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
来源:济宁市政府网 更新时间:2014-09-02

 济宁市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

(济政字[2014]57号)

为加快我市电子商务发展,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实现全程贸易活动的电子化,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2号)和工信部《关于印发〈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工信部规〔2011〕55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目标
  2016年,全市电子商务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成为新兴重要产业,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形成重点电子商务产业园区3个以上,建设大型行业类营销与交易电子商务平台10家以上,培育商业模式成熟的省级电子商务龙头企业30家以上。全市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达到75%以上,规模以上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覆盖面达到85%,重点产业集聚区电子商务普及率达到90%;大企业网上采购比率和网上销售比率分别达到60%和55%,中小企业网上采购比率和网上销售比率分别达到20%和25%;企业网上支付所占比重达到40%以上。培育引进电子商务高层次人才100名以上,培训电子商务人才10000名以上。
  二、主要行动
  (一)电子商务重点示范创建行动
  1.行动目标
  全年分类建设电子商务产业示范基地(园区)3个以上。鼓励工业、商业、物流以及农业行业骨干企业组建或联建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10家以上。培育电子商务示范企业30户以上。形成我市电子商务基地、平台和企业的示范体系,带动全市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2.行动内容
  (1)规划电子商务集聚区。以省级以上(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或开发区为依托,鼓励各地根据产业配套,开展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园区、基地)的规划建设。支持各地按照产业链的要求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吸引国内外电子商务企业和相关配套企业入驻,形成集商品贸易、平台建设、物流配送、融资支持等多功能、多业态的电子商务园区。推动实体交易和网上交易相结合,支持有条件的批发市场强化仓储、配送、采购等功能,发展以商品市场为依托的网商集聚区。开展市级重点电子商务园区认定,带动全市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发展。
  (2)发展电子商务公共平台。一是发展行业电子商务平台。重点在装备制造业、工矿行业、汽车行业、纺织服装行业、食品行业、医药行业、出版印刷业等领域培育一批集交易、物流、支付于一体的行业电子商务平台。二是建设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重点在煤炭、钢铁、建材、化工等领域建成一批以商品交易为核心、现代物流为支撑、金融及信息等配套服务为保障的大宗商品现货交易电子商务平台。三是发展综合性电子商务平台。支持商贸物流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企业电子商务咨询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综合性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3)培育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支持市内电子商务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创新商业模式,整合各种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吸引一批国内外大型电子商务企业总部、区域总部和营运中心落户济宁。制订济宁市电子商务重点示范企业评选办法,从2014年开始,每年在全市择优认定10户左右电子商务重点示范企业,由市政府给予奖励。树立学习典范,形成一批代表全市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的企业群体,带动全市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二)电子商务应用普及行动
  1.行动目标
  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应用电子商务覆盖面达85%,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普及率超过75%,一批传统龙头骨干企业实现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探索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新模式,扶持一批本地优秀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做大做强;农村电子商务应用快速推进;政府电子商务采购比重逐步提高;旅游、文化传媒、新闻出版、金融、教育、卫生等其他领域电子商务应用基本普及。
  2.行动内容
  (1)支持骨干企业发展供应链电子商务。发挥骨干企业在采购、销售等方面的带动作用,支持其以产业链为基础,以供应链管理为重点,建立企业电子商务网站,实现采购、生产、销售全流程电子商务。
  (2)普及中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应用。鼓励中小微企业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社交平台进行信息发布,开展在线采购与销售,提升企业网络营销能力。
  (3)推动传统商贸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支持传统百货、连锁超市等企业发展集电子商务、电话订购和城市配送为一体的同城购物。结合农村流通实体网点建设,探索“网上看样、实体网点提货”的经营模式。鼓励日用消费品经营户依托第三方零售平台开展网上销售,推进传统零售与网络零售有机接轨。
  (4)扩大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鼓励建设集信息发布、产品交易、产品追溯于一体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开展电子商务应用。
  (5)支持发展境外网络销售。支持工信部“电子商务创新试点企业”—中煤工矿物资集团,加大境外电子商务市场拓展力度,提升我市煤矿机械产品在境外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和附加值。
  (6)拓展电子商务新应用。支持梁山出版印刷业建立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平台,推动数字出版电子商务发展。推广手机、智能移动终端等移动电子商务业务。推进金融领域电子商务应用。整合社区零售、缴费、家政、社保、医疗保健等服务资源,构建便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依托我市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文化、旅游等电子商务,积极推进涵盖旅游六要素的饭店宾馆(吃、住)、景区(游)、旅游车船(行)、旅游商品(购)、旅游演艺(娱)等涉旅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
  (三)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设行动
  1.行动目标
  进一步优化电子商务服务生态,重点在电子商务相关的网络技术、物流配送、网络支付和信用安全等领域构建起科学的服务体系,推动我市电子商务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
  2.行动内容
  (1)健全信息网络技术体系。支持无线宽带和光纤到户接入,推进下一代互联网网络建设,提高网络运行速度。有效整合基础电信运营、软件供应和系统集成等基础业务,培育一批专业化电子商务服务商,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平台开发、信息处理、数据托管、应用系统和软件运营等外包服务。
  (2)优化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推动第三方物流与电子商务平台合作,为网上交易提供快速高效的物流支撑。培育一批信誉良好、服务到位、运作高效的快递物流企业,引进一批国内外先进的快递物流到我市设立总部。规划建设快递物流园区,加快现代物流与现代仓储集中化建设。完善城市配送体系,实施快递服务进社区、进校区、进园区,支持快递企业向乡镇、农村发展,让广大农民享受到高效便捷的电子商务服务。
  (3)完善电子商务支付体系。建立由网上支付、移动支付、固网支付以及其他支付渠道构成的新型综合支付体系。加快第三方支付平台建设,扶持发展以电子商务支付为主要业务的第三方支付服务机构。
  (4)构建电子商务信用安全体系。建立网上经营主体信用档案,健全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引导电子商务企业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完善电子商务安全服务功能,进一步规范电子认证服务,推广应用数字证书、数字签名。
  (四)电子商务人才培育行动
  1.行动目标
  创新电子商务服务人才培养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设一支大规模、高水平的电子商务从业队伍。每年举办1场企业高管电子商务专题培训班(研讨班),10场中层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培训班,20期大学生人才实训。争取用3年时间,全市普及电子商务知识10000人,培训电子商务专业人员1000人,培养高级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100人,为我市电子商务跨越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行动内容
  (1)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复合人才。积极探索高校、电子商务研究机构、企业合作共建机制,努力培养具备现代经济管理理论、信息技术知识和电子商务综合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2)培训电子商务应用人才。支持企事业单位联合高校和知名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分行业、分区域组织电子商务应用知识和技能培训活动,开展电子商务应用技能培训,为企业培育电子商务应用人才。
  (3)引进高层次电子商务人才。有针对性地引进具有企业电子商务管理和研发经验的高端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提升电子商务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体系建设。在市信息消费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协调推进全市电子商务工作。各县(市、区)、有关部门设立相应组织协调机构,加强对电子商务的组织领导。市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电子商务规划、指导和管理,培育壮大电子商务产业体系,推动电子商务在工业行业、中小企业及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市商务部门负责流通领域电子商务发展;市人行负责协调完善网上支付体系;市邮政管理局负责完善邮政快递配送体系;市发展改革、国土资源、税务、统计、工商行政管理、质监等部门要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做好电子商务发展和监督管理,保障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从我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列支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重点园区、平台及示范企业建设,电子商务宣传培训、交流合作和人才引进,组织推动机构建设奖励、资助和经费等。完善投融资服务体系,探索创新电子商务企业信贷方式,加大对电子商务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创新登记注册模式,放宽经营范围核准,建立适应电子商务市场特点的准入制度。
  (三)发挥电子商务协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搭建融合资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平台,提升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搞好电子商务培训,加强政策引导和技术信息咨询服务。整合我市电子商务企业资源,加快电子商务协会门户网站建设,集中推介济宁电子商务重点园区、重点平台以及示范企业。
  (四)营造电子商务发展环境。科学制订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强化规划引领作用。组织电子商务高层论坛,开展以电子商务为主题的学术研讨活动,提升我市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影响力。在全市深入开展电子商务示范园区、示范平台和示范企业评选活动,激发新一轮创业创新的热情。加强与国内外有关部门、机构和企业在电子商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认真学习和借鉴电子商务发展的先进经验和模式,促进我市电子商务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