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教育信息化十大关键词
来源:教育装备网 更新时间:2014-12-11

 

  在即将过去的2014年,中国教育信息化无论是自上而下的战略部署,还是自下而上的“摸着石头过河”,信息化都在稳步开展。2014年《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指南》的印发,更是为教育信息化的未来勾勒了美好的图景,预示着我国教育信息化正在进入一个整体规划、全面建设和广泛应用的新阶段。回顾“昨天”,智慧校园、智慧教育、在线教育、慕课、翻转课堂、“云”、移动学习、电子白板、电子书包、智能录播等依旧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展望“明天”,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迫切需要。因此,中国教育装备采购网发布2014教育信息化十大关键词,以生动形象的文字记录下教育信息化过去一年的点滴变化。

  2014教育信息化十大关键词之一: 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 引领校园进入“智能时代”

  教育信息化建设一直以来备受重视,而智慧校园的发展也在近几年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庞大的教学课程体系与愈加网络的学习生活需求,通过教育信息化手段得到更加高效、更加人性化的改善和满足,校园已逐步进入“智能时代”。

  技术:信息化为智慧校园创造条件

  智慧校园是依托目前非常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基于物联网环境,将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校园生活结为一体的智能化环境。实现了校园创新的网络教学和科研机制、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十分便捷的校园生活。

  智慧校园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点,涵盖了众多基础设备、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不同类型的应用人群等,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校课程教学的整合,优化教学过程 ,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进行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应用,实现装备设施与数字资源的充分融合,成为“智慧校园”发展的重中之重,而这,无论在技术层面、应用层面或者是在整合度层面,都对参与其中的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今年北科完善了网上迎新系统,学生可以提前在网上报到、缴费。网上报到后,系统会自动生成一张“电子车票”。除此之外,研究生可以提前在网上选宿舍,有效避免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陋习;北京大学亦是如此,为给师生、游客出行和游览提供便利标识,管理办公室全面更新校园行人指示系统。北大36块新指示牌分布于燕园主校区人流较为集中的路口,并增加了二维码功能,以移动互联网手段大大扩充指示功能和信息量,助力“智慧校园”建设。

  空间:有线与无线双覆盖

  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更强调要为校园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全面互联、互通、互动,为各类随时、随地、随需、随意的应用提供宽带等基础网络条件。所以,校园网络是智慧校园建设必不可少的要素。

  在智慧校园建设中,宽带作为智慧校园的“神经网络”,极大地增强了智慧校园作为自适应系统的信息获取、实时反馈、随时随地智能服务的能力。而无线网络作为基础,突破对使用地点的限制。因此,无线网络建设与有线网络都是必不可少的。

  究其原因,无线网络结构灵活;有线网络可以集中认证、统一计费、流量控制。因此,有线与无线一体化的校园网络覆盖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网络架构。为现代化校园提供固定或移动的应用环境,支持有线或无线的接入方式,网络结构灵活且扩展性好,并让智慧校园拥有了一个统一的网络基础设施平台。

  据悉,北京市为了进一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今年,在2014北京市基础教育信息会上,《2013年北京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年度报告》正式发布。调查显示,目前本市中小学基本配备了信息化教学设备,其中在学校无线网络建设方面,20.43%的被调查学校已经建立了无线网络,2.77%的中小学计划建立无线网络。其中,各区县应确保全部中小学教室100%接入互联网, 50%以上教室实现无线网络覆盖。

  方案:智慧校园解决方案日渐成熟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智慧校园建设成为大势所趋,并且国内已具备建设智慧校园的成熟技术,成熟的解决方案。政府的推动,更为学校描绘了智慧教育未来发展的蓝图,推动了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据悉,目前大部分高校开始涉及学生事务管理、教学教务等模块建设。

  以东南大学为例,东南大学在教育信息化走在全国高校前列,在校园信息化建设上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东南大学与企业的合作中,采用的是创新ICT解决方案。其解决方案为学校基础支撑平台、信息门户平台、共享数据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整体教学、科研、管理和综合服务奠定了基础,实现了信息分层、流程化管理,多系统、多部门、多校区、多类人员的流程协作,有效的提升了学校整体运转效率。

  伴随智慧校园的不断推进,校园的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为现代的校园带来了融合创新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从教务管理、互动课堂,到生活管理、校园设施、后勤管理等都是教育信息化所涉及解决和应用的领域。笔者相信,未来的智慧校园涉及的领域将会更加宽广,内容会更加丰富多彩。

  2014教育信息化十大关键词之二:智慧教育

  地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最新愿景

  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是构建全民学习、终身教育、随时随地可学习的学习型社会。2012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明确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和新一代移动网络技术等兴起和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从数字技术进入智能化时代,智慧教育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最新愿景。

  但是,智慧教育的研究与发展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真正意义上的“智慧教育”模式还在探索之中。2014年,行业内企业对“智慧教育”的深切关注和积极的研究探索,为“智慧教育”的腾飞插上了翅膀。

  2014年3月20-22日,第25届北京教育装备展在北京展览馆盛大召开,在展会上无论是电子白板或者是交互平板企业都做起了“实时互动”。“教育云平台”、“智慧校园平台”等有关智慧教育词汇的高频率出现,让人目不暇接。

  10月18-21日的第67届基础教育装备展上,业内领军企业纷纷亮出“智慧教育”解决方案,系列“智慧教室”、“智慧校园”解决方案出现。视睿科技重磅推出的“希沃易+”智慧校园整体解决方案,以交互智能平板、智能终端、教师移动授课终端及校园中心控制台作为主要硬件载体,通过希沃自主研发的应用系统及工具实现整个校园在互动教学、微课制作、资源共享、信息发布、校园广播、设备管理等应用领域的信息化改革,进一步提升学校整体的信息化水平,助力“智慧教育”。

  刚刚结束的秋季高教展更是以“智慧教育”为主题,展示行业企业的积极探索与实践,亮出“智慧教育”发展的新成果。

  形象:“千人眼中的千个哈姆雷特”

  那么,什么是“智慧教育”?对“智慧教育”概念的解释,热度火爆,但目前依旧“百家争鸣”,不同的研究与实践群体对“智慧教育”有不同的理解。最早倡导智慧教育概念的是IBM公司,IBM公司认为未来智慧教育的内涵是:以学生为中心、实时统计与分析、集成管理、多样化的互动式体验、共享资源。

  现如今关于“智慧教育”的概念有以下几种:1.“智慧教育”是智能教育(Smart Education),主要是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手段的智能化。该观点重点关注技术手段。

  2.智慧教育是一种基于学习者自身的能力与水平,兼顾兴趣,通过娴熟的运用信息技术,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料,开展自助式学习的教育。该观点重点关注学习过程与方法。

  3.智慧教育是指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人们智能的教育。这些智能主要包含:学习能力、 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决断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等。

  4.智慧教育是指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Smart Learning Environments),运用智慧教学法(Smart Pedagogy),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Smart Learning),从而提升成才期望,即培养具有高智能(High-Intelligence)和创造力(Productivity)的人。

  发展路径:“条条大路通罗马”

  11月中旬,山东威海市教育局在威海云计算中心召开了全市教育信息化“智慧教育”工作及培训会议。紧随其后,江苏省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也南京召开江苏“智慧教育”研讨会。2014年,我国各地政府部门、各教育阶段学校也纷纷开始探索通往“智慧教育”的康庄大道。

  美国教育部在《美国教育技术发展计划2010》中提出了以“应用技术推动学生的学习”作为促进美国教育系统变革的路径,其关键是以使用技术帮助学生改善学习为起点,让学生掌握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与生存方式,从而促使传统教学做出改变,继而促使课程、教师、学校、政策等要素做出相应的变化。今年,在我国厦门海沧区智慧校园建设中,让信息技术和教学实现“融合”,开辟出一条从教学改革需要倒推所需技术装备的发展道路。该区教育部专家说,“智慧校园”是在搭建一个能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技术支撑环境。这很好的借鉴了美国的“转变学习方式”驱动的发展路线,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变革模式,对我国其他地区智慧教育的推动有着非常大的借鉴价值。

  2014年,全国智慧教育高层论坛在宁波举行,展示了宁波智慧教育三年发展蓝图:宁波将以智慧教育云平台为技术支撑,运行智慧教育学习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两大平台,提供智能登录、资源商城、应用管理、信息发布、交流互动等基本功能,同时支持各种终端,使之成为全市信息化教学与教育管理的统一门户。通过“一个门户,三个平台,五个体系”进一步推进宁波教育信息化建设。利用云计算对传统的教育信息系统、校园网络系统进行整合与优化,建构教育云服务平台,形成新一代的数字校园系统、智慧校园系统,实现对教育信息系统的重构,聚合更大范围的教育资源,建立可流动、可获取、可应用的大规模非结构化教育数据,形成教育大数据,以支持教育教学的智能决策、实施、评价等全过程也是可实现的路径之一。

  近日,在天津财经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堂上,同学们旁征博引、唇枪舌剑,用课下搜集的大量论据进行激烈讨论。大一学生左诗瑶说:“上课前,我们先在网上自主学习清华、北大、复旦等名校教师主讲的思修共享课,并在网络社区参与互动。学习地点可以是咖啡厅、宿舍或者教室,时间也比较自由。”无独有偶,南开大学的“思修课”也以“慕课”的形式进行,令同学们耳目一新。老师们还积极参与“慕课”录制,把课程视频挂到网上,让其他学校同学资源共享。借助海量开放教育资源、大平台,学生不再局限于在课堂上进行学习,云平台的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无墙的课堂。各种新型的课程教学方式,突破了学校教学时空的局限,推动学校的教学模式由封闭走向开放。这些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丰富了智慧教育的内涵。

  2014教育信息化十大关键词之三:“云”

   风起“云”涌 驱动教育未来

  【导读】所谓教育云,是依托云计算理论及框架,用云计算技术、多媒体设备和教育云终端设备,将基础设施、教育资源、教育管理、教育服务、校园安全完美结合,致力于为教育界及相关方面提供集管理、教学、学习、社交于一体的丰富开放、安全可靠、通用标准和规范的教育云平台服务。

  【中国教育装备采购网讯】(文/于京晶)近年来,教育云的普及,及相关应用开发平台的研发、推广,助推了教育信息化进入一个“跨越式”发展的阶段,从实现智能化学习,到资源共享,教育的风起“云”涌,对深化教育改革,缩小城乡间教育差异,具有重大的意义。

 

  “云”起时,实现智能化学习

  今年,是“云”的关键年,工信部针对云计算的“十三五”规划已经启动。并表示将专项重点支持公共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大数据服务、云计算和大数据解决方案及推广项目3个领域。据IDC最新发布的报告预测,未来5年里,全球用于云计算服务的支出或将增长3倍,增长速度将是传统IT行业增长率的6倍。据清科研究中心测算,中国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正以年平均5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十二五”末,中国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136.69亿美元。作为云计算界的“后起之秀”,我国云产业的发展已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中国道路”。

  因此,在政府支持的背景下,“云”起,为教育带来一股信息风。教育云作为一种线上线下联动的新型教育模式,在满足学习者各种需求的同时,不仅体现了其与传统网络教育、在线教育相比的平台优越性,更凸显了其技术的先进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中国采用灌输式教育模式,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课堂作为教学主要环境为教师提供了舞台。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据研究分析显示,用“我讲你听”的教学方式,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仅为5%,被动学习的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最高不超过30%。

  但近几年,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普及,许多学校创设了“云”环境,开展了互动教学,满足了、非正式学习、移动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使优质网络课程存储、网络课程的快速点播、高密度访问、大规模实时在线课堂和视频等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成为可能。教育云的快捷性、虚拟性、平等性、交互性的特点,使学生实现了智能化学习。其强大的交互功更是让学生与教师充分沟通,促使学生掌握授课内容。同时,与他人及时分享的功能,起到了学以致用的作用。

  “云”涌时,实现资源共享

  教育云作为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可以将独立、异构的教育资源上传,并存储于云端服务器,使用统一的数据规范和统一的数据库系统,实现信息资源灵活、便捷、高效的共享模式。

  而目前,限制中国教育发展的有两大因素,就是由于教育资源的稀缺和分布不均。从局部范围看,有很多教育发达的地区,但从整体看,绝大多数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成了限制社会发展的一大阻力。

  为改变此现状,教育部与中国移动于2011年9月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助力“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简称国家教育云)”的建设。截止2014年国家教育云已经形成了以北京为主,武汉为备份的云基础设施,应用遍布全国31个省及新疆建设兵团,应用试点将覆盖9500所学校、42万名教师、640万名学生。同年11月,苏州市与中央电教馆、华中师范大学签署国家“教育云规模化应用示范”项目三方战略合作协议。苏州试点学校通过远程交互平台,不断探索各种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教育资源共享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城乡教育同步发展,促进东西部地区教育协同发展。

  “云”聚时,实现数据分析

  “云”教育的核心是碎片化学习,所以,数据分析在教育云中就显得十分重要。面对海量的学习资源,学生如何选择,或者如何向学生推送合适的学习资源将成为教育云面临的主要问题。

  然而,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让一切问题不复存在。自从大数据走进人们的视线,数据分析已经作为教育界重要应用领域,并成为提高教学管理质量与水平的一种有力工具。

  数据分析使学校有机会更加精细地去认识每一位学生,通过对学生相关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推动教育评估、教育决策,创新教育实践。从而促进学习反思,可以精细分析其学习风格、特点和现状,为学生主动推送合适的学习资源。针对数据分析可以优化做题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并对教材版本、章节、知识点、难易程度、考试比重等多重属性精确定位;对于教师,在课程评价上,借助于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技术,对学生的知识建构与复杂能力评估,将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加个性化、有效的支持,实现"智慧化"学习,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云”起、“云”涌、“云”聚是开启教育未来的三把金钥匙,是驱动未来教育不可或缺的引擎。将来,如何完善教育云平台,使其更好地为学校、为教师、为学生服务,这将是未来仍须持续努力的目标。

  2014教育信息化十大关键词之四:翻转课堂

  台前幕后 打造高效课堂

  (文/于京晶)随着近几年,慕课、微课的大举进军,使传统教学格局完全被打破,“翻转”成为了新型教学模式。进而“翻转”什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就成为了关键问题。

  课内、课外同翻转 促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始终处于课堂的中心,主导着和引领着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尽管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学要尽可能大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注重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感到很吃力。

  而翻转课堂却恰恰相反,在“课上”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课外,教师向学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让学生进行自学,完成知识的传递。另外,学生还可与教师、同学及时性交流,记录课外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由此可见,翻转课堂通过将课外与课内的学习方式进行颠倒,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工具来完成。在课堂活动中学生运用在课前学到的新知识与技能,不断延长课堂学习时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并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内化吸收的最大化,同时也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

  以哈工大为例,今年哈工大与“好大学在线”团队决定共同开展一次针对哈工大同学的“翻转课堂”——《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本次翻转课堂由学生分组讨论和中草药现场实践教学两个部分组成。在学生分组讨论中,由教学团队事先划定相关主题,学生自行设计所在组的详细探讨内容、讨论方式、互动环节。而实践课则安排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药用植物园进行,主要讲授常用中草药的辨别和功效。课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对“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印象深刻,希望下次还能有机会参加类似的“翻转课堂”。

  总之,在翻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由台前回到了幕后,由知识的“灌输者”、教学管理的“统治者”变为学习材料的编辑和制作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设计者,学习效果的评价者和监督者。不仅如此,通过翻转课堂的内、外同发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中,得到了自我发展。

  师生互动 打造高效课堂

  一个高效的课堂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打造,需要师生不断在课堂情境中进行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因此,互动就成为了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要素。

  在山东青岛,某小学利用翻转课堂助推语文教学,不仅拓展了学习空间,满足了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提高了教学效率,还实现了人机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极大地增加了互动交流,教师可即时获得学生情况,答疑解惑,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实效性。

  混合模式 提升学习效率

  实际上,翻转课堂是一种兼具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双重特色于一体的混合教学模式,可增加学生和教师互动和个性化沟通,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上课内容也被永久保存可供查阅和修正,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改革。因此,对于学生的影响巨大。

  近日,在上海建平中学举行的“翻转课堂”实践研讨会暨建校70周年学术交流日活动上,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主任陈玉琨表示,翻转课堂的价值追求在于让学生主动发展,让先学后教成为可能,让学生得到更有效、更主动的发展。

  其实,自翻转课堂引入国内后,在我国教育领域掀起了学习和实践的热潮。但是,要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成为一种普适的教学模式并得以推广,只有在正确的方向上不断地积累量变,定会在某一个时间点上达到质的转变。

  2014教育信息化十大关键词之五:三通两平台

  三通两平台建设 为现代教育插上智慧的翅膀

  (文/于京晶)在2012年3月,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背景下,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从点到面,由浅入深,开始向多元化、多样化和成熟化发展。“三通两平台”作为“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教育部将大力推进其建设,让教育坐上信息化快车,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梦想。

  那么,到底何谓三通两平台?建设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三通两平台 促教学改革

  “三通两平台”可以简称为“三通工程”。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以及建设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其中,“三通”是目标,“两平台”是为“三通”服务的支撑系统。

  三通两平台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重点,其建目标是全面提升全市基础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全覆盖,从而帮助所有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平等、有效、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副总理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把握机遇,加快推进,开创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曾指出,“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推手,也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以及建设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由此可见,“三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因为“校校通”通的是宽带网;“班班通”通的是优质教育资源;“人人通”通的是实名制的网络教与学环境。这三者中,“宽带通”是基础,“资源通”是关键,“空间通”是方向和机制。

  为了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各级各类学校接入宽带并建成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与学习环境;“优质资源班班通”——形成丰富的各级各类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实现班与班共享;“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所有教师和学生都拥有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全面互动,我国应加大政策力度,从建设标准、合理布局、数据挖掘等方面,推动教学改革,从而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

  地方行动 助力三通两平台建设

  “三通两平台”的建设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自从2012年9月5日,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提出此概念,就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三通两平台”的建设高潮。各地区为响应号召,一直大力发展三通两平台建设。

  山东:为加快推进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进程,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山东计划到2015年,基本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任务,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全部实现宽带联网;形成丰富的各级各类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并将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送到90%以上的班级,实现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的普遍使用;扎实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使教师、初中以上学生拥有实名网络空间的比例达到70%以上。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省、市、县三级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建成山东省教育管理云服务平台。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实现各级各类学校高速宽带网络的全覆盖。

  天津:根据市教委与市财政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天津市基础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实施意见》,天津市基础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和使用将遵循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工作步骤。2014年主要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启动资源建设和不同层次培训工作;每个区县建立2至3个信息化应用示范,开展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模式探索。2015年充实和完善优质资源建设,开展信息化应用模式推广,全面提升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整体应用水平。2016至2020年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厦门:厦门海沧于今年年初计划投入3000万元,推进海沧特色的“三通两平台”项目建设,实现教育管理和教学应用的提升换代。目前,海沧已和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共同研究制定了《海沧区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与智慧校园项目规划书》,将对教育“三通两平台”进行提升改造,进一步融合虚拟现实技术、网络视频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多交互技术等新兴信息技术,构建校园的新型数字化学习环境,逐步打造基于新型学习空间的数字化智慧校园。

  江西:江西省鹰潭市从2013年起,到2015年将建成“鹰潭教育资源服务平台、鹰潭教育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形成网络、资源和服务全覆盖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

  陕西:从陕西省教育厅了解到,陕西加快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计划到2015年,农村学校接入宽带互联网比例应达到90%;到2020年,全面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任务,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到时中小学校接入宽带互联网比例达到100%,农村学校班均出口带宽不小于5M,城镇学校班均出口带宽不小于10M。

  总结

  教育信息化发展不仅需要国家政策调控,还需要地方扶持。随着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的颁布和九部委《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文件的下发,无疑将教育信息化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推动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服务明确了指导意义。

 

  2014教育信息化十大关键词之六:在线教育

  一场风云变幻的革命:在线教育

  (文/刘亚敏)如果说2013年的在线教育只是星星之火的话,那么2014年的在线教育已呈燎原之势。越来越高阶的人才成为了在线教育的创业者,越来越多的资本涌入市场。据中国经济网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国内在线教育投资总额高达25亿元,国外在线教育投资总额24亿元,同时8月份不低于10亿元的投资、10月份的5亿元,初步预估2014年整年国内在线教育投资高达50-80亿元左右,全球的在线教育投资总额预估上百亿。

  在线教育至今没有成功范例

  2012年,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简称MOOC)在美国兴起,虽然引爆了全世界的MOOC热潮,但至今,仍然没有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

  就在本周刚刚成立基金转身天使投资人的俞敏洪曾两次发声,在新东方成立20周年之际,俞敏洪总结反省说,新东方最大的失误是在线教育很多互联网企业等都杀进在线教育了,自己却没有动作。但其并非实情,早在2000年,新东方就与联想组建了新东方在线,只是新东方在线的营收规模几乎可以忽略,无法作为独立一项收入进入新东方的年报,只能归为其他收入一项。

  所以说,线上教育有各种模式,特征之一是大部分免费,但是免费对企业的持续发展是没有意义的。资本大量介入是看重了行业巨大的需求前景,并期望在未来某个时间会爆发出盈利点,但截至目前,没有出现明确的商业盈利模式。可以说,互联网教育至今尚没有成功范例。

  教育是一个复杂消费

  好未来的CEO张帮鑫在总结公司上市之初错误时说过一句话:“我们不能靠投资驱动,因为我们做的是教育。”这句话同样可以用在互联网上。我们无法简单靠互联网驱动,因为我们做的是教育。

  的确,这一切源于教育首先是服务,而不是简单买一个产品,互联网最容易切入的是标准化产品,而不是服务;其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服务,复杂而重要的服务,对名师的依赖性很强,根本没有办法做到统一质量控制,这让互联网束手无策;教育消费表面上损失的是时间,但实际背后是人生的发展机会,多数人会慎重考虑选择教育方式与教育机构。这些导致教育消费,是一个复杂消费,在消费决策时,金钱之外的因素影响非常大。

  信息化大潮将持续推动发展

  随着国家对教育信息化建设持续不断的投入,学校网络和设备覆盖达到较高水准,家庭的网络设备也早已普及,这为在线教育的应用提供了条件。电子书包、三通两平台等一系列国家级规划陆续启动,让在线教育发展的“基础设施”逐渐完备。“在人(名师)、技术能力、网络等条件都具备的条件下,扭转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只是时间问题。

  近日,好未来发布了最新版《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图谱》,围绕“现在何处”(行业解码)、“往何处去”(行业图谱)、“如何到达”(发展趋势)三个模块对在线教育进行解读。其中介绍了突出重围的四种办法。俞敏洪也曾表示,在线教育未来可能的盈利点是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家长、学生真正个性化的服务,同时具有不可替代性,让其具有付费价值。可见,信息化大潮下,教育行业发生彻底变革不是不可能。

  现在,我们还很难准确的预见在线教育战争何时能真的如火如荼。但是,笔者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化浪潮必将彻底转变人们的行为方式。未来,越来越多的学生会接触到在线教育平台,让从小接受信息化教育的孩子成为社会的主力军。与此同时,各领域也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革,这势必会推动整个在线教育的发展。

  2014教育信息化十大关键词之七:电子书包

  电子书包进课堂 趋利避害很重要

  (文/田江平)每到开学前,学生们要把采购到的各类文具、教辅资料塞满书包,才能安心回归校园。现在,甩下沉重的书包,用一台平板电脑就完成上课、做作业、考试、课外阅读等学习任务。随着电子设备小型化、网络智能化,电子书包已经具备了成熟的技术条件。教育行业面临一次新的技术变革。对于学校而言,电子书包不是简单地将书装进电脑。是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加新技术的应用,是促进教学模式转型的利器。综观2014年,电子书包在我国教育市场大放异彩,众多学校开启“电子书包”教学模式。然而,电子书包并不完全是美好的,学生的健康、家长的担心等问题使电子书包陷入窘境。如何趋利避害,是电子书包进一步发展的“良方”。

  喜:电子书包引领“智慧课堂”新方式

  任何科技手段都不是为了技术而存在。就像电子书包进课堂,它不是在教室搞技术崇拜。其初衷是用信息技术武装教育,挖掘信息技术潜在的教育意义。以便更好的突破传统教学弊病,优化师生的教与学。

  对于学生而言,在电子书包智慧教室环境下,现实课堂与虚拟课堂优势互补、融为一体。全方位优化预习、上课、练习、作业、辅导、评测等各个教学环节,突破传统教学环境下难以开展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今年开学以来,四川自贡一中高2014级2班的学生们在全市率先使用上了电子书包。课前,语文老师缪体旭在电子书包里面的“互动讨论”版块发布了一个主题讨论:请每位学生朗读《再别康桥》并以录音的形式上传,“每个学生都能听到别人朗读的《再别康桥》,他们可以给同学的朗读作品送鲜花。” 上课时,引导学生通过对同学的思考成果的探究领会诗歌的情感。学生困惑或不易理解时,老师再适时点拔。这样就丰富了课堂的内容,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学生学习主动性也被调动了起来。

  对于老师们而言,与传统课堂相比,使用“电子书包”可以令教学更具个性化。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根据各个学生的层次不同,把不同的要求、作业通过账号输送给不同的学生。上课时,老师的主机与全班学生的“电子书包”联网,讲课内容通过投影仪在电子白板上播放。“电子书包”能自动检查作业,比如所有练习题目完成后,系统会开始“检查”,实现智能作业批改,大大提高了效率。

  忧:电子书包的春天 犹抱琵琶半遮面

  电子书包的概念早在2010年就被提出,经过不断探索和试验,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已经进入逐步上升的阶段。但是在实现大规模部署时仍然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使得电子书包春天的到来有些“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味。

  究其原因,一方面电子书包的一些配套资源的建立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

  很多教育机构,甚至是开发电子书包软硬件的IT企业没有对“电子书包”作出深刻的理解和界定就匆匆上马。在实践中常常把给学生使用的上网本、平板电脑等硬件等同于电子书包。实际上,电子书包不是单纯的硬件,其教学环境通常由学习内容、硬件终端和服务平台等部分构成,是一个有机整体。除此之外,很多学校的无线网络覆盖仍非常缺乏,难以保证全班同学同时高速上网。而电子书包等移动设备主要采用无线方式访问网络,缺少必要的网络环境缩小了其使用范围。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社会的认知度不够。有学生家长指出,虽然信息化是未来的趋势,但中小学用平板电脑教学并不可取。原因是不熟悉操作的学生会浪费大量时间。再一方面,平板教学的可控性较差,学生可自主点击其他内容,容易分散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惑:未识“庐山”真面目

  问题一:电子书包会不会影响学生的视力

  近视是因为没有合理用眼,不是因为使用电子书包。据悉,陕西省电子书包试点项目于2011男9月正式启动,于2012年9月——2014年9月共4个学期、两学年时间正式进入课内外应用,对20所试点学校1066名学生进行视力监测,根据实验研究数据统计分析,实验班和对比班学生视力的下降程度无明显差异。

  就电子白板教学是否会影响学生视力的疑问,在武警四川总队医院眼科主治医师曾仁攀看来,电子白板并不是造成眼睛近视的突出原因,如果在使用过程中,教师能科学合理使用,学生能很好地防护,其对眼睛的损伤之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问题二:电子书包会不会导致孩子的书写能力减弱

  在电子书包投入使用过程中,有家长表示,“课堂和家庭作业都放弃纸质书写,孩子的书写能力会不会减弱?”针对这个问题,有电子书包技术提供商给出答案,“我们专门改进了技术,使电子书包拥有触摸功能和书写功能。”而早在2013年就已试点电子书包教学的深圳福田区的几所学校表示,电子书包仅用于部分课程曾的部分教学环节,并没有替代学生必要的书写,课堂主体仍是师生间面对面的沟通。

  2014教育信息化十大关键词之八:智能录播

   智能录播进校园 简单共享成关键

  【导读】国家在2003年开始推出“精品课程”,项目自建设开展以来,应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将教室实况、教师课件,按照授课进度录制成精品课程,供广大师生、教研员课后点播观摩评价,建立共享资源库,完成知识传承或进行校际课程交流。这在更大范围内提高了高校的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共享,节省了教育成本。随着《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推出,更是明确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因此可以看出,智能录播系统的发展前景是一片“蓝海”。

  (文/于京晶)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智能录播作为一种高效的课程录播设备正在逐步地走入学校课堂,并广泛应用在教育、学术报告等多个领域中,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广,整体变革正逐渐进入快车道。

  在教育领域应用的录播系统,是教育信息化支撑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在信息化教学过程起了关键作用。录播系统可以将教师授课、师生互动场景、授课电脑VGA信号以及课堂板书等进行智能化的跟踪切换录制,自动生成课堂资源,方便教师操作和管理员管理。不仅节约了精品课程录制的成本和实践,还提高了视频录制质量,并且实现了课程可便捷的直播、录播、上传、分类管理及评价等功能。总体来说,教学录播系统可以分为两大功能:一个是用来生成课程资源,另外一个功能是将课程资源价值化即提供给需求对象,对使用者产生价值,这是录播的最重要的功能和目的所在。

  智能录播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以互联网为依托,互动、点播是教学信息化不可或缺的三种手段。然而随着教学录播系统的普及和教育领域对课程录制的需求,智能录播系统成为了必然趋势。录播自动化不仅是对于外部多媒体设备的控制自动化,更核心的是它自动完成教师授课录播过程以及自动生成并发布完整的网络教学资源,从而实现全自动的课程录制过程。

  目前,智能录播已经实现音视频互动、直播和点播技术实现远程授课,远程观摩,远程研讨。既可以将优秀教育资源区域推广到每个学校、每个班级,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到优秀的教育资源;又可以通过远程培训,交流等方式让不同区域资源的师资力量根据实际情况,快速和经常性的得到培训和交流的机会,迅速提升师资资源的水平。

  以山东莱西为例,2013年上半年,莱西市教体局为滨河小学等5所学校试点建设了录播教室。其中录播教室与“班班通”设备的完美融合,实现了教育教学的很多改变,录制的大量课堂纪实材料,不仅可以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永久保存,学生也可以随时在线观看,还可以下载到 mp4、电子书等设备中随时随地学习,使学校现代化教育教学得到了跨越式发展。

  安徽合肥同样如此。据悉,合肥市教育局与各学校、各学校之间实现点对点、一点对多点、和多点群组视频远程教学、课堂观摩、互动教学、本地录制存储、录播直播点播等多种应用。本次建设的65个教室均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成为主讲教室,每个教室之间均可进行实时音视频及数据的互动,共享优质资源。

  由此可见,智能录播真正做到了“足不出户听课,随时随地学习”。

  智能录播简单行天下

  智能录播经过十几年的试点使用,企业不断完善产品和解决方案,推进了智能录播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的兴起,新企业的涌入,市场竞争将日益激烈,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其中包括盲目追求大而全的产品功能,造成教师在教学中的负担。所以,简单操作就成了有衡量智能录播产品好坏的关键。

  事实上,现在大多数企业都意识到了这一点,例如奥威亚分布式录播系统,只要通过简单的活动发起、活动通知、活动参与,教研人员就可以通过教学资源应用云平台实现实时的“桌面式”网络教研。教研窗口可支持超过100间课室的录播音视频实时互动,各个交互点可实现实时的讨论交流。当活动结束以后,模块会自动将教研讨论的全程生成文件,供未参与教研的专家观摩,或者供后期作为案例查阅。

  此外,中庆全自动录播系统R300同样实现了简单操作。R300录制的教学现场视频,可自动上传到中庆教育云平台,形成教师个人资源库,并择优推选为校/区级的优质资源,为后续录播资源深度应用和大数据采集提供有效的支撑。

  总结

  从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来看,国家政策的鼓励,学校教师的自我提升,以及厂商对市场的“跃跃欲试”,使得当下的录播环境极其利好。在这样良好的条件下,高配置的智能录播产品,要实现应有的价值,笔者认为,企业应以“简单”作为矢志不渝的产品理念。企业在追求信息化技术的同时,也要考虑学校的实际需求,以用户体验为基础,努力提高产品的便捷性,打造设计简单、形态简单、实施简单的智能录播产品与解决方案。

 

  2014教育信息化十大关键词之九: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将无处不在

  (文/于京晶)如今,互联网与PC的组合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日常需要,相反,移动设备的随时性却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据相关数据显示,移动互联网用5年时间达到了8亿用户,微信用户已达6.5亿。随时随地的网络需求,使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速度远超前期互联网的发展速度。

  碎片化,化整为零

  随着4G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开始渗透塑造每一个行业。就教育行业而言,移动互联使在线教育摆脱了PC终端的局限性,移动的随时、随地、随身的特点,与互联网的分享、开放等优势紧密的结合,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更加具有随意性及灵活性,逐渐形成利用碎片时间学习的一种新学习和生活方式。

  今年11月,“新东方掌上学习平台”的推出,帮助学生轻松利用零散时间提升学习效果。北京某大学图书馆周老师反馈,新东方掌上学习平台使用户的学习不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短小精练的课程适合移动学习,课程内容信息量大,互动功能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及时查漏补缺,提升学习效果。

  同为教育机构的100教育也发现了移动学习的潜在魅力,并于今年推出了App。该款App集合了视频直播授课、实时公屏互动、即时课堂答题、课后作业批改、“班级圈”社交等一系列互动体验,让学习随时随地可以实现。在视频授课的直播互动中,学生可以在线收看与PC端同样内容的高画质实时课件播放和教师互动画面,并可以随意拖动教师画面的位置。

  由此可见,未来在移动式平台上利用零碎时间学习、情境式和高实时互动性将会是这个领域诉求的重点。移动学习将人们的碎片化时间有效组织利用,人们可以将互联网教育内容下载到移动终端,然后随时、随地、随意完成知识的补充与学习,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不仅如此,教育产业与移动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更是催生了各种新的在线教育模式,其蕴含的商机吸引了产业界的热切关注。

  智能化,彰显个性

  移动学习与PC的网络学习不同,基于移动设备随时随地接收信息的特性,让移动学习的智能化、个性化成为可能。北京邮电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副教授李青指出,手机、平板计算机、个人计算机、智能电视等产品,让学习体验成为使用“多屏幕”的过程,彰显了个性化学习。

  另外,手机作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载体,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不仅带来了沟通方式的变化,还影响到人们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学习英语、做题等,并可切合不同个体的需要提供“量体裁衣”式的服务,真正做到个性化。

  值得一提的是,移动学习具有传统网络不可比拟的优势,其中待机时间长是移动设备的最大特点。因此如果在产品中充分发挥这一特性,会使移动学习的优越特性得到发挥。

  创新性,新型学习模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移动端应用的比重将会迅速增加,从百度发布的《2013年暑假作业大盘点》来看,32%的学生已经开始用手机问作业。再过几年,移动终端的学习超过PC端的学习,甚至有很多面授的培训在移动端完成,这一趋势会在未来3-5年内逐步实现。

  因此,在用户开展移动学习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要给用户更为人性化、体贴的学习体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增强用户学习体验、提升学习效果,是一切学习形式创新必须要遵循的不二法则。

  总结

  移动学习以其“人人学习、处处学习、时时学习”的特点越来越受人们的推崇。新技术与教育的结合,正在悄然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如我国学者余胜泉曾说,“未来的十年,技术要融合于教育教学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助力破解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难点问题,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这是技术对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的重要体现,也是重要的基础!”

  2014教育信息化十大关键词之十:电子白板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助力信息化普及

  (文/刘亚敏)进入2014年至今,交互智能平板继续向大尺寸显示屏升级渗透,给电子白板市场带来了一定冲击。然而纵观行业数据,交互式电子白板占据了近8成市场份额,据悉,未来还将有望再次刷新市场记录,进一步巩固市场主流地位,进而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用户需求推动创新

  众所周知,用户需求始终主导着各个品牌的技术创新。据了解,目前,牢牢占据国内教育信息化市场主导地位的电子白板,其产品研发就是最大限度的满足了用户需求,以用户为本,以需求为导向。从以最初的电磁、压感技术提供简单的触控,发展出可以两点触控的光学技术;为了进一步满足用户多点触控的应用需要,又提供出了支持10点触控的红外、电容解决方案。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电子白板技术再度升级,加入了“智慧互联”技术,方便教师刷卡识别个人身份。上课时,教师只需将自己的身份识别卡在电子平板上一刷,即可进入到个人账户,显示自己的教学界面,即刻开始教学。这一技术的加入,省去了以往逐步登录的步骤,使登录变得轻松方便。加入的VGA、HDMI等接口,不仅提升电子白板的扩展能力,还让课堂内容变得丰富多彩。

  此外,还有对云计算的更多运用,愈发成熟的云教育平台已经可以连通教师、学生和家长,形成一个完善的教育网络。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通过个人电脑随时备课,还能通过平板电脑同步操控电子白板界面内容,实现移动授课,同时配合更多的音频、视频、图形图像内容,彻底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授课模式,让课堂变得更丰富有趣。

  电子白板一系列的技术提升,满足用户的需求始终是原动力。短短几年之内,国内就产生了比肩国际巨头的专业厂商,为中国在国际产业中赢得了重要一席。

  三大核心优势贴合中国教育市场

  从2007年发展至今,电子白板已经推出7年,在新型投影技术和多点触控技术的推动下,电子白板已经成为最成熟、最主流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在众多的教育装备采购者看来,电子白板具有质量、性价比和健康性三大核心优势,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信息化教学的首选。

  而且目前从教育装备市场看,电子白板和交互智能平板在功能上差别不大,应用扩展能力相当,显示效果也十分接近,但在价格上,却相差甚远。以学校80寸教学黑板为例, 配备交互智能平板相比于超短焦激光投影机+电子白板的价格,会高出几千元;如果配备常规超短焦投影机+电子白板则会高出近万元,可见电子白板加短焦投影机更具性价比。

  主导市场加速教育信息化

  中国市场调查研究中心(CMRC)发布的《2013年度中国电子白板市场发展分析报告》显示,电子白板2013年整体销量突破56万台,同比增幅为37.4%,不仅销量上以近3倍的优势力压交互平板,增幅也领先近10个百分点。电子白板在依旧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的同时,牢牢占据市场主流。2014年第一季度,市场需求延续了2013年态势,在第一季度的实际采购中,电子白板加投影机的产品组合,占据了教育行业最主要的多媒体教室建设的需求。

  以近年来国内教育投入规模最大的“薄弱校”项目为例,2013年底到2014年初,山西,安徽产生了超过万套的电子白板加投影机的项目需求,黑龙江省采购电子白板超过7千套。2014年初的云南省的薄弱学校项目中,采购电子白板投影机数千套,而该项目中交互智能平板仅需求16套。由此可见,中国教育正迎来一次全面的信息化变革。而作为重要载体的电子白板,成为了推动信息化普及的主力军。

  截止目前,中国市场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消费需求规模最大的单一交互电子产品市场。笔者相信未来几年内,随着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投入,交互式产品的需求量还将持续增长,无论电子白板还是交互智能平板,都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但不管怎样,用户需求都是多媒体设备发展的基石,电子白板如何做的更好,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