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榜:自主创新打造数字航天
来源:科技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公元2005年10月12日,这是中国历史上永载史册的光辉日子。

  这一天,我国自主研制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一举飞天。经过了115小时32分钟的几百万公里的巡天之后,返回舱缓缓降落在内蒙古阿木古朗草原,从而实现了中国航天载人多人多天飞行。

  此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庆伟静静地坐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控制大厅,全神贯注地注视着电视画面上那一组组惊心动魄的镜头。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神六”的成功,信息化技术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航天信息化是航天人多年自主创新的结果。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杨海成博士,此时正坐在阜成路16号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办公大楼里,仔细品味着数字化、集成化、网络化的航天科技工业科研、生产和管理新体系为中国航天的飞速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据他介绍,航天作为以设计为主的技术密集型关键行业,“神舟”AVIDM已经在航天内外的40多家厂所得到了应用,取得了明显的应用效果。AVIDM系统已经成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研生产管理的日常工作平台,正在引导航天型号的研制模式由传统的手工方式向基于流程的电子化工作模式转化。为航天型号研制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神舟”AVIDM产品也成为“十一五”期间“航天数字军工”的首选支撑平台。

  各项数字化技术的普遍应用,使设计水平明显提升,如今,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二维绘图的传统设计方式正向以三维产品模型为主的数字化设计方式转变;工程分析已从原来单一的结构分析,逐步拓展到光机电热等多学科分析与优化;生产车间的数字化制造水平大幅提高,部分复杂结构件已经采用虚拟装配技术来分析与评估设计合理性和制造可行性。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供应链项目总师郝世刚,此时正认真分辨着来自祖国各地和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上的远望一、二、三号远洋航天测量船的报告。据他介绍,“神六”飞船和长二F运载火箭都是由大大小小数百套仪器设备组成的,这些仪器设备又是由千千万万个电子元器件、原材料和各类配套产品组合制造而成。把航天物资从成百上千家制造企业采购到航天各大分系统制造单位,经过复杂的装配制造成为航天飞船。这一庞大复杂的过程,如今竟然在个人的桌面上轻松地得以实现。这正是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开发研制的“航天重大型号供应链平台开发及应用”系统,简称“航天供应链”系统(ASCM)的功劳。

  2002年,神舟OSCAR数据库推出了具备一般通用中心数据库基本特征和功能的神舟OSCAR4.0版。2003年5月,神舟软件公司先后成功推出了神舟OSCAR数据库5.0和5.5版本。神舟OSCAR数据库自问世以来,通过与航天飞行器集成化设计制造系统(AVIDM)、办公自动化系统(OA)、航天供应链系统(ASCM)以及与其他应用系统的集成,在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的五院、六院、八院以及航天时代电子公司等单位取得了初步的应用。从实际应用规模来看,这些系统的用户节点数大多在百个以上,并发用户数通常在数十到几百个,数据量基本都在百兆以上。目前,神舟OSCAR数据库最新版本正在紧张研制中,该版本将总结军工行业和电子政务的应用需求,进一步突出安全特色,继续完善产品功能,提高产品性能,在安全性、可靠性、XML处理等方面作出新的突破。中国航天数字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