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消息(焦点访谈):
200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正式开通。这个网站和以往的政府部门网站有什么不同?对公众来说,这个网站的开通能带来哪些便利?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了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记者来到网站时,正好赶上国务院办公厅给网站打来电话,通知网站在第一时间发布一份政府令。经过仔细核对,几分钟后,刚刚收到的政府令就出现在了中国政府网站上。据介绍,国务院公报、国务院发文、国务院办公厅发文等多种政府公文都可以在这里查到。
点击中国政府网,记者看到,网站共分为中国概况、政府机构、政务公开、人事任免等12个版块。网站主办方告诉记者,权威发布政务信息,让公众全面准确了解中央政府及各部门相关政务内容,是这个网站的突出特点。
中国政府网从去年四月份正式开始筹建,由国务院办公厅牵头并负责内容的规划组织和综合协调,新华网负责运行维护和内容发布更新等,各地区、各部门共同进行内容保障。
采访中,一些网友告诉记者,中国政府网的内容权威、全面、及时,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工作效率。
专家认为,对于我国政务信息化发展来说,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的开通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于构建阳光政府、实现公民与政府双向互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焦点访谈》——中国政府网正式开通(全文)
演播室主持人 敬一丹: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收看《焦点访谈》。
我们在哪里能够搜寻到最权威的政府讯息,在哪里可以最快捷地查询到国务院的政府公报。今年1月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在2006年元旦正式亮相的这个中国政府网和其他的网站有什么不同呢?对于公众来说,这个网站的开通意味着什么?好,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中国政府网,我们来认识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解说:
在网站正式开通的第二天,记者来到中国政府网的办公室。虽然正直节假日,这里仍有几十位编辑在工作,办公室的一切乍看起来普通而平常,和其他的商业网站没有太大的区别,但这里却是许多重大信息发布的重要窗口。
中国政府网编辑部工作人员A:
喂,你好,中国政府网。国务院令,是吧?好的,谢谢。有一个国务院令。
中国政府网编辑部工作人员B:
马上到信箱里面去搜索一下。
中国政府网编辑部工作人员A:
好的,你去看一下。
解说:
网站编辑接到的电话是国务院办公厅打来的,原来这是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统计法实施细则修改的国务院令。
中国政府网编辑部工作人员C:
这是刚收到的国务院令,把电子版和这个纸质(版)对一下,然后尽快编出来,上网。
中国政府网编辑部工作人员A:
好。
解说:
经过仔细的核对、确认没有差错,很快刚刚收到的政府令就出现在中国政府网站上。
记者:
现在咱们是第一时间发布的,在网上公布的国务院令吗?
齐慧杰 中国政府网编辑部工作人员:
对,是的。
记者:
在中国政府网上除了能够看到国务院的相关公文以外,还能够看到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在互联网的地址栏上输入这样一个网址(www.gov.cn),我们就可以进入中国政府网的网页,从它的主页上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到它的内容是非常的丰富。在它的右侧我们看到它分为《今日中国》、《中国概况》等十二个子栏目,通过这样的子栏目,我们就可以将中国政府主要的政务活动、领导人的活动以及相关的政务信息都可以了解到。
解说:
在中国政府网上我们能看到国务院公报、国务院发文、国务院办公厅发文等多种政府公文。有关负责人说权威发布政务信息,让公众全面准确地了解中央政府及其各部门的相关政务内容,是这个网站的突出特点。
段国华 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中心负责人:
我们中国政府网站作为一个中国政府的门户网站,同时它应该是中国中央政府发布政务信息的这么一个渠道,也是政府各部门,包括地方政府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这么一个实现政务公开、为公众和社会提供服务的平台。
解说:
据了解,中国政府网从去年4月份正式开始筹建。由国务院办公厅牵头并负责内容的规划、组织和综合协调,新华网负责运行维护和内容发布更新等,各地区、各部门共同进行内容保障。所谓门户网站就像一个枢纽网站,这里有中央一级政府发布的政务信息,还可以看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70多个部门网站的连接。
周锡生 新华网总裁、中国政府网负责人:
它可以说是一个权威的政务公开的一个数据库,政府的文件很多,但是有的时候,因为在某个网站上看,你可能是看局部的,或者某个部门的,或者某一年的,或者某个月的,它不是全部。那么在这个地方查呢,你就可以看到,比如说国务院的公报和文件,从2000年到2005年的,全部归在这么一个政务公开的专栏里面去,你查的话,可以随时查到哪一年、哪一月,也可以分类查。所以这个地方,因为都是严格审核过的,这样你可以看到正式的、权威的这样一些政府的文件。
段国华:
我们这个主题服务已经(有)三个区,三个方面,一个就是对公民的,一个是对企业的,还有对外国人的。比如作为一个普通公民来讲,从他出生到死,在整个生命过程当中,他就可以把和他自己相关的一些政府管理方面的信息,他可以从网络去查询,这里后台就是我们通过整合方方面面的信息,把它汇总起来以后能够给老百姓提供一个很方便的信息的查询,起一个导航的作用。
解说:
如此海量的信息,能否满足公民的查询需要?我们邀请了两个人对中国政府网政务信息进行体验。
屈哲是一个电视新闻栏目的制片人,由于工作的需要,他经常需要查询政务信息,而且对信息来源等方面都有着较高的要求。
屈哲 某新闻栏目制片人:
大家知道新闻栏目对这个要求是非常高的,既要求我们了解的信息是权威性,还要及时性,还要有第一手的材料。
解说:
当我们邀请屈哲体验中国政府网时,凑巧的是,他在网站的试运行期间就通过搜索引擎,知道有这么一个网站,而且多次运用过它。
屈哲:
体会最深的就是,我们每一期节目都有一个政策的视点,一个政策的背景。比方说,我们在做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农民税费改革的问题,它都会有相关的数据。这样呢,就可以通过政府网直接去查阅,因为每一期节目都有大量的数据需要我们去告诉观众,那这个数据的来源呢,我觉得最可靠的就是来查这个中国政府网。
解说:
第二位体验者是一个大学生,他叫周扬,平均每天上网两个小时,网络是他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接到我们的邀请,他决定在中国政府网上查查就业政策,因为不久他将升入大学四年级,找工作已经成为他和周围同学目前最关心的话题。
周扬 中国传媒大学学生:
总体感觉还是满意的程度更高一些。在这个网站上,我觉得我能够很全面了解到一些相关就业的问题,而且它是政府的网站,所以对于我们而言,有一个很好的可靠性,我们可以完全相信。
记者:
我现在是在位于中南海内的国务院办公区,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国务院重要会议都在这里举行,不过作为普通的老百姓,平常很难有机会来参加或者是旁听这样的会议,中国政府网开通以后,就给中央政府和普通老百姓架设这样一架直通车,一些可以公开的国务院会议都在上面进行直播。
解说:
中国政府网上专门设置了直播板块,内容是国务院会议。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有关经济工作、艾滋病防治、人口抽样调查的三次会议文字实况。这些直播基本上实现了与会议同步,内容具体到会议的每一项议程,每个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
周锡生:
现在通过网上直播,全国各地无论是政府的工作人员、各级政府的领导还是普通的网民都可以实时看到,这个会议在进行,开些什么内容,这样实际上,就是通过这样的网上直播,赋予了政务公开新的内涵和新的形式。
解说:
中国政府网提供了机会,让公众可以更好的了解政府工作,政府也可以直接了解民情民意,网站工作人员结合政府工作设计了一些专门的调查,为群众心声直达政府增加了一条新渠道。
杨庆兵 中国政府网编辑部工作人员:
我们对这些调查结果,我们要进行总结、分析、汇总。另一方面,我们要在我们中国政府网上面展示,因为我们中国政府网的网民,包括中国的各级政府、领导;包括各个省的、各个部委的同志,我们在这上面的公布应该说对他们改进工作,应该是很有好处。第二个,就是说我们对这些调查结果,还会通过有关渠道交给有关部门。
汪玉凯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在开通以后,应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也是我们国家政务信息化发展到今天,一个里程碑的象征性的一个标志。通过这样一个门户网站,它有可能真正打造或者构建一个阳光式的政府,老百姓可以通过这个中央政府门户网站获取大量的信息,通过它获取信息后,他可以和政府进行双向互动,这样给老百姓参与政府的管理、决策提供非常重要的一个通道。从这一点上讲,我认为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特别是统一门户网站的开通,它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解说:
现在中国政府网还刚刚开通,人们衷心希望这个面向公众的,注重权威性和服务性的网络平台,以后能越办越好。
汪玉凯:
假如将来它能够在后台互联互通,能够提供更强大的网上办事、网上服务,通过网上能够为公众、为企业、为社会提供服务,这是它最核心的价值。从这一点上讲,它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后台的互联互通,各个部门资源共享、资源的整合,这还需要进一步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段国华:
它作为一个网站,应该说它的整个发展,还是应该随着我们国家的整个的方方面面建设,特别是政府职能改革、政府公开的程度,还有机制等等方面,有这么一个互动的过程。所以作为网站本身来说,要积极努力地配合,给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为老百姓服务,起到这么一个桥梁的作用、窗口的作用。
演播室 主持人:
人们说1999年是中国政府上网年,因为从那一天起,不少地方政府和部门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现在随着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的开通,给各级政府网站建立了一个参照,这对于提高政府电子政务的水平,促进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能,改进公共服务,便于公众知情、参与和监督具有重要的意义。网民对于网站的开通给予厚望,这样一个网址将会越来越被大家所熟悉。随着电子政务的完善和发展,这个网站和其他的政府网站将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便捷。
好,感谢您收看今天的《焦点访谈》,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