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开卡?放行“面签”有多难
来源:新京报 更新时间:2015-01-10

 

昨天,金融圈内最大的新闻莫过于央行要放宽“面签”限制,在过去的几年里,银行多次试探监管层的这一底线,但均无功而返。这一次会有不同吗?

虚拟信用卡放行?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央行已经下发《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远程开立人民币银行账户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对银行远程开立账户提出框架性意见。除柜台方式外,银行账户开立有望取得第二种“线上方式”,必须实施客户身份识别机制的自证。

之前是什么规定呢?客户新开银行卡账户必须“亲见亲签”;首次购买理财产品前必须在网点进行风险测评,并签名确认;个人贷款必须坚持面谈面签制度,确保贷款的真实性。

从监管的角度看,这样的规定有其合理性。

一是从银行风险管控角度,确认本人身份及行为的真实性,否则互联网渠道资金来源无法追溯,就可能成为洗钱的渠道;二是从保护消费者利益角度,一定要确认银行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及对所购买产品风险的知情。

 

但随着互联网、电子化手段的丰富,这样的规定显得有些落伍。而且,网点庞大的商业银行可以面签完成各种业务,但对于新兴、小型和互联网银行来说,面签无疑是跨区域经营、轻网点经营的大敌。

对远程开立账户模式的认可将给互联网金融带来想象空间。比如,如果放松面签,去年被叫停的阿里、腾讯虚拟信用卡或许可以放行了;阿里和腾讯的纯网络银行也扫除了最大的业务障碍。

银行多次试探失败

商业银行曾多次试探监管层的这一底线,但均无功而返。

2013年11月,广发银行通过淘宝店卖理财产品就被银监会连夜叫停。

2014年3月,中信银行拟联合腾讯、阿里线上发行虚拟信用卡尚未成行即被央行叫停。

兴业银行直销银行2014年3月底上线之初,曾尝试对新客户线上销售理财产品,不久后即被银监会叫停。

2014年9月,招行通过京东卖保本理财产品,第二天就被监管层叫去汇报,虽然产品募集完成,但是再也没有第二例产品。

商业银行之前的突破在于,在各自网点内的远程人工面签已经基本得到认可。

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电子银行部的老总对笔者说,远程面签的方式银行一直有尝试,比如银行通过架设在自己自助网点内的VTM远程智能柜台机替代“面签”,有些需要银行柜员在身边协助,有些完全自助,完成发卡、办理网银等多项业务。

但放松“面签”的制度讨论已在慢慢推进。2014年年初,央行曾下发《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开立个人人民币电子账户的通知》(讨论稿),将个人电子账户根据核实程度的不同,分为弱实名电子账户和强实名电子账户。

对于没有在银行柜台开立的电子账户,央行界定为弱实名电子账户,仅购买本行理财产品。账户中的留存资金,按活期存款计息。资金进出都只能通过绑定的银行结算账户。

而在柜台进行了认证的账户,认定为强实名电子账户,这种账户可以办理目前大部分的银行业务。这种强弱账户的区分已经为松绑“面签”打下基础。

刷脸时代来了

1月4日,微众银行让李克强总理见证了一笔人脸识别发放的贷款,这让业界惊讶。

微众银行的具体方式就是,通过摄像头加人脸识别系统,与公安部身份数据匹配,解决传统银行业务线下网点亲见亲签的问题。

“刷脸”认证的同时,通过社交媒体等大数据分析,即时给用户信用评定,确定贷款额度。

刷脸靠不靠谱?根据蚂蚁金服今天发的一则文章,看起来机器识别比人还要靠谱一点——机器估计不会有脸盲症。看来,蚂蚁金服的网商银行也要开启刷脸模式了。

香港中文大学汤晓鸥教授发表的一篇技术报告“Surpassing Human-Level Face Verification Performance on LFW with Gaussian Face ”,其中这样写道:“人们识别面孔的准确率为97.53%,而该算法可以达到98.52%”,随后,汤晓鸥教授发表在计算机视觉国际顶级会议CVPR2014上的论文,将这个识别率又提高到了99.15%。
当然,实际中人脸识别能不能到达到这个水平另说,至少是存在理论基础了。

有很多事情还是需要高层推动的,监管层已经默许了这样远程的“面签”方式?人脸识别可替代“面签”?业界都在等待监管层的声音。在总理的推动下,这个问题很快得到了反馈,也许离最终解决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