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路 真抓实干  工信工作再上层楼
来源:中国工业报 更新时间:2014-12-23

 创新思路 真抓实干  工信工作再上层楼

--------------------------------------------------------------------------------

文章来源:本报  发布时间: 2014年12月22日  
●特别策划·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专题报道 

    策划人语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牢牢把握发展大势,按照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使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的发展态势。
  在这一年中,工业和信息化事业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工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各方面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工业和通信业运行总体保持平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转变发展方式步伐进一步加快。
  当前,立足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了深刻理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握发展趋势,值此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之际,本报精心组织了这一期特别报道,冀望在回顾今年工信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展望来年全系统工作重点时,能够在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面临重大机遇与挑战形势下,全面反映全行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和方向指引。

工作亮点———质量品牌
  扎实推进 质量品牌专项行动圆满完成
                   本报记者 司建楠
  按照常规工作与专项行动相结合的思路,2014年工信部质量品牌工作扎实推进,取得显著成效。质量品牌工作得到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高度认可,全国各省市和重点行业都已经开始推进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工作体系初步形成。
  按照常规工作与专项行动相结合的思路,2014年工信部质量品牌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扩大了质量品牌工作影响力。工信部党组、科技司领导高度重视质量品牌工作。副部长毛伟明亲自调研部分地区和行业质量品牌建设工作,带队到甘肃、四川和广西开展了政府质量工作绩效考核,向国务院政研室介绍质量品牌建设工作,指导科技司召开全国品牌培育工作座谈会。质量品牌工作得到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高度认可,全国各省市和重点行业都已经开始推进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其中上海、江苏、青岛等地区,纺织、机械、轻工等行业成效显著),工作体系初步形成。质量品牌工作同时得到社会高度关注,使用百度搜索“工业质量品牌”的结果超过了4500万条。
  圆满完成了专项行动。2014年质量品牌创新专项行动包括五项工作。其中三项由质量管理处组织推进,另外两项分别由科技司技术基础处和消费品司组织实施。截至目前,各项工作均超额完成考核指标要求。在品牌创新发展方面,指导1300多家企业品牌培育试点,预计350家企业实现品牌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培养100家以上示范企业。指导品牌专家组核准了28家培训机构、110位培训教师开展品牌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组织培训19期,培养品牌经理650多名。核定了首批22个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单位,组织专业力量指导开展试点工作。近期将核定第二批,年内达到40家左右。在质量管理创新方面,确定了30项2014年全国性质量标杆,在全国举办了五期标杆经验专题研讨会,780多家企业参与研讨。指导专业机构建设质量标杆服务平台和质量标杆微信平台,为27个省市提供服务27000人次。在塑造质量品牌形象方面,指导专业机构举办了第二届全国品牌故事演讲比赛,制定了《中国工业企业品牌创新成果发布活动评价标准》,发布了2013年工业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结果,获得了良好社会反响。此外,标准贯彻实施、质量信誉建设、推广先进管理方法、深化品牌培育、提升产品实物质量以及改善质量政策环境等常规工作得到了深化推进。
  指导地方和行业组织1000多家企业参加“质量信誉承诺”活动,累计超过6000家企业。指导电子五所、电子四院建设的自我声明信息服务平台,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共同推进的绿色印刷自我声明平台已投入运行,其他专业板块年内陆续上线;指导行业协会和质量协会为企业培训质量管理人员40多万人次,组织8万余人参加TQM全国统考;支持质量协会开展质量管理小组、质量信得过班组和消费品工业质量管理现状调查等活动;继续开展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认定,支持行业协会开展“质量兴业”活动,推进实物质量提升、质量攻关等工作;组织专业机构调研我国质量管理法律法规状况,参与相关立法工作;主办及参与“3·15”主题晚会、“全国质量月”、“中国质量(北京)大会”等重要质量活动。
  推动了工作创新发展。在工作组织方面,将专项行动中明确的各项任务进行了量化分解,以任务委托书形式向36个地区、行业和专业机构下达了绩效目标,加强监督指导,强化工作合力。在专业研究方面,启动“品牌培育管理体系”这一具有国际水平创新成果的国家标准的立项工作。组织研究的“质量问题双归零”、质量可靠性整体解决方案、企业质量和效益提升管理模型等成果,也是适合我国企业的创新性管理方法。在活动形式方面,“质量标杆移植推广”、“两个服务平台建设”(质量标杆视频及微信平台),以及“企业诊断服务”等创新性活动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工作亮点——企业减负
  协同推进企业减负取得新进展
               本报记者 杨 明
  2014年,以工信部为牵头单位的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组织多次专项治理和行动,并建立了覆盖全国3000家企业的调查系统,研究制定了地区负担评价指数,形成了政策宣传周活动平台,为做好减负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减轻企业负担多次做出重要部署,对此以工业和信息化部为牵头单位的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积极抓落实,组织多次专项治理和行动,建立了覆盖全国3000家企业的调查系统,研究制定了地区负担评价指数,形成了政策宣传周活动平台,企业减负工作取得新成效。
  近一年多来,政府相关部门已经分7批取消和下放了632项行政审批等事项,同时在简化工商登记、推进政社分开采取了多项改革措施,从源头上大大减轻了企业负担。
  为激发企业活力和改善市场环境,去年7月,国务院决定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今年又进一步提高了小微企业免税基数,新政有望惠及逾千万小微企业。11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围绕减轻企业负担出台了4条措施,每年可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400多亿元。
  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30号文件,对企业减负工作做出重大部署。对此,联席会议积极动员,扎实推进加强涉企收费管理减轻企业负担各项重点工作。包括推动建立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组织开展涉企收费系列调查等。
  目前,全国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已初步建立,政策效果不断显现。
  针对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今年以来工信部以贯彻落实金融支持小微企业指导意见为重点,不断改善融资服务。继续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再担保机构给予资金扶持和税收减免政策。今年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总的规模为115亿元。各地方也采取担保机构保费补助、小微企业贷款贴息、与担保机构合作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团队奖励等多种方式,帮助小微企业进一步缓解融资难。

工作亮点——淘汰落后
  疏堵并施 淘汰落后有望提前超额完成
                本报记者 杨 明
  工信部强调,实施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是遏制产能盲目扩张的重要环节,是一项给“出路”的政策,既有利于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又有利于推动存量产能调整升级和布局优化,特别是控制产能总量。
  当前,我国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取得积极进展,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根据部署,工业领域16个重点行业2014年淘汰落后产能任务预计将较好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将提前一年超额完成。
  为分解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2014年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按照国务院相关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向各地下达了2014年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任务,与《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目标相比,钢铁行业淘汰任务超170万吨,水泥行业超850万吨。其他行业任务量与去年相比也大幅增加。
  目前,工信部已经发布三批2014年工业行业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企业名单,并要求相关省(区、市)在今年年底前关停列入公告名单内企业的生产线,确保不得恢复生产。
  面对我国当前的新形势,工信部要求各地要适应新形势、探索新思路、开拓新局面,一是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完成预期目标任务;二是进一步研究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政策措施;三是研究建立严格标准实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机制;四是落实产能置换,构建淘汰落后与转型升级的良性互动机制。
  此外,国务院就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和实施产能置换等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对此,工信部先后印发了《关于做好部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产能置换工作的通知》、《部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等。
  工信部强调,实施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是遏制产能盲目扩张的重要环节。在坚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势头“堵住入口”的同时,也要“预留出路”,考虑地方发展经济、产业升级和布局调整的现实需要,统筹淘汰退出与转型升级的关系,调动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实施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是一项给“出路”的政策,既有利于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又有利于推动存量产能调整升级和布局优化,特别是控制产能总量。

工作亮点——两化融合
  推动贯标落地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初步建立
            本报记者 孙郁瑶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作平台启动。该平台作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网络化协同工作载体,标志着工信部将进一步创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和认定工作手段,加强全流程服务和监督管理,有力促进成果的全面普及推广。
  两化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关键,也是当今世界科技和产业变革的大势所趋。
  对推进两化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从理论到实践都进行了积极探索。两化融合工作围绕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不断推进。
  继今年1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试行稿)公布后,5月工信部印发了《2014年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方案》。《方案》确定了全年的工作目标,在各省市和重点行业选择502家企业开展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年内一批试点企业基本达到标准要求。
  目前,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已经进入了推广应用的新阶段。贯标培训方面,联合工作组编写完成培训讲义,分别开展贯标专题培训。对参与培训的贯标服务机构专业人员统一组织考核,在此基础上遴选首批推荐的贯标服务机构名单,向社会公示。
  开展了管理体系认定试点工作。研究制定认定管理办法,加强监督管理,规范认定工作;遴选一批条件成熟的认定服务机构,授权其从事管理体系认定工作;认定管理组织对认定服务机构人员开展专业培训,并统一组织考核,对考核通过的人员授予认定资质证书。
  值得一提的是,10月29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作平台启动,标志着工信部将进一步创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和认定工作手段,通过建立完善开放、透明的互联网机制和模式,充分激发大众创新潜能,加强全流程服务和监督管理,确保本质贯标,大幅提升工作效率,有力促进成果全面普及推广。 

2014年11月,由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建造的深水半潜石油钻井平台交付。 (资料图片)

     2014年11月3日, 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后机身前段交付,目前已经开始结构总装。(资料图片)

工作亮点——结构调整与兼并重组
  产业结构如期调整 兼并重组取得进展
                本报记者 杨 明
  在宏观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正呈现出积极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步伐不断加快,信息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凸显。
  当前,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平稳。在宏观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正呈现出积极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步伐不断加快,信息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凸显。
  在此轮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加快发展,“核高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高档数控机床和大型飞机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进展顺利,物联网在工业、交通、物流、环保、医疗、安防等领域的应用逐步扩大,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继续快于整体工业。
  与此同时,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技术改造投资增长高于工业投资增速,工业节能减排深入推进。信息消费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凸显。在“宽带中国”战略推动下,移动通信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3家基础电信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1%。截至9月底,全国移动通信基站达到316万个,同比增长36.7%;移动宽带用户累计5.25亿户。前三季度,信息消费规模达到1.9万亿元,同比增长18%。
  兼并重组是企业加强资源整合、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的重要途径。
  今年以来,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印发以后,作为企业兼并重组部际协调小组牵头单位,工信部多次组织召开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成员会议,不断明确和加强各部门分工协作,督促地方贯彻落实《意见》,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工信部召开了部分地区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座谈会,下发了《关于做好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工作的通知》,并与证监会、发改委、商务部联合发布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政许可并联审批工作方案》。工信部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视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工作,全力抓好贯彻落实,把优化市场环境贯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始终。
  当前相关部门就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改善政府管理和服务,力争实现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优化政策环境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工作。企业兼并重组数量大幅增加,汽车、钢铁、船舶、稀土、婴幼儿奶粉等重点行业的兼并重组取得了积极进展。

工作亮点——绿色发展
  完善标准体系 力推工业绿色发展
           本报记者 陈祎淼
  2014年,工信部以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为目标,以工业绿色发展专项行动为抓手,坚持创新驱动、示范引领,狠抓重点行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
  2014年,工信部以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为目标,以工业绿色发展专项行动为抓手,坚持创新驱动、示范引领,狠抓重点行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预计全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左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同比下降5.8%;“十二五”前四年,工业能耗、水耗累计下降21%和28%左右,基本实现“十二五”目标。
  完善工业绿色发展的政策标准体系。严格落实电解铝阶梯电价政策,推进电石、铁合金能耗限额标准试点方案。编制发布《工业能效指南(2014年版)》,完善水泥、平板玻璃行业能效“领跑者”方案。推进工业节能监测分析平台建设,制定印发加强工业节能监察的意见。规范行业准入管理,公告发布了符合轮胎翻新、废轮胎综合利用、废钢铁加工三个行业准入条件要求的企业名单。起草完成了《电子电器领域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实施方案》,编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规范拆借作业和管理指南(2014年版)》。联合中国工程院开展工业绿色发展工程科技战略研究,委托中国科学院研究工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印发了《生态设计示范企业创建工作方案》。
  突出抓好工业绿色发展专项行动。筛选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计划、区域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和电机能效提升3项工作,组织实施工业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制定印发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点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计划》。区域工业绿色转型试点工作得到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电机能效提升持续推进。注塑机电机、水泥磨机等专项领域节电改造取得突破性进展。
  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印发了《稀土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国家鼓励的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目录》、《国家重点推广的电机节能先进技术目录》等一批先进适用技术目录。
  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会同科技部组织修订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加强对重大环保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的引导。联合有关部委印发了《重大环保装备与产业化工程实施方案》、《重大节能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工程实施方案》、《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研究起草《关于组织实施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行动计划的通知》。积极培育节能服务业。|

工作亮点——技术改造
  创新思路 技术改造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本报记者 曾 强
  技术改造作为我国工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抓手,在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技术改造作为我国工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抓手,在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2年,《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以来,工信部深入挖掘新时期技术改造新内涵,积极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工作取得新进展。
  工信部规划司司长肖华表示,201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好研究宣传,进一步推动完善技术改造政策环境;另一手抓好管理创新,组织做好技术改造专项,着力促进产业升级。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加强协调引导,推动技术改造投资持续增长。面对去年以来工业下行压力加大、投资增速持续回落的严峻形势,全国工信系统积极作为,引导社会资金,协调项目进度,保持技术改造投资稳定增长。一是积极引导金融支持;二是加强投资检测分析力度;三是加大宣传力度。
  完善配套措施,不断优化技术改造政策环境。加大财政支持;不断完善税收政策;加强项目要素保障。同时,自《意见》发布以来,各地区工信部门积极协调推动,结合发展实际,研究出台实施意见,不断完善技术改造配套政策。截至目前,河北、内蒙古、吉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广西、四川、云南、陕西、新疆、甘肃、青岛、厦门、合肥等19个地区已出台实施意见,黑龙江、新疆兵团等正在制定。与此同时,山东正在按照全国人大先行先试的要求,研究出台《技术改造条例》。
  创新管理思路,组织实施技术改造专项。对2013年已批复资金申请报告的结转项目,在复核的基础上尽快下达投资计划;按照“先定重点发展方向,再对照选项目”的原则,确定2014年支持重点行业关键品种开发及绿色制造、医药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制造企业信息化集成应用、重点领域先进制造装备技术进步等四个重点方向,按方向选择安排重点项目;组织做好电子信息技术改造,重点支持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器件、宽带设备与移动互联网等方向。
  加强监督管理,完善项目管理体系。强化协调管理,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开展监督检查,抓好问题整改落实;做好竣工验收,开展项目评价。
  几年来,全国工信系统创新思路、积极进取,使得我国技术改造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为促进工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优化工业投资结构,促进绿色发展、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加快促进两化融合,增强企业竞争力、增强自主保障能力等六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工作亮点——新能源汽车
  市场化加速 新能源汽车进入快车道
              本报记者 司建楠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已从培育期进入到市场化的快速发展期。
  国务院办公厅7月14日印发了《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务院相关部门、部分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积极贯彻落实,先后出台了新能源汽车用电价格、免征车购税、充电设施建设奖励、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购买、城市推广进展情况公示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给市场明确的信号,坚定了汽车行业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信心和决心,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已从培育期进入到市场化的快速发展期。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从新能源汽车研发、购买、使用到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较为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
  技术研发方面,2012年实施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首批支持了包括整车、动力电池等25个研发和产业化项目。
  购买方面,实施了对乘用车按3.5万~20万/辆、商用车按15万~50万/辆给予财政补贴的政策。纯电动汽车免征消费税。自2014年9月至2017年12月,对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
  使用方面,新能源汽车免征每年要交的车船税。对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用电实行扶持性电价,给予优惠。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推广任务完成较好的示范城市的充电设施建设要给予财政奖励。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充电设施建设和运营。
  目前我国已发布电动汽车标准75项,其中整车及基础通用标准28项,动力电池及关键总成标准21项,充电设施标准26项,其中电动汽车关键部件、充换电站等30多项标准在国际上是率先发布,并带动了相关国际标准的立项和制定。我国电动汽车标准体系已覆盖了电动汽车发展需要的各个方面,能够满足现阶段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需要。
  汽车生产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信心增强,加大新产品投入,新车型上市提速。自今年8月底以来。工信部、税务总局已发布三批免征车辆购置税目录,列入了57家企业的377款车型,其中纯电动轿车50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11款。产品性能指标有了较大进步,初步满足了消费者的选择需求。
  在国家相关财税政策的支持下,消费者10万元左右就能买辆电动轿车,电动汽车充电按居民用电价格,100公里用电成本6~8元,是用油成本的十分之一。新能源汽车初步具备与传统燃油汽车进行市场竞争的能力。

工作亮点——信息消费
  推动信息消费 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本报记者 孙郁瑶
  在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时候,信息消费的相关数据让人振奋。一年来,工信部在信息消费领域不断努力,锐意进取。
  促进信息消费是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组合拳里的重要环节。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出台一年多来,我国信息消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达到了预期目标。今年前10月,全国信息消费规模超过1.9万亿元,同比增长18%;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达8.7万亿元,同比增长23%,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82万亿元,同比增长49.9%。
  在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时候,信息消费的相关数据让人振奋。一年来,工信部在信息消费领域不断努力,锐意进取。
  夯实发展基础,推动信息基础设施的升级。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启动了宽带中国工程和创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的工作,积极推动4G网络建设,完成了TD-LTE牌照发放工作,推动基础电信企业结合4G网络建设和铁塔公司组建加强资源的空间共享。
  扩大产品供给,推动信息终端和核心技术的产业化。今年以来,智能电视销售同比增长22%,自主品牌智能手机和低端服务器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和50%,以可穿戴设备为代表的新型智能终端逐步进入推广应用阶段,智能终端产品形态日益丰富。
  增强发展活力,促进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工信部组织开展了电子商务与物流信息化集成创新试点,支持面向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02亿人,全年网络零售交易额达到1.85万亿元,占国内零售市场份额的7.5%,占全球网络零售市场份额的23.9%,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
  培育消费需求,催生大量新兴业态和新模式。推动云计算服务的商业化运营,编制云计算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联合相关部委制定完成了云计算重大工程的实施方案,组织实施了2014年云计算工程;推动《关于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组织10个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引导移动互联网的新业态发展。
  深化改革创新,营造有序发展的环境。开展移动通信转售业务的试点,稳固推进宽带接入业务试点和增值电信业务开放;推进网站备案,实施加强和改进网站备案工作的专项行动,查处未备案记录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快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的建设,组织制定云计算服务安全指南、信息安全技术、云计算服务安全能力要求等国家标准,出台电信和互联网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电话用户真实身份登记等规定。
  与此同时,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融合正在成为信息通信业发展的重大方向,不仅将催生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和新业态,开辟巨大的产业空间,并有可能掀起新一轮的信息产业革命,加速推动信息通信技术向各行业、各领域的渗透融合,有力促进我国信息消费的发展。

工作亮点——军民融合
  找准发力点 军民融合向深度拓展
              本报记者 高 晨
  工信部、国防科工局将继续推动信息公开、大力支持优秀技术成果推广转化、开展军民通用标准体系建设。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军工与民口资源的互动共享,社会资本进入军工领域取得新进展,“民参军”范围进一步扩大,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健康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担负着推动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重要职责。
  2014年,工信部继续与各级政府、军队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把促进军民用技术成果双向转移作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取得了不菲成果。
  一是政策环境得到新优化。3月,工信部印发的《关于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推动和扩大军工开放,支持和引导民参军,大力促进军民用技术转化,发展军民结合产业。此外,在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军品增值税管理等方面的政策也得到进一步完善。
  二是顶层协调探索出新机制。工信部今年继续履行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建设部际协调小组组长单位职责,联合国防科工局、总参谋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等单位,共同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畅通信息渠道,促进军民用技术双向转移。今年5月和11月,工信部、国防科工局先后与总装备部、总参谋部共同举办了民营企业高科技成果展览、军事训练器材与先进技术展览,在推动军民用技术成果双向转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在民营企业高科技成果展览上,我军首次对外公开发布的253条装备采购需求信息,使民营企业能够有的放矢地参与到军品的科研生产之中。
  三是军民结合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今年年初,工信部批准了第五批申请的两个国家级的军民结合产业基地,截至2014年5月底,我国国家级军民结合产业基地总数达26个,区域布局和产业布局基本形成。2013年产业基地工业总产值超过1万亿元。同时,各地政府结合自身特点,大力发展军民结合产业,已有超过20个省(区、市)出台了促进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或规划,每年用于军民融合的专项资金近20亿元,初步形成了军品为本、民品兴业的发展新格局。
  四是公共服务取得新成效。12月,工信部发布了2014年度《军用技术转民用推广目录》、《高新技术与产品推荐目录》,继续助推军工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和民营企业参与军品科研生产。从对2011年、2012年两个年度“军转民”和“民参军”目录的分析评价看,“军转民”目录中约40%的项目得到转化应用,“民参军”目录中约44%的入编单位和14%的入编项目实现“参军”。工信部联合财政部共同建设的国家军民结合公共服务平台于今年上半年投入试运行,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此外,由工信部编制发布的《民用企业参与国防建设政策法规汇编》,在湖北等地组织开展政策法规培训活动,帮助民营企业了解“民参军”路径和政策。
  五是国际合作进一步深化。3月,中法两国签署了《关于加快推进中法天文卫星和中法海洋卫星研制的合作备忘录》,旨在共同推进中法天文卫星和中法海洋卫星的研制工作。11月,联合国附属空间科学与技术教育亚太区域中心(中国)在京成立,将对进一步推动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通过空间科学与技术的教育培训,提升航天技术及应用水平起到积极作用。此外,中俄在航天领域的合作项目和合作模式也有了诸多新成果。
  下一步,工信部、国防科工局将继续推动信息公开、大力支持优秀技术成果推广转化、开展军民通用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中介服务体系、协调开展有关重大问题的研究。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军工与民口资源的互动共享,社会资本进入军工领域取得新进展,“民参军”范围进一步扩大,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