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孟建柱同志强调,要“坚持信息化引领,构建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共享同用的平安建设信息化综合平台,推动信息化成果转化为平安建设能力。”认真学习领会上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要顺应信息技术时代的发展潮流,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平安中国建设的大视野审视信息化建设,深刻认识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近日,浙江省委政法委在温州召开全省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现场会,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创新社会治理的决策部署,总结推广温州等地社会治理信息化工作的做法和经验,研究部署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努力提升平安建设现代化水平。浙江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省综治委主任王辉忠为此专门批示:当前,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正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生活,也给社会治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大力推进“基层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两网融合,使基层社会管理更为精细、服务群众更为直接,在深化平安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希望认真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以法治为保障,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深化“两网融合”为抓手,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创新管理服务机制,加快构建网上网下整体作战的工作体系,努力把信息化建设成果转化为深化平安建设的核心战斗力。
遵照中央和省委领导指示精神,近几年来,浙江省委政法委、省综治办牵头开发建设“基层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成为全国目前唯一一个全省联网的综治信息系统。现在,系统终端已覆盖省、市、县三级3800多个部门,覆盖全省所有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和85%以上的村(社区),建有PC终端6.2万个、移动终端9200多个。同时,我们大力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全省共划分网格12.28万个,组建管理服务团队24.58万支,落实了专兼职网格员40.24万名。今年下半年以来,我们积极推进“基层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与“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两网融合,并将“基层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更名为“浙江省平安建设信息系统”,并将系统手机终端统一称为“平安通”,初步建立起网上网下联动的工作运行体系,使之成为我省基层社会治理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建好“浙江省平安建设信息系统”,我们有四方面的体会和设想:
注重信息采集,努力做到耳聪目明、及时敏锐。规范和落实社会治理信息前端采集工作,按照属地性、整体性、适度性原则,在行政村、城市社区以下划分网格,构建一张全省统一的基层社会治理网,实现多方协作、一网联动。要全面实行“一格一员”、“一格多员”的网格管理模式,每个网格至少落实一名网格员。经济条件较好、管理任务繁重的社区,可发展专职网格员队伍。要充分发挥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作用,统筹使用基层专管员、协管员、巡防员、调解员、信息员等群防群治力量,因地制宜建立一支可持续、较稳定的网格信息采集队伍,实现多元合一、一员多用。要根据实际需求,加快推广应用“平安通”手机终端、移动采集器、二维码等科技手段,加强对各类基础信息和动态信息的实时采集、即时录入。要加快规范信息采集报送制度。坚持以法治思维规范信息采集工作,建立和实行网格事务准入制度,明确网格员信息采集范围,逐步推行“多元合一”信息采集模式,做到“出门一把抓,回来再分家”。特别是对人、组织、场所等各类基础信息和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群众需求等动态性信息的采集反映,要做到一次采集录入、多方共享共用。
注重事件处理,努力做到多方联动、高效快捷。实行网上反应情况、受理矛盾,网下解决问题、提供服务,是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把解决问题和加强信息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的层次和水平。要充分发挥“浙江省平安建设信息系统”的网络优势,建立县(市、区)、乡镇(街道)两级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统一指挥、及时响应、有效处置,形成网上网下整体作战的新格局、新常态。在县(市、区)一级,应依托综治办、“网格办”“网格化管理中心”或专门建立综合指挥平台,实行实务性运作;在乡镇(街道),统一由社会服务管理中心承担综合指挥平台职能。要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要求,赋予县(市、区)、乡镇(街道)两级综合指挥平台平安建设任务指派、力量调度、督查考评等职能,强化协调处理事件和为民服务的功能。要整合力量资源,以乡镇(街道)为枢纽,横向打通部门信息渠道,把相关管理服务资源整合起来,纵向把从县(市、区)到村居的社会治理工作贯通起来,依托综合指挥平台,发挥网上事件流转、力量联动的作用,完善和落实矛盾联调、治安联防、问题联治、事件联处、平安联创等机制,建立网上网下联动常态化、立体化的工作运行体系。要规范办事流程。对网格员采集上报的信息,采取“三级流转处理”机制,即由村(社区)、乡镇(街道)、县(市、区)逐级在网上受理事件、分析梳理、分流处理、调度指挥、督办反馈,形成快速、灵敏、及时的反馈和协同处理的双向系统。要落实督办机制。坚持流转与跟踪相结合,交办与督办相结合,首问责任与协调配合相结合,凡流转交办或部门认领的事项,综合指挥平台必须及时跟进,动态掌握受理、办理进度,加强检查督促,限期解决问题。对已经办结的事项,要及时反馈办理结果,并通知相应的网格员,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注重公众参与,努力做到共建共享、良性互动。随着网络和手机的运用愈来愈普及,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愿意通过网络、手机与政府加强信息互动。适应新形势,要广开信息渠道,强化政民互动,畅通群众反映情况、表达诉求、投诉问题的途径,激发他们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为建好“浙江省平安建设信息系统”,要发挥政务外网作用,把平安信息系统与平安网群、政务外网以及社区服务网等网站有机对接起来,广泛设立各种聊天室、论坛、政务微博、电子信箱、市民留言等互动平台,打通社会公众参与的信息渠道,形成内、外网之间可摆渡可交换的社会参与机制。要发挥短信平台作用,依托省平安信息系统的短信特服号“10639666”,开辟联系群众、日常办事的信息平台,开展提示提醒、通知通告、平安宣传和接受群众咨询、反映情况等作用。要发挥微信平台作用,有效拓展基层信息来源、提高为民办事效率。要发挥固定通讯号码作用。比如通过电子地图形式与网格捆绑,群众只要在固定电话上拨打“*180”,就能接通对应网格员手机,实现网格员与居民之间的双向即时互通。
注重数据挖掘,努力做到预测预警、辅助决策。要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度挖掘大数据蕴藏的价值,为决策提供科学支撑。要尽快推动思维转变,进一步增强“数据信息就是资源”的意识,打破传统的、依靠个人经验和主观臆断来分析判断事物趋势的思维定式,学会用数据说话。在具体分析应用中,不能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数字累加和比较,而要引入关联分析、碰撞比对的思路,在数学建模、预警分析、检测评估等方面大胆尝试。要扩大数据整合共享,打破部门、地域限制,在安全保密前提下,开展更大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可以“浙江省平安建设信息系统”为骨干平台,由省综治委(办)牵头协调公安、民政、人力社保、司法行政、卫生计生、安监、环保、食药安全、消防等部门,搭建前端采集统一平台,收录各类数据,建成社会治理的大数据仓库,于2015年建成全省社会治理领域基本信息共享交换平台。要研究提升数据应用水平,进一步整合现有科技力量,与相关科研机构和IT企业合作,针对社会治理的工作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建立各种实用性数据分析模型,从海量的各类真实数据中,预测社会稳定形势的变化,对可能发生的社会问题和重大矛盾提出预警信号,为社会治理提供决策依据,充分发挥大数据预知未来的核心作用,真正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作者为浙江省委政法委主持工作副书记)
(原标题:以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为引领着力提升平安建设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