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工作会议经验交流发言材料选编
完善数据综合分析应用体系
从2010年开始,北京市工商局以“大数据”思维为出发点,深入探索对海量业务数据的挖掘、分析和利用,积极建立与完善数据分析应用体系,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和有效支撑。
2009年之前,北京工商数据资源分散在各个业务系统中,无法实现数据源头的统一。对此,我们筹建了数据中心系统,实现了跨系统、跨层级的数据整合与集成,将数据在物理层面有效集中,实现了数据的有效交换、存储、处理和共享。数据中心整合了我局15个业务系统、2600多张表的数据,为我局开展数据分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0年,我局开展了数据资源梳理和质量控制工作,并通过构建北京工商数据质量管理系统,对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合理性进行自动化判断,为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提供了保证。
2012年,我局构建了智能化的数据综合分析应用平台,开辟了系统间的数据通道,提升了各类业务数据的关联效率,实现了分析和挖掘等多种基础数据服务,为数据分析常态化提供了便捷的工具。
今年1月,我局制定了《关于加强工商数据综合分析应用的意见》,明确了数据分析工作的整体目标、职责分工和工作内容,提出了保障措施,为数据分析的有序开展提供了机制保障。
我局数据分析体系架构包括三部分,即目标体系、运行体系和内容体系。目标体系包括四部分内容,即决策服务、公共服务、部门共享和管理支撑。运行体系包括四部分内容,分别是数据中心、分析平台、保障机制和专业团队。内容体系包括三部分内容,分别是数据挖掘、数据监测和数据分析。
我局围绕总局和市委、市政府关注的重点和社会热点,形成了《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系列研究》《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型企业聚集度和产业分类情况报告》等专题分析报告。在撰写半年及全年综合分析报告的基础上,还围绕阶段重点工作和发展形势,组织专家团队进行研讨,及时完成各类重点分析报告撰写工作。
□北京市工商局
提升工商信息化服务能级
近年来,上海市工商局充分认识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工商信息化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积极推动信息化技术与工商行政管理业务融合,不断提升信息化工作水平。
近年来,上海市工商局紧紧围绕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善监管执法体制机制,提升市场监管能力,加大业务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整合力度,充分发挥信息化应用成效作用,为工商部门营造“三个环境”、推进“三项建设”提供有力的信息化支撑和保障。
注重重点项目,助推工商改革。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商事制度改革。按时建成并上线上海市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加快电子营业执照系统建设,为实现登记发照全程电子化夯实了基础。
注重系统整合,构建应用体系。“十一五”以来,坚持以法律为依据,以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指标规范为准则,建设、整合、改造了31个业务应用子系统、109个应用功能模块。
注重应用创新,提升综合效能。建设了行政效能监察系统,完善了63个时间期限、59个完成情况、17个办事质量等监察规则。
上海市工商局坚持立足工商部门、面向社会,把为政府有关部门、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提供高效便捷服务作为信息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工商信息化服务能力。
推进信息共享,积极建设上海市法人信息共享与应用系统。2009年3月,上海市政府建设了上海市法人信息共享与应用系统,中心机房设在上海市工商局,由工商部门负责日常管理。上海工商部门累计从法人信息系统获取其他政府部门共享的465.5万条市场主体登记类、资质类及监管类信息。
推进数据利用,提升信息资源开发水平。在国家工商总局信息中心的指导下,开展在沪注册企业对全国的投资情况分析及全国企业在沪投资情况分析工作。
推进信息服务,构建智能化公共服务平台。以上海工商门户网站为主渠道,积极推进政务公开、信息服务和网上办事,进一步丰富和优化服务方式,延伸服务空间。
□上海市工商局
扎实推进统计和电子营业执照工作
有效利用信息化数据分析手段,为加快发展提供决策信息。我局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主要反映服务业的规模、结构、速度、效益等方面的实物量和价值量指标,为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鼓励服务业发展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有效利用信息化数据分析手段,为中小企业发展作贡献。我局作为主要成员单位参与建立了私营个体经济信息定期通报制度,从不同侧面定期通报全省私营个体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敏感性问题。
有效利用信息化数据分析手段,为转变发展方式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我局每月编纂成册《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统计情况》,并定期撰写区域市场主体发展报告。
江苏省工商局信息中心作为总局应用示范单位建设了电子营业执照识别系统,面向全省市场经营主体发放电子营业执照,并开展了全程电子化网上年检、网上亮照、网上验照等一系列电子营业执照相关工作,有效支撑了相关业务工作的开展。
以总局标准为出发点,扎实推进电子营业执照系统的基础建设。分省、市两级部署了电子营业执照识别系统工作,包括发照管理、服务和应用集成3大分系统及13个子系统。目前已为2万多家公司发放了电子营业执照。
以业务应用为着力点,积极探索电子营业执照在工作中的应用。通过亮照子系统和验照子系统,支撑具有电子营业执照的企业在其经营性网站开展网上亮照和验照工作。社会公众可以查看企业经营性网站的电子营业执照,并通过工商验照子系统验证电子营业执照真实性,提高了企业的社会公信力和工商行政管理的服务水平。
以财政资金为支撑点,确保电子营业执照系统建设经费到位。江苏省工商局通过向省财政申请专项资金,取得财政的支持,保障了电子营业执照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江苏省工商局
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重庆市工商局认真履行牵头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职能,积极推动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公开和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重庆市企业信用信息联合征信系统是以工商部门信息为主体,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司法机关的企业信用信息库为分支的企业信用信息征集记录系统。该系统依托市政府电子政务网,构建了“两横一纵”(市工商局与市级各部门、区县部门与同级工商局各为一横,市工商局、区县工商局为一纵)的征集共享服务网络架构,实现了各级政府、各个部门以及相关单位的信息互通、资源互用、工作互动。
加大征信力度,建成资源丰富的数据库。建立了以工商注册号、名称字号等为主要索引标识,全市统一的企业数据库和信用信息档案。依托联合征信系统,实现了国税、地税、人力社保、法院、质监等市级成员单位和40个区县定期采集,征集整合了包括基础身份、不良行为、优良信誉、经济指标4大类,行政许可、资质等级、行政处罚、司法判决等39项信用信息指标。
强化公示共享,多渠道公示企业信用信息。一是搭建查询共享平台。全市各成员单位均可通过网站链接访问联合征信系统。二是设立查询服务窗口。在市局和40个区(县)局设立查询服务窗口,免费提供查询和打印信用报告服务。三是建立信息公示平台。建立了信息公示平台和重庆企业信用网,主动公示登记、许可、备案、监管以及企业年报等信息。
深化信息应用,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一是以诚信缺失突出的行业应用为切入点,推进企业信用信息在招投标环节的应用。二是以支持部门创新管理为切入点,建立部门间的协同和信用监管机制。三是以社会化应用为切入点,建立广泛的社会监督机制。
统一管理、充分整合。我们把破除部门壁垒、强化征集整合作为重点难点加以突破,突出“四个统一”。一是统一机制。二是统一平台。三是统一要求。四是统一公示。
□重庆市工商局
努力建设大数据工商
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河南省工商局以建设现代工商为目标,逐渐形成了“实施一体化战略,建设大数据工商”的发展思路。
加强顶层设计,绘就一张蓝图。河南省工商局始终坚持规划先行,高度重视顶层设计。2008年,我局制定了《河南省工商系统信息化建设规划(2008年-2010年)》。2010年,我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工商系统信息化工作的意见》。2013年,我局出台了《河南省工商系统信息化发展规划(2013年-2015年)》。这三个文件,承上启下,一脉相承,逐步完善,为信息化建设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化组织领导,由“一把手”牵头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2008年组建成立省局信息中心。同时,省局成立信息化建设专家咨询组和软件应用课题组,专家咨询组有13位专家,软件应用课题组有168名成员。
重构业务流程,实现一体应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我局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贯通省市县所四级的工商专网和标准规范的省局数据中心、洛阳灾备中心,基于统一的数据库和网络平台,建立了一体化的工作平台、学习平台、交流平台和互动平台。按照“一体化”技术路线,建立了涵盖市场准入与退出、市场监管、行政执法、OA办公、12315以及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等业务的子系统,实现了全省范围内各层级、各条线、各类业务在统一应用平台上的流转和处理。
消除信息孤岛,运用一套数据。在2009年实施大集中建设初期,就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对全省企业档案信息进行了补录和更新,建立了全省统一的经济户口。2010年以来,精心组织实施数据质量建设年活动,数据质量大幅提升,基本建立了准确完整、动态更新的全省经济户籍数据库。2009年以来,我们积极推进部门间共享应用,先后同数十家省直单位和省内大部分银行建立了信息资源共享战略合作关系。2013年以来,我们与相关专业机构合作,建立了工商数据分析模型,编制出了多篇高质量的全省市场主体发展分析报告。
□河南省工商局
多措并举推进整合融合
福建省工商局以“整合、融合、配合”为工作要求,实现了全省工商信息化一体化和数据大集中;建成了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实施了决策支持系统(一期)建设;与16个中直、省直部门实现了数据共享和信息公示;实现了与省高院的信用信息联动及失信被执行人任职限制等信用惩戒;建成了全省工商云计算中心和扁平化广域网络。
成立工作组,强化内部“整合、融合”。我局成立信息化规划和决策支持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将19个处室、直属单位按照业务属性相近、工作关系相关的原则,进行业务功能重组,形成了7个工作组。各工作组根据业务的关联性进行整合,确保业务的协同。各个工作组分别进行组间融合,最终形成数据共享、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需求,实现了内部业务的“整合、融合”。
站位技术前沿,确保信息化建设的前瞻性、集约化。建设福建省工商云计算中心,将过去分散在各级工商局的300多台服务器整合到4台小型机和云计算平台,为全省工商系统提供集中服务。
更新观念,提升大数据理论认知能力。2012年以来,福建省工商局先后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联合举办了两期前沿理论和大数据应用高级研修班,促进了工商数据的综合应用。
勇于创新,拓展工商大数据应用领域。坚持“高站位、抓重点、出亮点、攻难点”,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前沿科学,实现了工商数据从采集、处理、存储到综合分析的完整生命周期应用。完成了决策支持系统一期建设,编撰了《福建省企业生存时间分析报告》等5篇报告,编制了福建省企业发展工商指数,将其纳入政府相关经济运行汇报。目前,决策支持系统二期项目已启动,选定市场主体发展趋势分析、商事制度改革效果评估、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发展、商标密集型产业发展、工商体制调整及其对策等5个研究课题,并着手构建福建信用指数模型和消费指数模型。
□福建省工商局
推进经济户籍系统建设
河北省工商局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把信息化作为规范工作的基础工程、积极作为的支撑工程和提升效能的助力工程来抓,举全省系统之力,投资4000多万元,完成了河北经济户籍管理系统建设。
河北的工商信息化虽有一定基础,但要实现新突破、新跨越,就必须用全新的眼光审视信息化,用全新的思路谋划信息化,用更大的力度抓好信息化。
实现全面的信息化。全面的信息化是实现每一个工作岗位、每一个业务流程的信息化。河北经济户籍管理系统将工商业务划分为“准入、监管、维权、服务”四大格局,构建了“快速准入、信用监管、规范执法、便捷维权、高效运转、动态监察、互动服务”八大体系,确保全系统各项信息化工作的整体推进。
实现智能的信息化。我们按照机关工作ISO9001标准化认证流程,科学搭建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体系,围绕“人”和“事”两条主线进行智能化设计。在“人”方面,结合机关工作标准化,将法定职责逐一分解到工作岗位。在“事”方面,做到流程最短、效率最优。
在河北经济户籍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突出了集中、整合、协同、应用四个重点。
围绕集约化建设,实现集中部署。大集中是工商数据、工商业务应用的集中,是电子工商战略性、全局性布局的新起点。
围绕市场主体信息,实现业务整合。整合是数据集中基础上的应用整合和系统整合。以市场主体信息为主线,以全面梳理业务需求为基础,规范业务管理、优化业务流程,以业务的规范化、标准化实现工商业务的大整合。
围绕信用体系建设,实现协同监管。通过业务的整合、数据的完善,全面提高工商业务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度,提高系统上下、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能力。
围绕提升监管效能,实现应用推进。信息化的目标在于应用。通过开展全员培训、试点和绩效考核等方式,大力推进各项业务应用。
□河北省工商局
强化信息网络安全建设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分管局长任组长的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强化安全意识,大力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信息安全教育。夯实安全基础,2013年我们通过公开招标聘请具有国家认定资质的单位,按照信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的要求对我局的2个三级系统、6个二级系统逐个进行测评和整改,达到了国家信息安全的要求。完善工作机制,制定了《贵州省工商局网络信息安全应急预案》,明确了响应级别和处置方案、处置要求。
加大投入,升级网络安全防护设备。将防火墙升级为万兆防火墙,更换了入侵检测和数据库审计设备,增配了网页防篡改、上网行为管理(实名认证)、安全隔离网闸等设备,网络信息安全防范的硬件性能显著提升。
科学划分和管理安全防护区域。分别构建了核心数据交换区域、数据库及应用服务区域等8个区域,针对每个区域设计了不同的安全防范策略,分别进行防护。通过安全隔离网闸,做到核心数据区域与互联网相对安全区域的隔离,实现了网络信息安全投入效益最大化。
加强实名认证。通过MAC地址认证和Web方式认证的办法进行实名认证。对外部接入单位,实行实名认证通过后,方允许接入工商系统网络。在核心数据区域用核心防火墙配合实名认证系统,控制外部接入单位的访问权限。
充分发挥硬件设备的安全防护作用。采用高性能防火墙部署在互联网出口区域,有效防御网络攻击并进行病毒过滤,使防火墙以双主机模式工作,发生故障自动切换。利用虚拟防火墙功能分别对门户网站、其他网站和办公用户等虚拟多台防火墙,以安全策略隔离分别进行防护。在防火墙后端部署上网行为管理设备,通过部署专门保护web应用的入侵防御和网页防篡改设备,对网络入侵、网页篡改、SQL注入、跨站攻击、Cookie安全进行事前防御。
强化核心数据库安全防护及数据审计。利用安全隔离网闸,实现数据隔离防护。对核心数据区域隐藏内部系统IP地址,提高了工商核心数据的安全性。
□贵州省工商局
着力构建后续监管信息化体系
今年以来,广东省工商局以“宽进严管”为导向,有序推进信息化系统改造和功能扩展,完成了新版企业登记监管业务系统升级上线,建立了全省统一规范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为健全完善后续监管制度机制夯实基础。
构建管理平台,实现跨部门联合执法监管。市场主体信息管理平台是全省各级行政许可审批、执法部门共同的操作平台。依据《广东省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和《广东省商事主体信息平台运行管理规定》,将业务流程、办理时限、各部门义务、监督监察等“固化”成平台功能和平台操作。按照《广东省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和《广东省工商登记前置改后置审批事项目录》构建信息推送标准,将商事制度改革的各项规则,从“文件的规范”转化为“操作的规范”。管理平台使每个部门都能够实现与其他监管部门的信息共享,无缝对接,消除了监管真空,既支撑了“先照后证”改革,又实现了“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完善公示平台,促进市场监管和社会信用建设。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是总局牵头打造的统一品牌,意义和作用十分重大。把系统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重要使命。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严格遵循总局的技术方案和标准规范,切实做到交换标准、应用平台和技术体系“三个统一”,不断完善、扩充系统功能。在我省现有公示系统基础上,将管理平台所汇集的相关部门行政许可信息和行政处罚信息统一在我局公示系统上进行公示。进一步扩大公示系统的社会影响,加大“事中”“事后”的监管力度,树立工商部门的执法权威。通过建立全省生产库、备份库、汇集库以及交换共享库信息交互标准,强化企业公示数据从市级中心到省级中心双向复制机制,加强数据质量建设管理,确保了企业信息及时汇总公示,避免出现差错。
□广东省工商局
助力边疆地区工商改革发展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商局把加强信息技术培训作为建立高素质工商队伍的重要举措,通过创新理念,打造品牌,转化培训成果,助力边疆地区工商改革发展。
树立“数字工商”理念,优化行政管理模式。通过学习培训,全面理解和认识信息技术及工商信息化发展趋势,树立“数字工商”的理念,加强“数据标准化建设”和“数据质量建设”,稳步开展数据标准技术改造工作,着力构建“数据质量建设”长效机制。
促进“效能工商”建设,提升整体应用水平。在全疆工商系统坚持统一建设模式、统一经费保障,整合资源,大力加强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与工商业务的全面融合,创新中心机房托管模式,加大运维保障力度,建立维文版网上办事大厅,积极推进电子营业执照系统建设,加快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立项工作,完善“企业档案影像数据中心”和“企业档案数字化影像馆”技术平台,提高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
强化“创新驱动”思维,提升协同整合能力。运用信息化思维和理念去思考和谋划工作,自觉确立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将信息化工作纳入到全疆提升“大维权”、保障“大维稳”、促进“大发展”的工作任务中去。
打造“信用新疆”品牌,增强工商改革动力。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努力寻求自身发展与上级政策的最佳结合点,创新信息化应用方式,建立信用约束机制,积极打造“信用新疆”。在国务院《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的基础上,推动自治区政府关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暂行办法》的出台。建立了面向全疆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大平台,协同47个相关职能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实现了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动态监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