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
来源:中国人大杂志 更新时间:2014-09-30

让人大工作跃上信息化“跑道”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

  3 月12 日,上海人大公众网邀请市人大代表钱翊樑、赵俊、吴娟等参加“人大网议日”活动,就“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议题,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摄影/ 詹顺婉

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和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等方面,凸显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以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发应用为思路,以选民登记信息管理系统、上海市人大公众网等为平台阵地,在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常委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为代表履职提供服务保障,增强人大工作透明度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让人大工作跃上快速便捷的信息化“跑道”。

运用信息化手段,让选民登记工作更加科学规范

2011 年9 月,上海市黄浦区人大代表选举工作正在进行,在某选举站,选民张先生在移动POS 机上刷了刷自己的二代身份证,然后在回执上签名,只用30 秒,选民信息登记就成功了。

“这次换届选举与以往不同,我们运用信息化手段,运用‘升级版’的选民登记信息管理系统进行选民登记。”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选举任免处处长胡霞菁介绍说。

据调查,2011 年上海户籍人口人户分离比例高达33%,部分大型居住区人户分离比例更高,仅靠手工造册等传统登记方式,难免存在“漏登、错登、重登”现象,造成全市选民数据失真。上海曾于2006年在全国率先尝试选民登记信息管理系统,2011 年,全面升级后的系统在选民登记中显得更“有所作为”。

在全市统一建立选民登记信息管理系统,市、区县、乡镇及每个选区根据各自不同权限登录系统,进行操作。通过多种形式登记的选民信息全部导入该系统,再由管理人员对选民信息与全市实有人口资料库信息进行比对,确认选民资格,将选民划入选区和选民小组。

胡霞菁说:“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选民登记,每一位选民的信息都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如果一位选民已经在一个选区登记,还想再次登记,系统会显示已登记,拒绝重复登记。”

“我们对信息系统做了进一步的优化,实现了选民登记信息从定时比对到实时比对的改变。在登记程序完成后,选民登记信息将自动与实有人口数据库、剥夺政治权利和停止政治权利人员信息库进行比对,有差错的立即反馈给各区县修改,完成从选民登记到选民资格审查的一体化整合,减少了差错。”胡霞菁介绍说。

实时比对的实现让选民登记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当年的选举工作,黄浦区仅用十多天的时间, 就顺利完成了55 万多选民的登记工作, 登记率达96.2%。

如今,选民可以在家上网登录选民登记信息管理系统登记,也可以打电话到选民登记站报自己的社保卡号或身份证号码登记,还可以主动到选举站,在移动POS 机上刷一刷社保卡或二代身份证。对于老弱病残、行动不便的,选举工作人员也可主动上门为其登记。

“选民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任选一种方式, 这极大地方便并鼓励选民主动登记。由于信息技术的运用,大量人户分离的选民无需在各区县之间开具选民资格转移证明,避免了选民的往返奔波。工作人员可在网上修正、将选民划入选区和选民小组、打印选民榜和选民证、统计分析代表候选人信息,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胡霞菁说。

据统计,2011 年的换届选举,上海共有近1081 万选民进行选民登记,登记率为84.79% ;有1036 多万选民参加投票选举,参选率为95.87%,登记人数、参选人数和登记率均超过上一届。数字的变化告诉我们:选民权利意识的提升,与信息化技术手段进步所支持的登记方式的变革不无关系。

打造信息化品牌栏目,让代表和市民距离更近

2014 年7 月10 日中午,一场以“文物保护”为主题的“人大网议日”活动正如约在上海人大公众网进行。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两位市人大代表——同济大学副校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院长(兼)伍江和上海博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爱新觉罗·德甄与广大网民展开了真情互动。要说这一场活动的另一个意义,那就是,这已是“人大网议日”自开通以来的第200期节目。

从2005 年3 月25 日至今,半个月一次的“人大网议日”已经成为上海的“市民例会”。一位自称是“人大网议日铁粉儿”的网民留言道,“话题都是热点话题,很多疑惑也在这里得到了解答,以前感觉人大离我们很远,现在感觉人大工作离我们很近。”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信息中心主任毕刚介绍说, “‘人大网议日’是上海人大公众网的一个品牌栏目,主要是邀请人大代表等担任嘉宾,与网友围绕常委会的重点工作和市民普遍关心的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社会保障、消费者维权等热点问题进行在线交流。目前已有近600 人次嘉宾参加,其中不乏市人大常委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全国人大代表。”

开通近10 个年头,如何避免“审美疲劳”,让节目更好看?这是上海市人大一直在探索的。去年以来,上海市人大尝试携手杨浦区、嘉定区、青浦区等人大,邀请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共议“发挥好人大代表联络室的作用”“大型社区的建设与管理”“关注生态区的建设”等议题。

“从去年开始,我们还把每期网议日的主题在上海主流官方媒体网站——东方网首页醒目区提前通告,网友的参与率明显上升。”毕刚告诉笔者。如此“微创新”助力“人大网议日”走得更远。

2013 年,人大公众网又新增在线访谈栏目“微访谈”。与“人大网议日”嘉宾和网友直接在线交流不同,“微访谈”采用主持人对嘉宾访谈的形式进行文字录播,访谈结束后整理、发布图文实录。“议题集中,短小精悍,更注重让网民了解代表在履职过程中的经验、体会。”毕刚如此评价。

市人代会期间,人大公众网与东方网联合制作市人大代表在线访谈栏目——“网议人代会”,为网民和人大代表提供对话渠道,为市民反映民生、民情提供发言平台。

“我们还有一个运行6 年之久的‘市民意见征集平台’。”毕刚如数家珍,“市民在网上留言,对市人大工作提出意见或建议,由各相关部门对网友诉求进行及时处理和答复。”截至目前,该平台共收到市民意见和建议2400 多条。

为方便代表履职,常委会还开设了专为代表提供信息服务的上海人大代表网,当好代表的“管家”。市人大代表可以登录代表网,阅取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文件、工作设想、打算、通知、安排等;代表的书面意见可以在网上提交,并可以从网上了解办理情况,反馈对办理情况的意见。此外,代表还能通过“代表网上约见系统”与常委会领导进行异地面对面交流,常委会领导与代表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

信息技术助力“公开透明”,让人大工作效率不断提升

“刚才提议案人对条例草案争议焦点做了简要的说明,下面就开始听证,对这个问题大家如果有什么要发表意见的,可以申请发言。首先有请第一排的马林凤同志发言。时间在5 分钟。”听证主持人直奔主题。“大家好,我叫马林凤,是一个社区工作者,作为一名盲人,能参加今天的听证会我非常高兴。我提的建议是,轨道交通服务在文明服务、文明礼仪待客的基础上再人性化一点……”

2013 年8 月15 日下午,上海东广新闻台正在直播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上海轨道交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立法听证会。立法开听证会不稀奇,稀奇的是会议通过广播电台,进行了长达3 小时的全程直播。这是上海举办立法听证会以来首次进行广播直播。据了解,在全国人大系统尚属首例。上海的东方网、新民网,人大公众网、代表网也同时进行了网络图文直播。

人大的会议怎么开?是将常委会委员集中起来关门开会还是将会议敞开大门?借助现代信息手段,上海市人大不仅实现了常委会会议在各区县开设视频会场“现场直播”,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后的一年多时间内,还先后实现了立法听证会广播直播,常委会会议审议过程微博直播、网络图文直播,新闻发布会广播直播等。不断的公开透明已成了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履职过程中的一大亮点。

“会议‘现场直播’,对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压力是很大的。”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杨佳瑛告诉笔者,“因为所有的人大代表、所有的市民都能看到听到每个人的发言。你的讲话是不是深入调研,是不是充分体现了民意,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研究是否透彻,人大代表和老百姓的眼睛都盯着你呢!这与关着门开会所感受的压力完全不一样,对于常委会会议审议质量的不断提高起到了倒逼的作用。”

不仅仅是“现场直播”,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同样提高着机关工作质量与效率。每位人大代表每年履职情况如何?常委会开发启用的“代表履职信息管理系统”,具有代表活动信息电子记录、活动情况备案和自动统计分析等功能。每次活动前,代表把交通卡大小的“会前活动卡”往POS 机上一放, 屏幕上显示出“签到成功”字样,签到即成功;到了年底,还会有自动统计分析好的履职活动清单反馈,大大提高了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

此外,常委会还开发了手机短信服务平台,可及时向市人大代表和机关工作人员发送会议通知和工作信息;建设了具有电子版文件分发、阅读、管理等功能的电子阅文管理系统,逐步推行阅文无纸化……如此种种信息化小细节的建设尽显着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的用心。有了信息化的助力,常委会工作效率不断提升,工作成本也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