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进入E时代
来源:健康报 更新时间:2014-09-16

原标题:信息化让看病“提速” 医疗服务进入E时代
  

  王发省的每一次发言都面带微笑,分享着医院信息化给新疆带来的变化。
  “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希望医院信息化将覆盖新疆86个县的每一家综合医院,让我们的医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诊疗服务。”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院长王发省看来,加快医疗信息化建设,是他们未来提供高质量服务的有力保障之一。
  这一次的全面升级换代是以新疆省人民医院为龙头,初步建立辐射四家省级综合性医院的远程会诊网络,而且技术方面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全力支持。
  华为公司在接受39健康网编辑采访时表示,他们看中了王发省及他所领导的团队,但本质却是对目前整个医疗市场的判断:医院信息化是医改的必然过程,是目前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突破口。
  “国家卫计委在十二五期间在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卫生信息标准系统,截止到目前已完成了217项标准的制定。”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孟群指出,互联互通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我国的医疗服务未来将进入E时代。
  共享优质医疗资源 提升诊疗效率
  医院挂号时间长、看病等待时间长、取药缴费时间长……“等”已成为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医院管理者和普通患者的难题,阻碍我国医疗行业服务质量提升,造成老百姓看病难的本质问题。
  尤其在某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医疗资源结构的分布不均,如何能平衡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孟群表认为,通过现有的信息化技术,以远程会诊和远程教育的方式,能否使城乡之间能够共享优质的医疗卫生资源就显得尤为关键。
  据39健康网编辑了解,新疆省人民医院自2010年起自筹资金,与第三方合作建立医院信息化和远程会诊系统。
  据王发省介绍,在新疆省人民医院的信息化全面实施后,大量的节约了医务人员书写病历的时间,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与患者交流。接诊医生可从系统中了解患者以往的诊断情况、用药情况、病史、过敏史等信息,简化了就医步骤,为病人节约了就医时间。
  与此同时,远程医疗系统也在实际的诊疗过程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截止目前,新疆省人民医院的远程会诊系统共服务超过4.9万名患者,并保持每天平均46个的会诊病历。
  “由于需要远程会诊的患者大多都是疑难杂症,不少基层医生也将其视为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王发省表示,希望通过远程会诊建立起完善的继续教育体系,逐步达到人才培训的目的。
  通过不断地摸索与实践,新疆省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已初建规模。目前,已有1/3的县级医疗机构开展了远程病理和远程影像等方面的工作。
  但王发省也坦言,卫生信息化是一个十分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一些制约卫生信息化发展的矛盾和困难仍然突出,在明确总体目标和任务的基础上,必须依靠各方力量,加快推进,逐步完善。
  建设医疗网络体系 优化服务质量
  信息化是新医改重要的组成部分,全国各地都在推进医疗卫生信息网络体系建设。
  据39健康网编辑了解,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省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盛京医院等多家省会级城的三甲医院正逐步探索远程医疗的业务模式,而海军总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西安市中心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等众多医院纷纷向数字信息化进行转型。
  “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适应国家卫生计生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孟群表示,各级医疗机构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医疗卫生服务模式,促进优质卫生资源纵向流动。
  而辽宁省卫生厅副厅长韩明惠则认为,在卫生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国家有关部门首先应修订完善试点工作,其次要积极推广应用,强化监管,最终深化标准体系、标准方法、标准管理机制的发展水平。
  “只有整合资源、探索构建标准统一或相互兼容的全国信息化系统,才能让信息化破茧成蝶,构建‘智慧医疗’为百姓谋福。”韩明惠表示。
  据39健康网编辑了解,辽宁省正积极探索医疗信息化的创新模式,自2013年便向全省居民免费发放《居民健康卡》,截至目前,预计已完成发放500万~800万张居民健康卡的工作,到2015年年底实现覆盖100%县区。

  然而在全国范围内,我国目前已经初步搭建起国家级新农合信息平台软硬件支撑环境,连通北京、海南、河南的新农合信息平台以及医科院肿瘤医院、北大人民医院和北京长峰医院的信息系统,已收集2亿条新农合信息。
  韩明惠认为,只有利用平台技术,统筹规划、整合资源,促进业务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信息孤岛”,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