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章正:别让政府网站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有些政府在自家网站“被黑”几天后才有所反应,发现被人动了手脚。个别地方政府不愿意信息公开,固执地认为民众知道越多越麻烦。结果导致本可以充当政府与民众纽带的政府网站形同摆设,政情与民意无法直通。(9月18日《中国青年报》)
一些地方的政府网站虽运营多年,不过对于很多人而言,网站并没有融入大众生活,成为了身边最熟悉的“陌生人”。其中,不少政府网站上信息不透明,甚至有的网站更新速度过慢,导致有效信息供给不足。众所周知,政府门户网站的设立,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运用信息化的工具给政府服务带来了新的延伸。同时以打造门户为切入点,减少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成本,不但塑造了政府的亲民的形象,也让政府节约了办公费用,何乐而不为。
可是,大部分政府网站仍难以转化为电子政务。症结就在于,我国政府正处于转型大环境下,导致电子网站的功能具备局限性。当然,从服务的角度来解释,客户对于服务的感知与客户期望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大众对政府网站给出带有经验型的评价。显然,这难以运用指标来衡量,但本质上也是公众对政府网站的一种测量,足以表明大众对电子政务水平提高的期待。
别然政府网站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政府在门户网站建设时就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毕竟自己只是配角,公众才是主角。运用政府网站,给大众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比如普通项目的在线申请、填报,同时也要列出部门的“权力清单”,明确流程化的服务。当然,电子政务具有双向性,也要不断整合大众对于公共服务的需求,确保政府的基本服务的基础上,提供个性化的而服务渠道。比如,政府在“单独家庭”生育二胎的过程中,一些审批就可以放在网上申请,省去了年轻人来回奔波政府部门之间,为他们实实在在地“减负”。
不过,政府网站在具备政务服务的基础上,不妨想商业网站“看齐”。除了网站设计要充分考虑到运营的稳定性外,页面设计也要更为人性化,界面设计更为舒适,让年龄较大的市民,也能快速使用。正如常言道,不看广告看疗效。政府网站不能仅停留于有没有建设,关键在于内容更要“接地气”,比如建设就业、住房、社会福利等与大众民生息息相关的内容,提供“一揽子”的服务内容。
全面触网已经成为社会的“新常态”,如果政府此时再“怵网”就会落后于时代。政府网站的建设不仅是衡量电子政务水平的标准,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表现。因此,别让政府网站成为摆设,更不能让政府网站成为公众的“熟悉的陌生人”。此时,政府应该有所行动,网站才能受到大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