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跑窗口”到“点鼠标”
深圳“24小时政府”带来大效益
□ 韦何静 本报记者 傅江平
在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电子政务建设成为政务改革中的重要一环。作为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始终在全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发挥着“前沿窗口”的作用。
所谓的电子政务就是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
深圳长期稳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并高度重视本地化数字证书解决方案的发展。数字证书作为电子政务重要的技术支撑,本地化数字证书技术进步积极推动着深圳电子政务的发展变革。
一站式服务
注册一个公司需要多久?按照传统方式,至少需要跑市场监督管理局、税务局、公安局、组织代码中心至少4个部门,一个公司注册下来,跑窗口大约需要10多次,整体时间耗费达半个月以上,如果有特种经营审批需求等情形,牵扯的机构会更多。
而现在,只要凭借深圳CA(深圳数字证书认证服务机构)签发的小小USB-key(个人数字证书),就可以通过深圳市政府网上办事大厅直接远程办结至少95%的流程事项,最后只需要去组织机构代码办事窗口拿执照、代码证等证书。
记者了解到,深圳CA签发的个人数字证书就好比在电子政务环境中的“电子身份证”。目前,通过个人数字证书的支持,登录深圳市网上办事大厅,已可办理十多项常见业务,包括个人创业所需的公司注册、线上申办税务登记等。而市民生活中常见的子女出生、入学申请、户籍迁居申办、出入境、民族宗教等方面事务,也将陆续可以通过数字证书,在网上全程办结。
降本增效
据了解,采用企业数字证书实施电子政务应用后,多数企业在节约人力资源、降低管理耗费、减少交通成本等方面受益颇大,每年平均每个企业节约成本在万元以上至十多万元不等。技术专家表示,由于数字证书技术与电子政务基础设施的双重发展,未来几年深圳电子政务应用有望每年创造千亿元左右的社会综合价值,并将带来巨大环保价值。
首先,作为一个符合国际上“超级都市”标准的现代化城市,深圳每年千万级的市民办事需求和全市70万家左右的庞大企业体量,从“跑窗口”转变到“点鼠标”,就可带来人力成本、交通成本、时间成本等方面的巨大节约,而这种节约,又会带来加速发展方面的正向联动效应。
其次,深圳每减少1000万次自驾车或者打车的“跑窗口”需求,可减少220万-270万因交通工具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新增11万-15万株成年树木的减排效果。考虑到“跑窗口”模式的个人“一事多跑”、企业“每月跑多件”特征,电子政务蕴含的环保价值不容忽视。
变8小时为24小时
“网上办事大厅”是深圳市电子政务建设的一个代表性的整合工程,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向社会开放政府行政服务线上入口的信息化平台项目,让之前需要“跑窗口”的公司注册、税务登记、社保、公积金等诸多事务实现网上办理。网上办事大厅被寄望于改变政府“衙门”形象的网上办事平台,正逐步改善政府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状。
通过网办大厅,一是可以直接节省“跑窗口”的时间精力耗费,二是可以节省在申办过程中因为材料携带不全,信息提供不正确,排队等候等多方面原因而导致的成本,同时还对降低行政机关办事大厅拥挤程度等多个方面起到显著作用。
“有了这个网上办事大厅,以往8小时的政府就变成了24小时政府。”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郭立民认为,深圳网上办事大厅的开通,有助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有助于提升政府效能,建设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有助于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