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发挥软件引领作用 支持两化深度融合
来源:中国电子报 更新时间:2014-12-23

  2014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态势。1~10月,软件业务收入达到2.99万亿元,同比增长20.3%,产业效益良好,新兴领域业务快速增长。

    2014年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一)落实软件产业政策,加强软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一是深入研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编制发展路线图。二是认真开展“十二五”发展规划评估工作及“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前期预研。三是结合行业规范管理要求,启动研究完善软件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软件产品管理办法有关工作。1~10月完成软件企业认定6020家,登记软件产品33864件。四是跟踪“营改增”实施情况,开展税制改革对信息技术服务业影响研究。

    (二)创新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一是创新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机制,研究部署授牌城市开展自查,探索退出机制。二是通过总结调研和实地评估,授予杭州市“中国软件名城”称号。8家软件名城业务收入占全国56%以上。指导和推进武汉、厦门、无锡、苏州、沈阳、大连等城市的创建工作。三是加强宣传,进一步扩大名城创建的示范带动效应。

    (三)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做好集成资质移交和监管。一是贯彻落实行政审批改革精神,稳妥推进资质认定划转工作。制定发布《关于做好取消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资质认定等行政审批事项相关工作的通知》,相关工作移交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确保5000多家集成企业、300多家监理企业、5万多项目管理人员和4000多名监理工程师资质(合格)申报延续变更等工作顺利衔接。二是做好对资质认定取消行政审批后的监督管理。三是推动事中事后监管体系研究,启动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监管条例立法前期工作。

    (四)加强系统能力建设,推进安全可靠信息系统推广应用。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分类制定推进方案并逐步实施。二是应对Windows XP停止技术支持服务,组织企业和机构开展XP系统安全防护等支持服务。三是召开安全可靠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工作现场会,组织重点领域企业推广国家电网公司经验。四是围绕产业支撑能力提升,支持集成骨干企业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安全可靠信息系统在政务、金融、电力等领域的应用。

    (五)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软件产业创新发展。一是推动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及产业发展。二是加快信息安全产业发展,开展“十三五”发展规划预研。三是推进智能语音产业发展,促进信息消费。部署2014年共同推进安徽语音产业发展工作计划;举办“讯飞杯”中国智能语音技术应用开发大赛;完善智能语音产业联盟建设。

    (六)促进云计算服务产业化,创新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新业态。一是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支持指导北京、上海、杭州、深圳、无锡、哈尔滨、西安-西咸等7个地区结合产业优势开展试点示范。二是开展云计算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国内企业目前已具备1000PB数据管理能力,支持数十万活跃应用开发者,建设平台服务20万家以上中小企业。三是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组织实施2014年云计算工程,支持国内20家信息技术服务骨干企业建设大型公共云服务平台,深入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和应用创新。

    (七)积极谋划布局,推动大数据发展。一是研究制定大数据产业发展战略,形成两份报告。二是与国家发改委共同牵头,会同20多个部委研究大数据应用发展指导性文件,正广泛征求意见并修改完善。三是支持大数据管理系统及数据分析平台等关键技术研发。四是探索重点地区开展试点,推动贵阳贵安、陕西西咸新区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建设。

    (八)研制重点领域标准,完善软件产业标准化体系。一是指导ITSS标准工作组推进基础标准、咨询设计标准的研制,组织地方主管部门和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ITSS分会开展16次标准宣贯活动,推动行业协会开展200多家企业标准符合性评估,启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人才评价体系建设工作。二是会同相关司局,牵头制定《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制定《物联网信息处理和服务应用标准体系建设方案》,开展相关标准研制工作。三是在ISO/IEC SC38云计算标准化工作中承担联合编辑职位,参与了5项云计算基础类和服务类国际标准研制。四是起草《大数据标准化白皮书》,成立大数据标准工作组,117家单位参与。积极参与ISO/IEC JTC1 SC32年会和ISO/IEC JTC1 SG2大数据研究组年会。五是组织标准化专家参与SOA、云计算、智慧城市领域国际标准化工作。六是举办了海峡两岸信息业和技术标准论坛第二届云计算分论坛。

    (九)促进工业软件产业做大做强,支持两化融合。一是推动工业领域国产CAD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支持骨干企业承担面向装备行业三维CAD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二是支持石化冶金等流程行业相关产品的研发。三是指导工业软件联盟举办了首届中国3D工业设计创新大赛,指导支撑单位筹备首届国产工业软件优秀解决方案展示对接会。

    (十)把握“营改增”政策机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一是支持面向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研发及应用示范。二是开展调研,编写《2014中国软件外包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发展报告》。三是跟踪“营改增”实施情况,开展税制改革对信息技术服务业影响研究。

    (十一)务实推进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一是编写《软件公共服务平台专项项目支持绩效报告》,完成2013年平台专项验收。二是实施2014年平台专项,支持8个产业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三是开展第四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

    (十二)加强产学对接,培育软件人才。一是加强教产对接,与教育部、江苏省联合举办第三届“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配合国家外专局,2014年通过引智计划,派31家软件企业和74人赴美国等发达国家培训学习。二是指导各培训机构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工作,2014年度共完成17万人次软件人才培训任务。

    (十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营造发展环境。一是做好新出厂计算机预装正版操作系统工作。研究预装工作新方法,完成统计报告。二是参与“双打”调研和软件正版化检查。三是营造发展环境。成功举办第18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和第2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举办第13届中日韩三国IT局长OSS会议及东北亚开源软件推进论坛;做好2015德国汉诺威CeBIT伙伴国中德论坛筹备工作;签署中韩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合作谅解备忘录。

    2015年工作思路和措施

    按照部党组部署,深入学习中央领导批示精神,实施软件驱动两化融合战略,围绕研发设计、生产工艺、流程控制、业态创新、安全保障等环节需求,以工业软件为切入点,以推动工业大数据共享为着力点,以智能制造为重点,以安全可靠信息系统建设为抓手,加强产学研用融合创新,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为两化深度融合和工业转型升级、促进信息消费提供有力保障,实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发挥软件产业引领作用,全面支持两化深度融合。一是围绕研发设计需求,突破工业设计软件核心技术。突破三维CAD、CAM、CAE等核心技术,针对不同领域推进三维CAD产品的行业应用。二是围绕工艺流程需求,实施“软件驱动机器”计划。支持建立大型通用流程工艺仿真平台,研发重点行业工业控制系统,推进工业大数据应用示范。三是围绕业态创新,发展面向工业生产的信息技术服务。建设两化融合工业软件公共服务平台,服务中小微企业,培育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服务业态。推进工业领域云计算服务应用示范。支持智能语音技术在汽车电子等领域应用。四是围绕网络协同需求,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突破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综合集成关键技术,研究数据共享标准,实现产品设计、研发、工艺、服务等全链条的网络化。成立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培育生态环境。五是围绕安全保障需求,推进核心与安全技术创新。加强操作系统生态体系建设,发展服务器操作系统虚拟化等技术。支持基于自主操作系统的基础、关键应用软件的开发和迁移。研究工控系统工业级信息安全等技术,建设工控系统测试与评估实验室。

    (二)围绕发展路线图推动软件产业由大变强,抢占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制高点。一是创新政策环境,把落实国发4号文与“营改增”政策有效衔接。结合软件网络化等趋势,完善双软认定制度;做好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认定工作;推动落实国发4号文中符合条件的软件企业享受营业税优惠政策,深入研究“营改增”政策影响并进行有效衔接。二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业管理和服务方式。建立部及地方两级指导和监管体系,理顺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系统集成资质认定监管办法。开展移动应用软件第三方测评服务,探索移动应用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模式。三是实施软件名城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工程。加强对名城创建申请城市的分类指导,指导申请城市梳理产业特色和优势;创新软件名城创建机制,选择重点领域开展促进两化融合示范。四是紧扣行业发展需求,开展软件产业标准化。加快大数据、人机交互等重点标准研究。联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出台《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化行动计划(2015~2017)》。加快云计算术语、参考架构等重点标准研制和应用,参与国际标准化。研制物联网信息处理和服务应用领域相关标准。五是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完善市场环境。做好软件正版化工作,加大对出厂预装等环节的检查力度。加强软件产品登记备案工作。开展移动应用软件第三方测评服务,加强移动应用行业的管理和规范。做好领军人才培育工程和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办好第十九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等。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司长 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