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是帮助人们认识真世界、找到真问题、想出真办法的基本来源。当今时期,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结合而成的“大数据时代”信息浪潮己经来临,习近平同志敏锐指出:“我国正处在这个大潮之中,受到的影响越来越深。”事实正是如此,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手段被应用于公共管理领域,信息技术正在影响公共管理的各个方面,给公共管理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使得政府与公众的地位发生了很大改变。在这个大浪潮下,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企业,十分期待作为公共管理主体的政府,能够积极作为,围绕建设人民满意服务型政府致力推行信息化服务,致力运用大数据手段改革公共服务管理模式,把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任务落到实处。
一、期待政府对运用大数据改进公共管理的趋势有个清晰了解,增强奋起直追的赶超意识
所谓大数据,指的是计算机和互联网、物联网结合的产物,计算机实现了数据的“数字化”;互联网实现了数据的“网络化”;两者结合赋予了“大数据”强大的生命力。当前全球和我国大数据都呈现出渗透到各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生产因素的大趋势。其发展趋势有5个明显特点:
(一)数据量呈现指数级增长。以2012年的互联网为例,每天有2940亿封电子邮件发出,如果采用20多年前寄信的方式,需要美国邮政局处理两年;每天有200万篇博客发表、2.5亿张照片上传到Facebook;每天有86.4万小时的视频上传到Youtube,如果连续播放需要770年,每一天产生的信息量,可以装满1.86亿张DVD光盘。根据思科的统计,全球移动互联网流量增长的复合增长率是年均66%。
(二)不同行业的大数据内容和开发应用竞相奋进。如证券、投资服务以及银行等金融服务领域拥有最高的平均数字化数据存储量,通信和媒体公司、公共事业公司以及政府等组织也有规模显著的数字化数据存储,这些行业更加具有通过大数据来创造价值的潜能。
(三)大数据高速增长的现有趋势将继续推动数据增长。例如在各部门和地区之间,企业正在加快收集数据的步伐,推动了传统的事务数据库的增长;医疗卫生等面向消费者的行业中,多媒体的广泛使用刺激了大数据的增长;社交媒体的广泛普及以及物联网中应用的不断创新都进一步推动了大数据快速增长……这些相互交叉的动力刺激了数据的不断增长,并将继续推动数据池的迅速扩张。
(四)我国中央政府部门已领头挖掘运用大数据于公共监管。例如己成功运用大数据于全国耕地和粮食生产监管。我国的耕地、粮食统计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以往的统计,虽然有组织、有流程、有制度,但均依靠乡(镇)、县、市、省再到国家统计局,层层统计人员上报,费心费人费力。在这过程中,由于基层出于地方利益的考量,且工作能力、精力受限,其数据上报的准确性存疑,几乎没有人相信这些调查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近年来,国家统计局、国土资源部一改传统统计方式,采用遥感卫星,通过图像识别,把全国所有的耕地标识、计算出来,然后采用大数据建模的方法,将耕地网格化,对每个网格的耕地抽样进行跟踪、调查和统计,最后按照统计学原理,精确计算出全国整体的耕地、粮食数据。
(五)党和国家已把大数据建设与应用摆上重要议程。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四化同步”战略,将信息化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接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把信息化从支撑地位转变成直接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明确要求促进信息生产与消费。在这个问题上,世界发达国家更是你追我赶。美国总统奥巴马2014年1月宣称,大数据是“未来的新石油”,他强调联邦必须打破政府各部门、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构建跨系统、跨平台、跨数据结构的政府综合信息处理平台,实现政府内部纵向、横向的流畅协同,缩短处理响应时间,提高公共服务工作效率,实现政府信息的经济价值最大化。2012年,达沃斯论坛发布的报告《大数据 大影响》宣称,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经济资产类别,叫数据资产,就像黄金一样在升值。这些都告诉我们,面对“大数据时代”信息浪潮,如果地方政府、各部门采取“鸵鸟政策 ”,假装不知道,不闻不问,或口头应付、浮于表面,这样既不符合中央要求,也不与时代同道,其结果只能被历史陶汰。
二、期待政府对运用大数据改进公共管理的紧迫性有个深刻认识,提高“时不我待”的行为自觉
当前的政策导向,己把政府公共管理当成运用社会数据信息的枢纽。但是,要自觉地将大数据改进公共管理,政府还得加深对运用大数据改进公共管理的紧迫性有个深刻理解,以增强“时不我待”的行为自觉。
(一)运用大数据改进公共管理是适应国内外信息化发展大势的迫切需要。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已经成为启动透明政府、加速企业创新、引领社会变革的利器,日益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处于大数据时代,公共管理的每个微小方面,都需要详细准确的数据作支撑。尤其是全党全国正在施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四个全面建设”治国理政总体框架,加快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进程中,作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提供稳定社会秩序保障的公共管理,既是数据的生产者,更是数据的消费者,只有运用大数据改进旧常态下的公共管理方式,才能降低政府管理服务运行成本,极大提高工作效率。
(二)运用大数据改进公共管理是提高行政机关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决策是衡量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而大数据是提高政府预测预警能力、确保决策科学性和精准性的法宝。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逐渐摈弃凭经验和直觉、采用电子政务的数据和分析进行决策,尝到了运用数据的甜头。现在大数据又超越了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不但对纯数据可以进行分析挖掘,而且对言论、图表等都可以进行深度挖掘,使人工智能得到大幅度跨越,给政府带来极大的科学精准和决策支持。只有在现行基础上继续奋进,加快技术发展,形成跨越系统、跨越平台、跨越数据结构信息化体系,合理地利用现有数据并实现共享,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偏差,促使执政能力得到真正提高。
(三)运用大数据改进公共管理是践行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迫切需要。这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首要前提。要使公共管理坚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到公共管理各项工作和全过程,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按照唯物史观办事,过细、准确地调查、搜集、制作好每一位自然人,每个单位、每个社区的各个群体数据挡案,以此作为政府一切公共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样才能把管理人的工作做准做实,才能最大限度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投入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四)运用大数据改进公共管理是全面推进行政体制制改革的迫切需要。今年是全面推进政革深入的“关键之年”,行政体制政革的任务很重,且可能遇到的阻力和难度很大,要稳步推进行政体制各项改革,加快实现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步伐,就必须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构建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行政体制各种精确大数据,提高行政体制各项改革措施的科学性、务实性,确保行政体制各项改革顺利进行,以改革的新成效提高政府公信力。
三、期待政府把人民的意愿和关切作为运用大数据改进政务服务管理的着力点,以实实在在的新成效取信于民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1月19日在国务院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把人民的意愿和关切作为政府工作重点和着力点,扎实推进、务求实效。”李克强这一指示,为政府改革政务服务管理各项工作的推进指明了方向。就目前绝大部分地方政府的状况来看,运用大数据创新政务服务管理应在如下5个方面下功夫。
(一)抛弃陈旧观念,切实抓好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没有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就谈不上信息化,更谈不上大数据。可以说,当前相当部分地方政府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数据的采集、计算、存储和查询调用,仍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根本不能适应大数据的发展需求。人民群众对此十分关注,因为许多大数据能否收集好、运用好,直接关系到他们切身安全和权益上的公平正义。为此,各级政府应抓紧完善大数据急需的三种基础建设:一是包括上挡次计算机的更替及场地改善等的硬件建设;二是包括人员数量及其技术提升等的软件建设;三是包括大数据运行规测制定等的机制建设。切实抛弃“守着小家过日子”的陈旧观念,把政府的信息化基础建设来一个大飞跃。
(二)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为群众服务管理的工作效能。大数据时代,地方政府如何强化数据预测应用功能,助推政府采取更加人性化、便民化,更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服务管理举措,是当前政府对社会治理的难题,也是对公共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考量。为此,地方政府应该从大数据的角度,打破数字鸿沟、信息孤岛等壁垒,深入开展综合化、网格化、信息化服务管理改革,将居民健康指数、流动人员管理、社会治安隐患等城市化进程中凸显的社会问题,梳理成一项项综合数据,进而决策,推动辖区形成大综合、大服务、大管理的格局,提升社会管理服务能力。例如广洲黄埔区黄埔街黄埔花园社区一名网格员在巡查时发现小区路口公交站设置不合理,群众上公交车要走上花基,容易绊脚摔倒,老人、残疾人上车极为不便。网格员立即将情况录入市公共管理信息系统,在很短时间内,事件从街道迅速逐级转交到城区交通局,不到三天时间问题就得到解决
(三)强化服务发展,确保公共服务管理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经济是政治的基础,企业是经济的细胞,没有健壮活泼的细胞,政治基础就难以得到巩国和发展,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也会成为空中楼阁。各级政府应该把坚持服务经济建设摆在公共服务更加突出的位置,创新服务理念,找准服务位置,明确服务方向,强化服务措施,切实让政务服务工作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当前,企业家们急迫希望政府的行政服务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撤消、下放部分审批权力的决定,为企业打造好三个服务平台。一是搭建企业设立登记联审联批平台,打造服务创业的绿色通道,让项目单位在申请材料准备齐全后,报送工商部门的当日就可完成企业设立审批、发放营业执照,同时凭营业执照即时领取公章,质监部门当日完成组织机构代码登记,国税、地税部门当日完成税务登记。以此降低投资成本和创业门槛,为全民创业扫清障得。二是搭建建设工程项目联审联批平台,打造服务企业绿色通道。修订完善建设工程项目模块化审批流程和各阶段实施细则,积极加强各阶段业务学习与培训,不断简化审批环节,畅通审批通道,优化营商环境。三是搭建市场交易便民平台,打造服务企业销售绿色通道,不断完善补充智能查询系统、房地产交易等直接服务联系群众的途径与手段,解决好群众“多跑腿”、“满城转”的问题,节省群众对大宗产品购买的时间。
(四)坚持服务社会,依法推行大数据信息公开。虽然早在二○○七年四月五日,国务院就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但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地方普通民众要想看到政府相关数据不是一件易事,对政府公布的诸多数据也持一定程度的不信任。根源在于我国文化传统不重视数据,一些管理部门公布的数据公信力不够、公开和透明度不高,大大降低了数据在政府管理中的作用。现实告诉我们,利用“大数据”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就必须做到公开信息、公开数据。为此,政府要务实坚持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的原则,尽快完善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的机制,依法推行大数据信息公开,并指导有需求的人民群众去查询、去提意见和建议,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便捷获取政府的数据信息,充分发挥政府数据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
(五)坚持于法有据,加强大数据领域法制建设。习近平同志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网络和信息安全牵涉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我们面临的新的综合性挑战。……如何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和舆论引导,确保网络信息传播秩序和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突出问题。”大数据属于网络和信息范畴,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诸多法律问题,只有用法治作保障,运用大数据改革公共服务管理的战略才能得到顺利实施,改革的路子才能越走越宽、越走越远。所以,大数据领域法的立法工作要超前进行。美国在2000年就颁布了《数据质量法》,规定公民、公司、组织对政府公布的数据可以质疑,可以提起审核,甚至上诉司法。我国也需要这样的法律来规范数据的发布。用法治保障大数据应用得好,才能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让国家和社会管理有序,才能加快实现中华民族繁荣与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