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的EPC迎来转机
来源:中国质检报 更新时间:2014-10-12

 
    记者:杜寒 洪晓莉     EPC系统是结合了无线射频技术(RFID)、互联网技术和产品电子代码(EPC)而成的全球自动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能即时自动识别及追踪物品在全球供应链的流向和状态,改善供应链效率和实现供应链透明。其中,产品电子代码(EPC)是与商品条码兼容的编码标准,是全球统一编码标识系统的拓展和延伸,也是EPC系统的核心与关键。

    诞生和发展

    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把RFID和互联网相结合,首次提出了EPC的概念。之后,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将全球统一标识编码体系植入EPC概念中,并于2003年正式接管了EPC在全球的推广应用工作,专门成立了EPCglobal,并授权各国编码组织成员负责本国的EPC工作。

    EPC面世后,其提出的EPC的标准体系和工作原理,被视为物联网的雏形。目前所有物联网的架构和应用,大都是以EPC系统为原型而设计。EPC标准体系包含十多个具体标准,可归纳为编码、数据采集和数据交换三个部分。

    在编码层面,EPC兼容全部GS1编码,包括贸易项目、物流单元、位置、资产等所有世界上存在的实体和虚拟物品,这些编码已经在很多领域存在并已成熟使用多年,因此可以很好地使这些领域无缝过渡到应用EPC编码。此外,EPC编码是单品编码,可以对最小对象单元进行编码,加上编码容量巨大的特性(296个),可以满足任意单个物品精细化管理的需要,如利用EPC实现每件商品防串货管理和追溯查询。EPC编码还具有无含义性,除了明确EPC的授权者(管理者代码,全球范围内标识为物品赋码的管理者),其余编码位没有具体含义,有利于全球开放环境下的多种应用。

    在数据采集层面,由于EPC/RFID标准的研发是全球各相关方共同努力的结果,EPC超高频C1Gen2标准已经成为ISO 18000-6C标准。目前兼容EPC标准的超高频RFID标签已成为市场主流,具有技术成熟和成本低的优势,在应用中最具潜力,并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在数据交换中,EPC系统提出了EPCIS(信息服务)作为信息交换的接口标准,配以ONS解析和数据发现作为网络支撑机制,最大程度尊重企业的运营独立性和数据自主性,共同打造覆盖全球的基于EPC的信息共享网络。

    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自1999年诞生之日起,EPC就在全球引起了广泛关注。EPC革命性地提出了利用RFID打造高效透明的全球供应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应用的进步,一时间各类宣传、应用的消息不绝。一批企业和服务商投入到EPC的研究中去,其中最大的驱动力是沃尔玛提出的在物流仓储中的使用,带动了很多供应商和服务商的积极配合,包括很多中国企业第一时间申请加入EPC系统成员,准备实施部署EPC。但是,当时EPC的中央式管理和信息网络架构引起了欧洲、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对信息控制权和安全性的担忧。另外,当时实施RFID及建设信息网络的成本巨大,且商业需求和收益尚不明显,开放的、信息化的供应链环境构建还需时日。伴随有关收费、专利、隐私等问题担忧,EPC的应用热潮很快沉寂和趋于理性。

    EPC自我调整

    很快,以“用户驱动”为宗旨的GS1对EPC进行了调整,尽力解决上述问题,使之更能适应各国各行业的应用。这样的调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GS1机构和管理的调整,与GS1品牌进一步融合

    2009年GS1取消了作为实体机构存在的EPCglobal,把原EPCglobal的管理职能纳入GS1整个管理体制,把原EPCglobal的标准工作纳入到新GSMP(全球标准管理流程)框架,强化各国编码组织在本区域的EPC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在宣传推广中,突出GS1的品牌,强调EPC是GS1的若干产品之一,其为GS1的行业解决方案服务。

    EPC管理权下放到各国

    GS1充分放权各国编码机构从事本地区的EPC管理和应用推动,各国可以基于本地区实际情况自主决定EPC的发展策略。我国为了更好地推动EPC的应用,降低企业的实施成本,已在2012年免除了企业使用EPC的注册费,简化注册办理流程。同时各国编码机构可以主导本区域的根解析服务,这样就在国家层面降低了丧失信息掌控权的风险。

    EPC与GS1方案紧密结合

    作为基础技术支撑,EPC不再强调是一个单独的解决方案,而是与GS1行业解决方案的充分融合,特别是在数据采集和信息分享处理方面壮大了GS1解决方案的作用和价值。如GS1的追溯方案在结合EPC之后,可以实现以单品级为对象、以RFID为载体、以事件信息为基础的特性,使追溯方案更精细,处理能力更强大,作用更明显。

    EPC标准的进步和技术上的变革

    为了更好地满足应用的需求,EPC各主要标准都做了更新。标签数据标准(TDS)已经发展到1.7版本,支持不断发展的GS1编码;即将发布的信息服务(EPCIS) 1.1版本也从过去只支持单一的EPC编码扩展到包括商品条码在内的所有GS1编码以及多种载体;更新后的空中接口协议C1Gen2标准支持更多的安全特性,保障RFID通信安全;为了支持各国对解析服务的主导,对象名称解析(ONS)最新版本提出了“对等解析服务”的概念,取消原先的全球唯一根服务器,改为各国和地区在当地编码组织管理下建设地位对等、相互沟通的若干根服务器。

    全球多行业的广泛使用

    从2009年中国物联网概念兴起,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深入人心,以及各行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家电、汽车、交通、追溯为概念的“物联网”应用逐步蔓延。

    EPC在出口中的需求涌现

    沃尔玛、梅西百货等国外企业作为EPC早期尝试者,通过不断试点已经受益,目前正向产品供应商提出EPC的实施要求,从而打造更完整的EPC链条。我国的外贸企业受此影响,特别是服装、鞋类的生产商正在积极实施EPC来满足出口需要。

    跨国交通物流中的价值显现

    EPC系统中的EPCIS被认为是最能满足跨国交通信息需求、体现国际标准价值的标准。EPCIS可以承载包括GS1物品编码、集装箱代码、港口代码、船舶代码等多种对象标识(即支持多种编码和载体),其标准接口定义了这些对象发生事件的时间、状态、位置等信息,便于国际间多参与方以同一种“语言”进行共享和交流。目前,欧洲地区、亚太地区国际间交通、物流、海关中基于EPCIS的应用合作已经展开。

    医疗行业应用开始突破

    作为高附加值和高监管意义的产品,医疗器械设备在医院和流通管理中已开始使用EPC。EPC作为GS1编码体系的一部分,不仅支持UDI(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确保医疗器械监管追溯的需求,还能结合RFID技术进行医疗器械供应链的高效管理。

    服装应用正在快速发展

    服装行业对于RFID的应用需求十分强烈,已有很多可水洗、耐高温的服装RFID标签得以面世,服装行业已经开始了RFID应用。比较而言,国外的企业非常重视全产业链的应用,关注全球标准的实施,在服装产品标识上从开始就选择使用全球统一的编码——EPC。国内的企业虽然也关注RFID的应用,但由于整个产业链发展不平衡,企业对上下游控制力较弱,多停留在企业内部使用,进一步的应用将面对从EPC标签向EPC编码的广泛使用。

    信息服务商接受和支持

    国外的信息服务商很早就在其产品上嵌入和支持了EPC功能。国内信息服务商逐渐意识到标准化在物联网应用中的重要性,特别是EPC在全球贸易应用中的地位,开始积极研究、开发兼容EPC标准的产品,并把EPC作为其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满足用户的应用需求。

    当前,EPC的应用真正进入发展期,特别是在民用的、开放的领域,这种趋势和10年前的热潮完全不同,更多是建立在坚实的应用需求和支撑保障基础上。《条码与信息系统》2014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