在建立执行信息流程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把执行信息网络辐射到了金融、工商、税务、交通、公安、住建等部门,编织了一张开放合作共享信息的大网,合纵连横,动用一切信息资源,使躲债者无处藏匿,失信者得到应有惩戒,“执行难”单打独斗的局面宣告结束,给被执行人形成了无形的法律威慑。今年1至7月,共查控被执行人账户138人(次)、冻结划转372万元,公开失信被执行人142人,案件和解执行率同比上升11%。
挂在墙上的制度走进电脑了,群众想看到的东西全部直接公开了,冗繁的手工操作轻叩鼠标就完成了。办案周期不再漫长,公平正义不再迟到,讼诉负担不再沉重。这,就是信息化刷新的效果。
“现如今,随着法院信息化程度的越来越高,人民群众对法院的期望也越来越大,法官队伍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让司法能力现代化跟上信息化的步伐,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提起信息化的未来,徐国渊的话掷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