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泽渊 依法治国将全面推进
来源:瞭望 更新时间:2012-04-14

卓泽渊(中共中央党校政法部副主任、教授)

  依法治国将全面推进2006年将是中国法治发展极为重要的一年,中国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践将得到有效的推进。具体说来:

  首先,中国共产党把依法执政作为执政的基本方式,将得到进一步强调。这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具体化。随着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推进,依法执政作为其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将引起特别的重视。依法执政将被作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纳入改革的视野,并得到有效的推进。

  其次,在立法上,作为民法典重要组成部分的、调整财产关系的基本法律《物权法》将出台。《物权法》的制定本身就是中国立法的重要成果,同时它将意味着中国民法典的制定从此开始迈出了坚实的、具有重要意义的第一步。其影响是深远而重大的。并将由此引发中国相关民事法律的创制、修改和废止,从而牵动一系列立法活动。

  第三,在司法上,中国的司法体制改革将逐步推进,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及相关的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司法部的有关配套改革逐步深化。2004年底中央作出了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初步意见,2005年司法机关为此进行了进一步的具体方案设计,建立了一定的基础,采取了一些初步的改革措施,预计在2006年,司法体制改革将得到更加全面的推进。

  最后,在普法上,新一轮五年普法规划将得以施行。作为“五五普法”关注的重心与焦点,普及社会主义的现代法治理念将被强化。作为社会大众,培养法律观念将成为普法工作的重点;作为领导干部,培养法治理念将被成为普法工作的重点,

  梅永红(国家科技部办公厅副主任)

  继续优化科技发展环境

  2006年,为期15年的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将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我国科技事业也将由此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掀开新的历史篇章。

  科技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深化。一方面体现为科技体制与经济体制的“双管齐下”、相互协调;另一方面体现为重点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经历了过去20年的改革历程,中国科技体制将在实现科技与经济结合这个核心问题上实现新的突破。

  科技发展环境将进一步优化。一部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一次划时代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一系列有关自主创新战略的重大部署,必将引发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科技进步与创新这个命题将历史性地成为国家经济、社会乃至政治的焦点,受到全党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重视与支持。

  科技战略布局将进一步调整。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和社会公益类研究,将得到更多、更大和更加稳定的支持。体现国家意志和战略目标的重大科技专项,将汇集全国科技界、产业界的精锐力量。支撑科技事业持续发展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将成为国家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力(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教育改革重在政府公共服务型职能

  2006年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将顺着几年来快速发展的惯性,着力定位于强化和完善政府的公共服务型职能,更加明确政府在保障教育的公益性,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负起更大的责任。这一年受到社会广泛而持续关注的几大实质性改革有:

  义务教育方面,大幅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是国务院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后的又一重大决定,为此,要专门部署把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所需经费全面纳入财政保证范围,分项按比例由中央和地方分担。为实现2007年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的目标,2006年春季开学时,将保证西部农村地区和东、中部试点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全部免交杂费。《义务教育法》的修改在取得重大进展的基础上于年内颁布实施,将使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依法得到进一步强化。

  职业教育方面,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继续扩大100万,社会呼吁多年的职业教育家庭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建立将得到积极推进。

  高等教育方面,继续实施高校招生录取的“阳光工程”,坚决杜绝社会反应强烈的与高校招生挂钩的乱收费。探索建立高校毕业生到国家需要的艰苦地区、艰苦行业工作的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机制。

  陈少峰(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从战略角度思考如何发展文化产业

  2006年文化产业将在许多方面出现新的格局:首先,全国上下将从战略的角度进一步深入思考如何发展文化产业。其次,各地区将着力探索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第三,新媒体包括互联网和手机的内容产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特别是结合数字化和3G等应用技术的完善,新媒体的娱乐内容将取得显著的增长。除艺术品产业的稳定增长外,主要的传统文化产业如新闻出版、音像出版发行、演出等行业开始感受到来自新媒体的明显冲击。此外,政府将继续推动电影和动漫产业的发展。最后,文化领域的个性化和多元化现象将更加突出,文化争论将持续有序展开。

  刘庭芳(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常务理事、教授)

  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成果

  第一,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现有成果,争取更多地引入科学化管理的手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备受政府重视,国际影响很大。我在新加坡、台湾等地方都曾听到那里的专家学者对这一制度的高度评价。这样的惠民举措,在新的一年里更要加大管理力度。同时,乡镇卫生院的建设也要加大步伐,重点应放在培训适宜技术人员和医院管理人员上。只有乡镇卫生院的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提高了,医生的技术能力高了,农民真正放心在家门口瞧病,农民就医的不便才能真正解决,就医的费用才能真正降低。

  第二,继续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探索医院管理的长效机制。2005年是医疗机构的多事之年,在卫生部将2005年定作“医院管理年”的背景下,医疗机构暴露出来的问题更值得我们深思。我认为,卫生部在对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督察后,“只谈问题,不谈成绩”的态度对行业震动很大。但是,“管理年”不应该是“运动年”,督察中发现的问题,必须通过构建长效机制的方式去解决。因此,卫生主管部门需要在机制的探索上付出更多的努力,同时对推出的种种举措要进行跟踪,防止政策走样、落空。

  郭震远(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继续有效遏制“台独”

  2006年的海峡两岸关系,将在2005年发生的重要变化的基础上,继续向着更有利于遏制“台独”、更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方向发展。

  有效遏制“台独”,在2006年继续是海峡两岸同胞的首要任务。在2006年中,《反分裂国家法》将进一步加强海峡两岸同胞共同遏制“台独”的力量。无论在台湾岛内还是在国际上,“台独”势力及其活动都必将受到更有效的遏制,从而推动台海局势继续有所缓和。

  积极推动海峡两岸的经贸、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将继续是2006年海峡两岸关系的主要内容,并且有可能在一些问题上有突破性进展。2006年中,祖国大陆将继续积极落实中国共产党与台湾在野党领导人在2005年达成的共识,陆续制定和实行各种相关的配套措施,为在祖国大陆的台商、台湾学生和其他台胞提供更周到的服务;为台湾水果和其他农产品进入祖国大陆提供更多优惠和方便。同时,将与台湾同胞一道,更积极地推动台湾有关方面,对于海峡两岸的交流、交往采取更灵活、务实的态度和行为,争取在一些与海峡两岸同胞福祉密切相关的问题上有所突破,例如开放大陆同胞赴台观光、实现海峡两岸客货运包机“常态化”等。

  但是2006年的海峡两岸关系仍然存在不可低估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台海局势仍然复杂、严峻。陈水扁没有改变其顽固的“台独”立场,在2006年完全可能继续坚持推进“台独”路线,如进一步强化“去中国化”的力度,以及推进所谓的“第二阶段宪改”,为“法理台独”创造条件等。对此,决不可掉以轻心。

  傅梦孜(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所长、研究员)

  中美关系应填充建设性合作的战略内涵

  得益于两国领导人的战略洞察与驾驭力,中美关系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已达到历史上少有的程度,在过去一年更是获得长足发展。两国全方位的“深度互动”实际彰显了这种相互依存关系的战略意义。

  中美关系作为全球最重要双边关系的表征更为清晰,这不全取决于中国经济规模扩张的效应,更在于中国作为一个更负责任的大国参与国际事务呈现的突出影响力,使得中美关系超越双边,越来越具有全球意义。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2005年“925”讲话已把中国定位为国际体系中的“利害相关者”,表明布什政府中国观较积极的变化和相伴相随的期望。

  中国全方位参与国际社会的过程,也是我们敢于承受并顾及国际影响的过程,并使我们更为包容和开放。在双边层面,中美合作面在扩大,更需要理性处理双方的矛盾与摩擦;在地区层面,中国不会追求排他性的地区主义,而会强调各国利益的交互性与合作的开放性;在全球层面,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将进一步拓展双方合作的空间。

  中美两国作为亚太乃至世界大国,有着广泛而明显的共同利益,需要努力推进包括战略对话在内的机制性与非机制性双边磋商安排。中国尊重任何国家的核心利益,也期望自身的重大战略关切得到尊重。中美需要努力寻找并扩大共识,深化合作,以填充双方建设性合作的战略内涵。

  金熙德(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对外关系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加强民间交流,孤立日本右翼

  2005年,中日关系继续深陷“政冷”低谷。其首要原因,就在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执意参拜供奉着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小泉代表了日本右翼政治势力的愿望,即突破二战体制,走向政治与军事大国。日本对华政策日趋背离1972年以来的友好政策轨道,在历史、台湾、领土与海域等一系列原则问题上冲击两国共识底线,企图修改中日关系规则。

  2006年,小泉可能继续参拜靖国神社,并推举一个继续对邻国强硬的新首相。若此,中日“政冷”局面将更趋陷于“冰冻”状态。

  小泉继续对华强硬,与日本民众的中国观受到右翼势力及其媒体舆论的负面诱导有关。加强对日民间交流,孤立右翼,争取多数,应成为我国对日政策和民间交往的重点方向。

  薄贵利(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

  八方面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在“十一五”期间行政体制改革框架已经确立,其主要内容均需从2006年开始着手落实,这包括:

  加强行政体制改革的总体战略研究,制定行政体制改革的总体战略规划,加强行政体制改革的总体战略指导,防止和克服改革的不协调、不配套和内在矛盾现象。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各级政府要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将更多的公共资源投入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责权。按照中央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依法明确中央和地方对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的管理责权,逐步理顺中央和地方在财税、金融、投资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分工和职责。

  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组织结构,减少行政层级,理顺职责分工,推进电子政务,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尽快形成和确立职责明确、结构优化、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公共行政体制。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完善投资核准和备案制度,依法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健全政府投资决策责任制度。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健全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和行政监督机制。

  认真贯彻《国家公务员法》,按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相协调、相配套的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据《瞭望》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