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评中国政府网开通:政府与民众在互联网上“面对面”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08-03-14

  新华网北京1月1日电(记者吴晶 孟娜)电子政务是行政改革在高科技网络技术迅速发展背景下的必然选择。2006年元旦,随着中国政府网的开通,中国各地的民众与政府开始真正进入互联网上“面对面”的时代。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中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经过3个月的试运行,2006年1月1日正式开通。

  “中国政府网的开通标志着中国电子政务的真正起步,”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部汪玉凯教授说。他说,1999年是中国的“政府上网年”,中国在各地大面积地推动政府上网。迄今从中央政府各部委到县级以上政府,全国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已有上万家。

  上个世纪90年代互联网出现后,各国都在推行电子政务。然而,汪玉凯指出,电子政务不是政府部门内部的办公自动化。近年来虽然中国各部委相继建立各自的网站,进行政务信息公开并发布行政审批的办事依据和法规。然而,各个政府网站从域名到内容“各自为政”,老百姓要想办事必须先知道这件事归哪个部门管,才能上网查找相关信息。“现在,政府网由分散走向整合,可以对地方政府进行示范和引导。”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经济研究所周鸿铎教授说,中国政府网可以让民众及时了解中央各个部委以及各地的重要信息,便于人们根据国家提供的信息来规划自己的工作、生活。“国家之大,政府与民众沟通很不容易。中国政府网表面上是网络开通,实际上体现了国家的便民和利民政策。”

  他说,中国政府网的开通无疑是为政府增加了“顺风耳”、“千里眼”。政府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了解各类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体察民情、民意,在网上实现“现场办公”,提高办事效率。

  对于有着 “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传统的中国人来说,中国政府网也为百姓提供了向政府提建议、说想法的场所,周鸿铎说:“民众对政府提出的建议虽然可能只涉及微观的、局部的,但也可供决策者参考。”

  汪玉凯说,互联网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许多过去老百姓不知道的事、办不了的事可以在网上得到解决。但它同时也将考验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和各个部门协调办事的能力。

  电子政府比较发达国家的实践已证明:电子政务可以节约行政管理成本,从国家长远发展来说,具有无法估量的价值和潜力。

  互联网也给了政府和民众更宽广的对话平台,拉近了两者之间的距离。周鸿铎说,在中国当前的国情下,国家政务的公开表明国家民主程度又往前跨进了大步。政府可以更好地发挥“为人民服务”的职能,老百姓也可以享受更多、更便利的政府公共服务,这“对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