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跨境电商市场企业及趋势解析
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更新时间:2014-09-18
随着又一批试点城市的获批,以及相关政策的出台,国内跨境电商大有全面爆发之势,然而真的布局了的企业确是各有各的困惑。跨境电商市场的形势究竟如何?未来走向会是怎样?其中又蕴含着哪些新的机遇?
  本文将从政府意愿、企业探索以及未来趋势三个层面做一次深度解析,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一、政府意愿:规范进口和鼓励出口
  之所以把政府意愿放到最开始来讲,是因为一个国家任何的政策都伴随着政府的某种意愿,而这种意愿代表着一种“势”,同时也是关联企业制定企业自身发展战略的根本出发点。
  就本轮的跨境电商热而言,个人的看法是——国家希望看到的是出口方向的跨境电商能否快速良性增长,至于进口方向的跨境电商则主要意图在于规范与监管,并没有明确的鼓励之意,但面临“海淘”发展的大势,也没有抑制的意思,有在强化监管的基础上顺其自然的迹象。
  国家愿意鼓励出口跨境电商发展,个人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最近几年国内出口贸易增长压力较大,政府希望找到新的渠道拉升出口;其次,出口方向的跨境电商是跨境电商的大头,贡献接近90%,并且增速喜人。
  据商务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从2009年的0.9万亿元上升到2013年的3.1万亿元,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由9.3%上升31.3%,年均增速接近四成。2013年,北京海关共监管进出口国际邮件包裹近亿件,其中,跨境电子商务出口货物包裹超过7000万件。
  来自艾瑞咨询的预测显示,跨境电商业务中有近90%为出口业务,并且未来几年出口跨境电商还将保持26%的年复合增长。对于解决中国经济的增长问题,无疑是一剂强心针。政府有意愿推,但目前流程尚待梳理,所以政策落地尚需时日。
  根据海关总署官网最近披露的一组数据:从2012年2月开始,跨境电子商务在上海、重庆、杭州、宁波、郑州等地开展试点。出口方面,截至3月3日,出口业务已在杭州、郑州、广州、重庆等地开展,累计验放出口清单21万份,归并形成出口报关单1359票,价值约2200万元。进口方面,截至3月3日,进口业务已在上海、重庆、杭州、郑州、宁波等城市开展,累计验放进口包裹约2.4万票,货值852万元。现对于跨境电商市场的体量,试点城市的交易数据难言理想。
  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原因有两个方面,首先是试点城市的跨境电商重在“监管”,而非实打实的促进交易,加之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各地政府部门推得都比较谨慎。
  另一方面跨境电商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实现规模化规范发展跨国信用、跨境支付工具以及国际物流三大要素缺一不可,而就目前情况而言,这三大因素都或多或少存在缺位现象。
  二、企业格局:强者通吃与弱者打围
  截至目前,跨境电商领域呈现出一种“强者通吃”的迹象,而后进者则围绕着自身主业,在跨境电商的产业链上分一杯羹。
  具体来说,在跨境电商交易方面,目前阿里巴巴一家独大,无论是出口的B2B,还是进口的速卖通,都占有压倒性的市场份额。而物流配送方面中国邮政则凭借其特殊的资源禀赋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其他电商企业如敦煌网、兰亭集市和递四方等,在某些细分市场也拥有一定的市场地位,但体量暂时都与阿里巴巴不在一个量级上。
  物流方面,申通、顺丰、中远、东航物流等都纷纷围绕自身业务优势做了一些“转运”环节的布局,但业务结构和市场覆盖范围都与中国邮政不可同日而语。
  而近日阿里巴巴与中国邮政达成战略合作,给这个市场带来更多想象的空间。短期内两者在跨境电商领域的优势地位不会被撼动,但未来格局如何,现在很难断言,一旦有新的商业模式出现,原有的格局可能瞬间被打破。
  在企业布局方面,有两个业务点特别值得一提——海外仓与保税网购。
  前者应用的代表性企业为盘踞在深圳,从货代起家的递四方,其在境外的仓库能够缩短配送时效,降低配送成本,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扮演逆向物流的角色。
  而保税网购更是代表着进向跨境电商的未来,接下来具体的介绍下这一模式:
  进口跨境电商业务拥有三种代表性的模式:境外电商直邮,第三方转运以及大部分试点城市所推的保税网购模式(试点城市所说的“备货”模式)。
  其中保税网购模式因为能够将进口商品的仓储有效前移,在订单发生时,直接借助试点的便利通关系统通关,进而从境内保税仓发货,将以前跨境电商普遍的15天左右的配送时间缩短至2-3天。
  目前因为受营销能力、价格优势以及服务质量方面的限制(售后服务和产品品类),加之试点城市海关对跨境电商都采取比较谨慎的运营思路等,保税网购的交易量并不是很高,做得比较好的广州和宁波平均日单量也不过几百票左右。
  然而未来,随着通关流程的进一步理顺、京东天猫等本土电商领军企业深度参与,以及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等,保税网购会迎来高速增长,罗兰贝格预计到2016年此类业务的市场容量将达到960亿左右。
  保税网购模式理想运输组合是通过海运/洲际铁路减少运输成本,通过高效清关和后段空运提升时效,因此,理想保税仓选址应同时具有空运和海运(未来洲际铁路的节点或也可以,甚至会比海运更具优势)区位优势,因此国内的深圳、广州、宁波、天津、青岛、沧州等具有明显地缘优势。
  三、未来趋势:多式联运与分销执行
  跨境电商的发展将会给三个业态带来机会:跨境电商服务商、多式联运和供应链业务(尤其是分销执行)
  首先,跨境电商服务商。
  跨境电商的发展已经是大势不可逆转,而国内各种类型的企业纷纷涉足跨境电商也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受国际物流的不成熟、国际结算的缺位,国内通关体系待健全等因素影响,涉足其中的企业体验并不好。
  在形势尚不明朗的背景下,贸然投身其中,风险还是蛮大的。一方面跨境电商业务还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而另一方面,试图做跨境电商的企业确有井喷的态势,此时服务跨境电商的消费者未必能够保证赚钱,但如果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解决方案亏损的概率应该会很小吧?
  结合前面的分析,个人觉得仓库运营商、跨境结算实践者等应该会是最大受益者。
  其次,多式联运
  跨境电商模式下最显著的特征是通过仓储前置,用位移换实践,进而通过选择更经济的运输方式降低干线运输成本;而最后一公里再借助灵活快捷的配送,保障客户体验。
  因此未来跨境电商的代表物流模式,应该是干线海运(当然随着国内跨境铁路的成长,铁路也有可能从中分一杯羹,不过就目前来看,这一天的到来还要等上好一阵子),末端陆运加空运,不过这种多式联运是要被中间的仓储环节所切分。
  在这一领域,最大的受益者是船运公司,和保税仓储公司。
  最后,分销执行
  无论是国内品牌走向国际,还是国际品牌挺进国内,后端分销都是很大的挑战,尤其是对哪些实力相对较弱的二三线品牌/中小企业更是如此。
  而未来跨境电商的生力军,恰恰是这些处在中间位置的二三线品牌或中小企业,因为一线品牌全球的分销网络比较成熟,他们不愿意,轻易也不敢尝试跨境网络直销,因为这样做会触动其分销商的利益。
  如果哪个企业能够把欧美二三线品牌的国内分销体系做起来,将会是很有前途的,成立不久的一家主打F2C(Factory to Consumer)的跨境电商网站——海选网吃了第一个螃蟹,截至目前海选网已有数百家欧洲品牌商家入驻,其中80%以上品牌从未进入中国,此句后半句是亮点。
  在这一领域,最值得关注的是转型中的货代企业和发展中的供应链类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