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通信信息报 更新时间:2014-09-19
从户籍制度改革,到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再到征信体系建设,近期加速推进的诸多行政改革,都对数据库建设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一些政府改革更是以大数据为基础,积极转型并推进行政行为信息化,大数据已经成为政府改革和转型的新支撑。
大数据成政府转型动力
近年来,国内大数据产业已成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新兴领域,得到了政府、社会和业界等各个层面的广泛关注,以大数据分析挖掘为基础的新型管理及经营模式,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与此同时,开放数据运动在迅速兴起,在政府职能转变和产业转型发展的政策号召下,政府数据开放正在随着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推动,逐渐向广度和深度上发展,数据不断被应用到政府日常管理和为民服务中,并成为推动政府政务公开、完善服务、依法行政的重要力量。
百姓无需搜遍网络,就能查询衣食住行、科教文卫等各种信息;社区工作人员通过获取数据库信息,便可处理突发事件;政府运用数据分析,也能发现贪污线索……如今,大数据已被很多地方政府部门悄然引入日常管理中。可以说,大数据因其数据体量大、类型多、价值高、处理快等特征,在增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社会管理水平等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专家指出,发展政务大数据的意义,不仅在于打通部门壁垒、提高行政效率,更在于转变思维方式,引领政府转型。信息技术管理专家、《大数据》作者涂子沛表示,我国应对数据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将数据理念、数据知识纳入公务员常规培训体系,力争在全社会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的氛围,适应时代发展潮流。
“信息孤岛”亟需打破
大数据应用是政府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各部门数据资源协同共享、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则是关键和难点,能否让大数据协同共享、互联互通,不仅影响着大数据行业本身的发展,更事关相关改革的成败。
当前,大数据已摊开了一张美好的蓝图,不过勿庸讳言的是,时下不少政府部门存在着严重的“数据小农意识”,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导致产生一个个“信息孤岛”,不仅让百姓深受其苦,也让政府自身的社会治理水平受到制纣,大大地影响政府的协同管理和应急响应。
同时,由于信息孤岛的长期存在,让诸如征信体系建设、不动产登记等改革举措受困其中,也引发了各式各样和数据库重复建设等浪费现象,为下一步整合制造了新的难题。这亟待高度重视。
从大数据的本质来看,大数据时代应该秉承开放、分享的精神。只有彻底践行开放、分享的精神,才能充分发展、享受大数据的巨大价值。信息管理专家涂子沛认为,因为制度、地方主义、部门主义等人为因素造成数据分散的现象,就称之为“数据割据”,数据割据明显违背大数据时代精神,政府部门应争取数据逐步全面对社会开放。
涂子沛表示,“例如对于财税数据的公开,以及天气数据的全面开放等,就要争取实现从局部开放、收费公开,到全面开放、免费开放的转变。只有打破既有利益,向社会开放信息,大数据时代的创造力才会在博弈下成为可能。”
当前,由于中国社会存在数据量少、数据质量低、数据公信力差等先天不足,因此政府部门如果要在行政管理方面有所创新求进,首先就要破除既有的利益格局,在建设公民社会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开放,去为“大数据”时代的基础建设打好基础。
推进行政行为信息化
大数据成功需要有一个庞大的生态群去支持,而不是一个厂家独立能够主导的技术方向;同时,掌握着大量核心数据的政府部门更应开放,逐步推进行政行为信息化。
打破“信息孤岛”就是要打破原有的利益割据。目前国家已出台相关文件要求全面共享数据,对此,要打通政府各部门间数据交换共享的渠道,首先就必须将原本分散存储在不同部门、行业的公共数据陆续汇集到统一的公共数据中心,强力推进政府各部门数据共建共享。
芜湖市政府信息办副主任、总工程师承孝敏指出,建立各个政府机构的信息数据交换和共享,“一站通”平台的基础很重要。
其次,加强政企的大数据合作,才能双赢,打破行政管理壁垒,提高政府管理水平。“一方面政府掌握着大量核心数据,占数据总量95%以上的非结构化数据被束之高阁;另一方面,一些企业拥有专业数据分析应用技术,却只能望宝山兴叹。”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说,若政府部门与市场主体加强合作,必将激活潜藏的巨大市场价值,并提升政府决策管理服务水平。
再者,要打破“信息孤岛”,需要相关部门转变观念,厘清公民隐私权和公民知情权两者之间的界限,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数据应用法律体系,确保“大数据”绝对安全,保护公民个人信息不被商业化、公民隐私权不受侵犯。
另外,还应加快制定数据产权归属、保护以及采集、存储、加工、传递、检索、授权应用等法律法规,明确数据拥有者、使用者、管理者、社会第三方等各方的责、权、利,推动更多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