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樊市交通行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
来源:襄樊市 更新时间:2012-04-14

 为加速我市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进程,以加快公路、水路产业优化升级和结构调整,实现跨越式发展,根据市政府有关精神。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国家公共通信设施为主要基础,以公路、水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中心,建立适应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发展的管理体制、竞争机制、投融资体制以及必要的市场环境。以创新为动力,以应用促发展,以服务促管理,以信息化带动交通产业化,加速公路、水路交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全面升级,加速传统企业的转型,全面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益和效率,为实现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奠定基础。规划提出的总目标是,大力建设信息基础设施。以信息化、网络化为基础,充分发挥公路、水路运输方式的优势,发展和完善城市间旅客快速运输、大城市旅客运输、集装箱运输,大宗物资运输和特种货物运输五大系统的建设,加快智 能型交通的发展;引导和鼓励公路、水路运输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变企业的管理、生产、营销方式,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改造交通运输传统服务业,构筑交通信息服务产业化的框架。 规划提出的建设方针是,统筹规划、分层建设、应用主导、面向市场;统一标准、资源共享;技术创新、竞争开放。信息化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建立适应信息化的管理工作方式。强化信息, 资源管理,加强信息资源服务,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加快信息化向行业各领域的渗透,增强综合竞争力。构筑交通信息服务产业化的框架,为交通行业信息化发展的良性循环奠定基础。加快公路、水路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人才的引进培养。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律和法规,为交通行业信息化创造良好的 发展环境。


     重点建设领域包括办公业务管理系统;水上安全监督信息系统续建工程;智能 运输系统;公路联网收费及紧急事件管理系统;旅客快速运输管理和息服务系统;运输车辆、货物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公路、桥梁区域智能管制系统;水路运输信息系统。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正常运转和协调发展的先决条件,对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和促进现代化建设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公路水路交通大发展时期,建设速度要明显加快,基础设施总量不断扩大,交通结构将得到大力改善,运输生产持续增长,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作用明显增强,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进一步加快我市交通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发展是今后五到十年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根据《襄樊市交通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结合交通行业自身发展规律,特编制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发展计划,作为指导交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襄樊交通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2005-2010年)涉及交通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加速实现交通信息化的进程。其内容包括三大要素,即信息资源开发、信息网络建设、信息技术应用、信息化人才培养。襄樊是全国交通重要交通枢纽之一,交通信息化是实现我市宏伟目标和跨入交通强市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经济结构向高层次转化,信息结构就必须相应地得到改善,我们如果不抓住机遇,加快信息化步伐,在21世纪我们就会落后,甚至会被淘汰。为此,  根据《襄樊交通交通 “十一五”发展规划》,特制定《襄樊交通“十一五”信息化建设规划》,规划明确了我市交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提出了到2010年我市信息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和实施重点,并制定了具体的政策措施,是指导全市交通信息化建设的行动纲领。


  我市交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可概括为一网;即以计算机网为骨干的互联传输网,建设交通信息网络互联中心,八大骨干应用系统工程;即交通政务信息系统、客运管理信息系统、交通费收征管系统、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运政管理系统工程、视频会议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等工程。
  襄樊交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初步建成具有全省水平的信息化设施,建成覆盖全市、联接各县市、通向外部的高速信息网络;信息资源得到大力开发,普及计算机在工作、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现各种信息资源的快速传递和共享,为政府、企业、公众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注重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带动交通信息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交通发展中起带头作用;在信息化建设发展、信息技术应用、信息环境建设等方面达到省内交通中上水平。


  1、交通互联传输网建设目标。“十一五”期间完善和改造现有网络,实现市局到县市交通局同步数字传输。2010年建成覆盖全市交通的VPN虚拟网络,构成高速、安全可靠的信息通道。普及多媒体、推广视频会议系统。实现多网业务的互联。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行星地一体化,新建1座卫星定位地面站,建成覆盖全市交通的数字网。信息网络互联中心。“十一五”期间,形成信息网络互联中心的结构框架,2010年全市交通信息网络互联中心实现互联。


  2、交通八大应用系统工程建设目标。“十一五”期间,全面启动八大骨干应用系统工程,建成一批实用数据库和行业信息系统,开发应用系统的上网服务和向公众开放。完成八大骨干应用系统工程建设框架,部分骨干工程投入运行。到2010年,八大应用系统全部投入运行,并以此为基础开发新的应用系统工程,推动交通信息化水平提高和电子信息的持续发展。


3、交通信息系统工程;建设全市交通物流信息系统,以现有物流网为基础,逐步建成不同层次的、面向全市工业、商业企业与产品数据库。实现供求、价格、运输、仓储、资金结算的网络化。


  4、建设交通运输信息系统;充分利用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等运输资源,围绕公路客货运输建设基础数据库群,以及交通安全监控、交通运输、电子数据交换等应用系统,为提高全市的综合客货运输能力服务。
  ◆交通运输数据库。主要包括公路、水运、基础设施、客货运量、运输能力配载、交通安全等。
  ◆公路路况数据库。主要包括全国主要国道及省道公路、桥梁状况等。
  ◆车辆数据库。主要包括全市的车辆状况等。
  ◆船舶数据库。主要包括全市的船舶状况等。


  5、加强人才培养;建设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队伍,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队伍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信息人才培养主要通过学校教育、继续教育、普及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途径和方式进行。建立吸引和培养信息化人才的良好环境和机制,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稳定和提高信息化人才队伍。


    6、政策措施;加强组织领导。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涉及交通行业运输管理、工程建设等工作,必须坚持联合共建的原则,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一致。在交通厅、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我市交通信息化的建设步伐。市局科技部门全面负责全市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协调、项目管理等工作。各单位要建立相应的信息化工作领导机构,各单位负责本部门的信息化建设。


  7、强化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原则,实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规划的编制由综合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规划中明确全市交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目标、基本原则和重点建设项目,并由相应的职能部门具体实施。各部门也要抓紧做好各自的信息化规划工作,并注意与国家和省交通行业的规划相衔接。强调规划的综合性、权威性和计划性,统一建设标准与规范,明确分阶段建设的重点,按规划组织实施,制订全市交通统一的信息系统管理原则,保证信息化建设的有序、持续发展。


   8、确保信息安全;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安全保护,增强网络可靠性和生存能力,积极跟踪和开发信息与网络加密、识别、过滤、控制和抗扰等安全技术,确保传送网地面干线和空间卫星等网络资源的自主权。充分发挥交通各单位信息网络互联管理中心的管理职能,对上网的信息资源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也要做到严守国家机密,维护知识产权。

  一、 运政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

   运政管理信息化是运政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运政管理信息化不仅要对通信-计算机网络进行构筑,更主要的是对交通运输信息资源的规划、开发和利用。需要逐步完善各信息系统功能、增强各系统应用;逐步整合各信息系统资源、解决各系统信息交互;逐步实现信息系统的决策支持和知识管理,最终构架襄樊市客货运输综合信息系统,构架运政指挥自动化系统。交通运输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成为信息时代发展的重点之一。交通运输信息化是指运用各种现代化的高新技术,将各类交通运输信息从采集、处理到提供服务加以系统化,实现资源共享,为最佳营运与管理交通运输、发展智能运输系统(ITS)和为物流业等新产业奠定基础。


  运政管理的目的是执行国家道路运输法律和方针政策,通过行业管理,保护合法经营,保障货主和旅客的正当权益,促进道路运输事业的发展,实现货畅其流,人便于行,建立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促进道路运输业的健康发展。要实现运政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利用信息处理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AI)来进行运政管理,使运政管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系统化、集成化、一体化。


    1、运政信息系统建设;根据湖北省运管局统一实施规划,在我市分步实施的“运政在线”管理信息系统,经过近年来的试运行,现在基本建立了车辆、业户信息的数据库,可以针对车辆和业户数据信息进行管理,对车辆和业户进行年审和相关证照的发放,征收运管费和客货附加费,以上的相关操作都是联网进行的,区县运管所等相关的客户端利用VPN建立虚拟隧道通过Internet访问“运政在线”系统,进行相关的业务操作。目前五市四区运管处日常基本业务的受理,资料录入、业务办结都使用该系统,规费征收模块也已完成,并正在县区级推广使用。


    2、网站建设;目前襄樊市运输管理网站“襄樊运政网”建设一年来其访问量已经达到5万人/次,随着今后信息化应用逐步普及,预计年访问量在8万人/次左右。将运输管理的执法依据、执法程序和执法监督予以公示,并将执法内容和行业管理动态及时在网上公布,让市民了解运输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让社会监督运政管理工作。该网站是襄樊市运输管理处对外宣传、公示的主窗口。五市两区运政机关也在该主页上提供相关的运输管理信息。运管系统开办的“襄樊市运输综合信息服务网”,该网站现在的主要功能模块是“货运出租信息服务系统”,主要面向对象是货的业户和货主,可以进行网上招车、预约租车、星级评定、价格查询、投诉建议等功能操作,运输管理处主要负责相关的行业管理内容。


    3、GPS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对于GPS管理系统主要应用分为两个方面:(1)内部监督管理;现在运管处已经组建了GPS网控中心,可以对网控辖区内的运政稽查车辆进行车辆定位、车辆追踪、历史轨迹、实时轨迹、信息发布、指令下达、车辆报警等指令操作。可以将辖区内的车辆进行统一调度。(2)外部调控管理;为了方便广大群众使用货运出租车,运管系统和货的出租公司共同组建了GPS控制调度中心,可以对货运出租车辆进行实时动态定位、调度、监控,提高车辆调度能力和行车安全度。


   4、营业性驾驶员管理系统建设;营业性驾驶员管理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营业性驾驶员从业资格信息管理模块,二是营业性驾驶员无纸化考试模块。本系统管理内容主要有;申请从业资格证人员的登记、培训、考试、发证,从业资格的日常管理,营业性驾驶员理论考试题库管理、上机理论考试监控、考后评分及成绩的打印和资料信息的汇总、统计。


    5、车辆违章处理管理系统建设;现在违章处理使用的系统是基于NOVELL架构的Foxpro系统,该系统对违章案件资料的登记录入、违章案件的处罚和结案、违章案件的统计汇总进行管理。目前稽查大队、业务受理中心和五市三区稽查大队都使用该系统受理和处理违章案件。在运政信息系统中,信息是最为核心的内容,正是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处理和应用,实现了交通运政管理从静态管理向智能动态管理的转变,从而实现了交通运输系统的动态优化运行,有效地满足了人们对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的需求。

   二、公路规费征收稽查信息化规划

   1、全市征稽系统广域网建设现状;全市征稽系统广域网已基本建成,实现了计算机征费稽查管理,有效地提高了征稽部门的工作效率。2002年市征稽处中心机房建成使用,2004年初全市各征稽部门的联网硬件基础设施已基本完成,并租借联通公司光纤线路实现襄樊市征稽系统广域网连接,现在已形成以市处机房为中心的覆盖辖区内各县市征稽部门的星型网络结构。同时市处中心机房利用路由技术连接省局网络。襄樊市征稽系统现有征稽网点10个,其中网络所3个,单机所7个,全部实现了征稽数据共享。互联网业务接入点有200多个。


   2、电子征稽系统的应用现状;在网络硬件完善的基础上,全市推广使用了公路规费电子征稽系统。该系统是公路规费征稽业务的主要工作平台,其功能有车辆档案信息管理包括车辆信息、车主信息及车辆异动信息管理等,用电子档案代替了以前的书面档案,实现了高效、有序的管理;规费征收稽查处理是在全省统一征费吨位和标准的条件下规范了规费征收程序,同时完善的电子审批制度也简化规费征收的操作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电子征稽系统中的费收分析与统计功能也为各级征稽部门进行费收分析和管理提供了高效、准确、快捷的平台。电子征稽系统在广域网的硬件基础上利用三级备份系统安全、准确、实时地保存了各个征稽单位的数据库信息,以确保电子征稽系统的稳定高效的运行。


  3、政务信息化建设现状;电子政务是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襄樊市公路规费征稽处的政务信息基本能在广域网内进行发布,以供征稽系统内部传达及查阅。各征稽部门的电脑终端可能通过更改不同的参数以访问两个不同的内部信息发布网。从整体上来讲,襄樊市公路规费征稽处的信息化建设还刚开始起步,还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需要在以后的发展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主要突出在电子政务的建设还跟不上行政事业单位政务公开的要求,广域网络规划不能满足迅速提高的电脑终端接入需求,网络安全还不能达到要求。


  4、“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和任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在征稽工作中的作用,加快提高全市征稽系统的信息化水平。全市征稽系统全部纳入征稽工作信息发布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内,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征稽系统信息化知识水平和技能,促进电子征稽系统的改进和应用。


   (1)、全市征稽系统信息网络建设;2006年底至2007年初在襄樊市征稽处办公大楼兴建完成的基础扩建市征稽处信息网络中心机房。按照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及指导原则,把襄樊市征稽系统网络中心建成基本符合国家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的标准化网络中心机房,作为全市征稽系统的信息网络的核心所在。对于各县市征稽部门的网络联接以现有的网络设施为基础按科学规划,低成本实施的原则进行改进和完善。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就是信息网络安全。在信息网络的建设中合理规划把征稽业务网络和互联网业务进行分离,及网络防火墙的硬件实现,为襄樊市征稽系统的应用系统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


   (2)、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加快实施单位办公业务网和“襄樊征稽”网站建设,全面提高各征稽部门网络的互联互通水平,积极推进单位办公信息资源数字化、协同网上办公和网上为民服务。建设电子政务内网平台联接省局内网与各县市办公业务网、政务外网,链接市局信息息网和政务外网。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和技术服务。建设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整合襄樊市征稽系统的信息网络资源,提升办公业务资源网功能。在电子政务外网上提供车辆征费缴费情况查询,在各征稽窗口设置触摸屏,将征稽政策、工作流程、缴费情况进行公布,实现便民服务。


   加快机关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主要为领导决策、转变政府职能和提高工作效率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和良好的配套服务。要按照机关的业务需求,推进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积极创造条件,运用电子认证、数字签名等技术逐步实现办公文件网络化安全传输。应用软件系统尽可能基于B/S结构(浏览器/服务结构)开发设计,应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技术先进性。对于垂直机构设置,上下级单位之间数据交流频繁的单位,应用软件系统结构应提供与上、下级单位联接的开放接口。三年内使市处机关率先实现信息上报、通知通告、新闻发布、公文流转、发送邮件等网上办公业务。到2010年底,省运征局 及市交通局制发的公文,除向主送单位发送少量供存档的纸制文件外,其余均通过网络传递或发布。


  (3)、应用软件系统的建设;在现有的电子征稽系统的基础上完善系统的功能模块,增加车辆信息电子档案的图片存储,改进系统的交互界面。开发新的稽查系统,利用无线网络技术,实现外出稽查和征稽窗口的数据同步,以提高稽查工作的效率。大力推广会计电算化及计算机辅助审计。开发运用于全市征稽部门档案管理工作的档案管理系统和运用于全市征稽部门的人事管理,完成人事管理有关报表的生成、查询,工资调整、工资报表生成、打印、查询等工作的人事管理系统。


   (4)、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市征稽处应对单位工作人员和计算机应用人员进行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培训,普及信息化知识,提高认识水平,掌握信息操作技能。特别是对信息技术专职人员,应逐步建立持证上岗、业务考核,同时引进专业技术性人才1-2名,以保证单位信息化系统建设和稳定发展。

  三、城市公交信息化建设规划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信息化发展步伐越来越快,信息化的程度已成为现代管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志。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公交信息化的建设步伐也明显在加快。对于公交企业来讲,信息化建设主要是结合本行业的经营特性,本着提高效率,有利于管理的原则,抓好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营运调度、IC卡乘车系统、以及为乘客提供信息服务等方面应用,不断提高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水平。
  我们在现有的基础上编制企业未来五至十年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就是为了解决企业目前仍然存在的信息服务水平较低,营运调度方式原始,企业管理效率不高等问题。  


  1、现状与需求;我公司信息化建设起始于2000年,目前公司共有计算机46台,其中IC卡收费系统共有13台,总公司机关科室有12台,下属单位共有21台。内部建立有局域网,并在互联网上有公司的独立域名www.xfbus.com.cn,用来发布公司动态新闻、面向社会服务的各种政策、公交线网信息、公交IC卡办理与使用须知,以及公众对公交公司的合理化建议等等。在信息化应用方面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1)、 公交IC卡收费系统。2002年10月,我们投资200万元,引进珠海亿达公司的先进技术与设备,独立组建网络,在公司400多台车上安装了IC卡收费机。三年来,IC卡收费系统运行良好,发售普通成人卡和学生卡共11万多张、老人公交IC卡2.8多万张,年刷卡收入达1000多万元。即方便了乘客,又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


   (2)、 财务管理系统与人事管理系统从1998年开始使用金蝶单机版软件到现在使用用友网络版软件,安全性能比较好,并且可以根据需要扩展客户的单口,只要购买计算机和加密卡可以。
   (3)、 档案管理系统是从2003年采用湖北省档案管理局统一的系统。
   (4)、 车辆调度管理系统是公司人员编制的,目前还不完善。
   (5)、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公司人员正在编制,不够完善。


    2、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公交车GPS和GPRS卫星定位系统,是公交企业未来信息化发展的主攻目标。它的建立既是营运调度管理现代化的需要,也能为乘客提供更完善的服务。公交GPS定位系统有以下特点:


   (1)、 定位精确度;公交车误差最好在1.5米内,因为公交车是动态的,要实现公交车到站后自动报站,并且乘客可以通过公交站台显示屏信息发布系统看到自己要车坐的公交车还需要等多长时间。


   (2)、 信息交互性;卫星定位系统对公交行业应用是比较特殊的,它不仅仅只是定位公交车辆的位置,还需要反映出车辆的行驶速度和车辆的载员情况,及时同司机取得联系要求其降慢行车速度和播报全市道路线路状况。遇到意外情况:道路睹车可以通知司机改线绕行;遇到交通意外可以及时同总公司联系上。
   (3)、 车栽能源;公交车上的卫星定位客户端可以通过车上电瓶可以把能源问题解决,但是公交站台上的电子站牌能源就需要妥善解决。


  3、分阶段实施的规划;本着超前规划,分步实施,立足当前,确保应用的方针,建立长中短期相结合的信息化发展目标。公交信息规划的建设周期都比较长,少则三年,多则十年,甚至更长。襄樊公交公司信息化未来三至五年的近期规划:


   (1)、信息网络环境建设。随着公交调度大楼2005年底竣工,网络环境需要重新建设,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公交IC卡收费系统的收费系统环境建设、办公网络环境建设、财务网络建设。


    公交IC卡收费系统工作环境比较特殊,是需要绝对安全的,保证公司内部总公司充值点、三分公司充值点、火车站充值点和银行九个充值点以及邮政储蓄六个充值点数据传输,与结算中心的数据交换。年底到年初可以把该环境建设完。


    办公网络环境建设。首先需要接入互联网这个平台,形成自动化、无纸化办公。财务网络环境建设,把财务系统专门建网同办公网络物理隔断。


  (2)、管理应用系统开发建设。结合企业实际,做好营运生产管理系统、车辆管理系统、车辆维修管理系统的开发。公交IC卡收系统还需要同技术提供方联系,下一步实现数据无线传输。  


   (3)、GPS卫星定位系统的调研。公交GPS卫星定位系统目前在国内部分城市小范围试行,技术应用不太成熟,尤其是定位精度不够高,资金需求量大,都处于摸索阶段。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跟踪,及时掌握信息,了解最新技术动态,确保将来卫星定位投入使用后能达到预期目标。


  4、保障体系;公交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充分认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加以保障实施。这里包括组织机构和人员的保证以及建立合理的投资体系。


   (1)、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各类专业人才的储备,要形成高、中、低各层次的专业人才。一是要发现和培养企业现有的人才。鼓励职工钻研业务知识,制定奖励措施,鞭策职工努力提高信息化知识素养。二是适当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逐步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水平。三是将信息化建设培训作为职工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全体职工的素质。


   (2)、多方筹集资金,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建设公交信息化工程是一项投资额较大的工程,单GPS和GPRS卫星定位系统,就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建成投入使用后的维护费用也不是小数目,如每年向移动或者联通公司交纳通讯费用都比较大。因此,在公交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一是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量力而行。二是广开渠道,利用公交资源,吸引社会投资。三是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资金扶持。公共交通属公益性事业,希望上级主管部门给予政策扶持。

   四、公路信息化发展规划

   公路交通信息化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大背景下的行业信息化,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领域:一是全市公路交通政务信息化;二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三是公路管理信息化;四是公路科学技术信息化。公路交通信息化建设重点要通过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与3S技术等高新电子信息技术的有效集成,在勘察设计、工程施工、交通安全、环境监控等诸多方面进行应用,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点构建公路信息化网络的基本骨架,在公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重点建设信息应用和管理系统。使信息技术逐步成为公路技术体系的主导技术,为交通运输业发展和传统运输方式优化升级提供强大推动力。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使公路建设效率提高、促使管理方式变革和成本大幅度下降。


   1、公路交通信息化建设主要是规划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办公室自动化建设、网站建设等外,还有自身明显的特点。信息化的主要特点是:以不停车收费、联网收费为代表的ITS应用逐步深化;GIS、GPS、RS在交通领域综合应用全面展开;信息技术引起广泛重视;EDI、CAD等技术应用逐渐成熟和普及。


  2、我市公路线长点多,沿线资源相对稀缺,城乡差别、区域差别很大,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我市的公路建设在大投入中日新月异,公路总里程、路网结构明显改善,硬件上已取得跨越式发展。但软件方面——信息化在公路中的应用离跨越还很遥远。当前,随着公路里程的延伸,随着“一日经济圈”的逐步形成,公路信息化的应用也迫切要求同步延伸。


  3、GIS-T是在传统的GIS基础上,加入几何空间网络概念及线的叠置和动态分段等技术,并配以专门的公路建模手段而组成,交通基础设施的GIS-T应用将逐步建设成设计软件、业务管理软件和行业信息管理软件的底层数据库。 GIS产业的制高点是软件,基础是数据。我国已拥有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批成熟的GIS平台软件和成熟的应用模型,国内数据生产部门本来有空间数据,开展大规模GIS应用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数字交通如同神经系统,由GIS模块所建立和维护的节点构成连续的交通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对公路工程而言,需要向实现3S技术的公路工程一体化应用研究方向发展。


   4、公路勘察设计应用CAD技术。我市公路以有多年应用经验,但CAD软件功能越来越强大强大,由二维平面设计发展为三维立体设计,我们计划实现可视化设计,提高工程设计和项目比选的智能化程度;采用开放统一的标准保证应用软件之间的高度集成。公路工程设计工作中大力应用CAD技术,大型和普通公路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及工程设计全部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推进三维工程实体造型以及计算机动画设计文档,建立计算机管理图库,促进了公路测设质量和水平的大幅提高。


  5、公路交通行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和信息技术自身的不断发展,使未来对信息技术产品的需求由硬件为主逐渐转向软件应用和服务。公路行业的管理也必将逐步走向规范化、自动化,业务管理软件则是实现规范化与自动化管理的最好手段。软件产业将是公路信息化的核心和灵魂,软件应用将成为公路信息化建设的热点,信息服务将成为交通信息化建设的新需求和方式。
  五、水运港口信息化发展规划

  1、基础设施:建立完善港航处内部局域网,在一至两年内建立综合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政务系统),各县(市)航务所建立自己的网络平台,逐步实现省、市、县港航系统互联互通。提高办公效率、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方便领导的政务工作。同时,分层次、分权限地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减轻工作负担,密切公众与政府的联系。
  2、“十一五”期间,建设基本完备的、面社会和公众的公益性数据库体系,形成系统完善的信息收集和发布机制,完善以下数据库资源建设:
  (1)港口概况数据库。主要是港口基本情况介绍,包括地理、码头分布、航道、码头通过能力、人才状况、设备情况、资产情况、主要业绩。
  (2)港口基础设施数据库。主要包括码头、库场、港池、港区道路、主要设备技术指标等详细数据及有关图片。
  (3)港口统计资料数据库。反映港口历史和发展的各类统计资料,包括历年主要经济指标、主要船只、货种的作业情况等。
  (4)政策法规数据库。包括政府有关港口运输的政策、法律、法规及港务局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等。
  (5)标准规范数据库。主要包括:运输生产管理、行业统计、安全监督、质量监督、信息处理等。

  六、决策支持和交通管理

  决策支持系统(DSS)就是从数据库中找出必要的数据,为用户生成所需信息的系统。交通管理就是为用户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寻找新的途径,交通管理系统能够迅速对外部需求和改变作出反应。目前我们交通管理对于信息的获取主要还依赖纸介文字和统计报表制度,数据准确性和传输速度直接决定了交通管理工作的效率,仅仅依靠这些数据,已经远远达不到现今交通管理工作飞速发展的要求,我们需要更加全面、准确、实时的数据,而且需要这些数据信息可以为提供决策支持,决策支持系统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数据、信息、知识、人工智能和模型技术以及充分综合应用管理学、数学、数据库和计算机等学科科学技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我市交通传统运输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挖掘交通运输潜力,加强科学化、现代化管理,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努力实现交通行业的跨越式发展。运输管理信息化是:为了满足运输行政许可和行政稽查的需求;为了满足运输市场的经营者和消费者的需求;为了满足运输市场的透明规范、公平竞争的需求,重点完成运输行政许可和行政监督检查、运政管理及运输市场经营行为社会监督、交通客货运输信息互连网站等三大运政内部系统,完成三大内部系统后,向运输市场延伸,重点建设运输市场整合系统,全面、直观的数据,为我们今后做出相关决策提供了依据。依靠这些数据,提升交通管理工作飞速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交通行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强科学化、现代化管理,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努力实现全市交通行业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