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煤炭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
来源:中商情报网 更新时间:2014-11-21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煤炭行业对于信息化及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煤矿开采重速度、重产能、重规模,忽视安全条件、安全管理、源头控制的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目前,在大中型煤炭生产企业中,信息技术已获得广泛应用,信息化逐步由辅助生产经营管理转变为推动和引领企业管理模式创新,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经营决策水平,保障安全、清洁、高效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虽然煤炭行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初显成效,但由于我国煤炭行业信息化起步较晚、基础差,且信息技术水平、员工技能水平、信息化重视程度及装备制造水平在现阶段均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信息化整体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1)煤炭行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足


在资金方面,虽然国家多次出台相关政策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并制定了明确的煤矿生产安全费用的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但煤炭行业在安全与生产技术信息化管理方面重硬件、轻软件及研发的格局长期以来没有改变,信息化投入水平总体偏低。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信息化分会的相关数据,我国绝大多数煤炭企业信息化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在 0.2%至 1%之间,与国外大企业 2%至 5%之间的信息化投入比例还相差甚远。在人员方面,煤炭行业内既懂煤矿专业技术又懂信息技术的高级人才十分缺乏,信息化专业培训范围和培训深度不足,长期稳定的专业团队建设滞后。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数据,多数大型煤炭企业中的专业 IT 技术工作人员占全部员工比重尚不足 1%。


(2)煤炭行业安全与生产技术信息化标准体系仍在完善中


目前,我国煤炭行业安全与生产技术信息化标准体系仍未完善,难以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缺少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缺少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具体地说就是应用平台、库表结构和编码规范不统一,不同厂家各自制定传输协议和接口标准,各分(子)系统之间不能互通和兼容,导致了信息资源难于共享,各系统之间不能实现联动,严重影响了信息系统的应用推广和功效发挥。


(3)各应用系统的开发相对独立,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我国煤炭行业信息化基础依然薄弱,行业信息化集成平台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受专业知识的限制和技术的制约,目前国内大部分软件都只考虑了单一专业的局部应用,没有考虑相关专业的联动性;所用平台起点低、内容少、智能性差、不便于扩展,信息系统建设多、小、杂、孤现象比较严重;系统既没有统一考虑如何管理如山体、水体、建筑、道路、桥梁、管网和设等地面对象,也没有综合考虑或分析到诸如巷道、硐室、煤岩层、断层、陷落柱、含水层、瓦斯赋存区以及采、掘、机、运、通等整个生产过程面对的其他地下对象。所以利用这些软件很难有效地解决采矿设计、通风防尘、防治水、供电、运输、支护和环境保护等专业的信息共享和专业联动问题,造成了系统智能化程度及信息重复利用程度较低,集成共享、统一协同程度较差。总之,信息孤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对相关专业提供不了真正实用化的辅助分析、辅助设计和决策支持。


(4)部分煤炭生产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统筹规划


目前,在我国煤炭行业中,高层领导者参与信息化整体规划的程度较低,从而使得煤炭行业大部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方向引导,导致了企业信息的共享与交流出现了一定的障碍,造成资源浪费、功能重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等现象;同时,由于信息化规划的整体性和前瞻性欠佳,多层次、多部门、多专业的一体化建设和应用模式推进缓慢,导致了在一些项目中,由于决策层与执行层思路上存在差异,决策层的思路在信息化建设中无法彻底落实,而执行层的具体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


(5)适用于煤矿井下的信息技术发展相对滞后


我国煤矿井下地质构造复杂、开采条件恶劣,而大量在地面已获广泛应用的成熟信息技术在井下无法使用,适用于煤矿井下的信息技术、信息产品和信息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水平滞后。由于煤矿井下信息技术应用范围较窄,目前开展煤矿井下信息技术研究的机构和厂商数量少、规模小,研究水平和技术成熟度较低,难以满足煤矿井下信息化的综合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