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5-02-05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
一、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情况
(一)行政权力信息公开工作持续推进。今年以来,我市先后两次取消、下放和调整行政职权。2014年7月,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公布2014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事项目录(第一批)的决定》(渝府发〔2014〕32号),承接国务院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43项,对应取消行政审批项目19项;同时,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取消45项、以授权或委托形式下放63项市级行政审批项目。2014年12月,市政府又印发了《关于公布2014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事项目录(第二批)的决定》(渝府发〔2014〕62号),承接国务院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11项,取消行政审批初审项目11项,对应取消市级行政审批项目10项,取消11项职业资格许可认定事项的我市对应项目和实施环节,将国务院要求改为后置审批的31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明确为后置审批。此外,积极开展行政权力清理工作,对市级行政权力进行全面清理,摸清市级行政权力底数,建立市级行政权力清单,做到“行政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切实推进简政放权,通过市级行政权力清理,进一步取消、下放、转移一批市级行政权力。对清理保留的市级行政权力进行规范,制定市级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推进市级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除涉及国家秘密及其他依法不予公开外,市级行政权力清单通过市政府公众信息网等媒体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二)财政资金信息公开数据更加细化。财政预算信息公开是财政信息公开的重中之重,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市财政局积极推进财政预算信息特别是政府预算、部门预算、预算执行以及“三公”经费信息的主动公开工作。今年6月,我市将96个市级部门的预算、52个市级部门的决算向社会公开,并协同推进区县(自治县)预决算公开,全部区县(自治县)已经公开部门预算。在公开内容上,不仅全文公开年度财政报告及附表,而且每月15日左右定期公开上月预算收支执行情况,每季度对当季预算收支执行情况进行详细分析;部门预算向社会公开内容细化到“项”级科目,公众可从中了解财政收入的来源、支出的安排方向,尤其是有关民生的支出情况,打破了此前只列举一般公共服务、教育、医疗等大类支出数字的传统,在分类上更加细化。截至目前,公开财政信息6721条,范围涉及市财政局机构职能、预决算报告和“四本预算”按月执行情况、政府采购信息、行政事业性收费信息、财政执法监督信息、大额财政专项资金分配使用信息、财税政策等11个大类、25个方面。
(三)公共资源配置信息公开内容逐步完善。今年以来,我市积极建立和完善公共资源配置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深化公共资源配置信息公开内容并规范公开流程。重点抓好征地拆迁、土地使用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保障性住房分配等方面的信息公开。截至目前,全市共公开征地、土地流转、国有建设用地和矿业权出让信息3000余条,工程建设项目信息5000余条。在指定媒体发布招标公告6988条和评标结果公示5798条,发布竞争性比选公告168条、比选结果公示135条。市国土房管局在其门户网站上设置“重庆市新增建设用地政府信息公开”专栏,集中公开了全市建设用地批复信息,供公众自由查阅。全面推进保障性住房分配政策、分配房源、分配对象、分配过程、分配结果公开,将全部住房保障政策规定在政府网站公开,并及时公布公租房(廉租房)房源建设情况以及申请、分配、退出等信息。市政府采购中心建立了政府采购项目交易平台,通过重庆市政府采购网统一公开采购公告、中标公告等各类交易信息。
(四)公共服务信息公开范围更加广泛。截至目前,市教委组织发布招生录取政策、基础教育收费,招生计划和录取等信息1713条。市卫生计生委以医疗服务收费为重点,公开人口计生、公共卫生、医政管理、妇幼保健、疾病防控、人事管理、财务基建等公共服务信息2747条。市科委在其门户网站开设“科技计划”专栏,设置了申报征集、立项计划、项目结题、发展规划、管理办法等12个子栏目,覆盖了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主动公开科技项目经费和各类项目管理信息4226条,做到了项目管理立项、结题等环节相关信息的全面公开。市人力社保局公开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工资指导线、全市最低工资标准以及教育、卫生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分类考试大纲等各类政府信息500余条。建立了网上社保办事大厅和全市统一的社保监控大厅,建成全市城乡居民医保网上监控系统,变事后监督为事中监督,推进社保个人权益网上查询。市民政局向社会公开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捐赠、救灾救济、优抚安置、基层政权建设等政府信息2702条,主动向社会公开了《2014年全市民政工作要点》、《关于提高城乡低保等社会救助对象保障标准的通知》及有关年度工作计划安排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点工程项目。
(五)公共监管信息公开力度不断增强。市环保局每日通过网站、报纸、广播、电视以及政务微博、微信等平台及时发布空气质量信息。今年10月1日在其门户网站新增“都市核心区、拓展区空气质量预报”栏目,积极推进空气质量预报工作,及时回应公众对空气质量预报的关切。截至目前,公开建设项目环评信息886条、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1218条,其中发布污染防治信息145条、行政处罚决定信息493条、排污收费信息7条、监察执法信息652条、环境应急信息14条。市安监局加大生产安全事故信息、应对处置信息和事故调查报告以及安全生产预警、预报和预防信息公开力度,发布安全生产预警信息95条,全文公布5起较大事故和1起重大事故调查报告。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先后就2013年度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领域十大违法广告、医疗器械整治专项行动、注水牛肉、展销会食品安全监管和农村食品市场“四打击四规范”专项整治行动等,召开5次新闻通报会或记者通气会,并向社会主动公开了有关情况。截至目前,公开全市食品药品监管和安全信息6557条。市发展改革委以我市工商部门“企业信用信息联合征信系统”征集的信息为基础,建立“重庆市工程建设领域企业诚信信息查询报告”,在向社会公示中标人的同时公示其企业信用报告。今年共上传市工商局诚信征信系统诚信信息1273条。
二、政策措施及热点舆情解读回应情况
(一)围绕市政府中心工作开展正面宣传。一是精心组织市政府常务会议宣传报道,准确报道会议内容,提高政府决策的知晓度。全年报道市政府常务会议40余次,较好地宣传了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二是抓好日常政务活动报道。全年共计宣传报道政务活动300余次。如今年9月召开的市长国际经济顾问团会议第九届年会,30余家媒体采访并竞相推出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有关报道,《中国证券报》以《黄奇帆: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开启智慧城市》为题刊登市长讲演实录。三是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改革专项中与政府工作强相关的22项和开放工作事项,开展专题重点宣传报道,先后对PPP投融资模式改革、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等有关工作进行重点报道。对政务活动的系列报道,有力提升了重庆改革开放工作的社会知晓度、认可度。
(二)积极做好市政府领导专访。领导专访的宣传报道具有主题突出、回应热点、系统深入等特点,对传播领导声音、完整展示政府有关领域工作具有良好效果。今年以来,人民网、新华社、《经济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专访市政府领导,主题涵盖国资国企改革、服务型政府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要内容。例如,《财经国家周刊》专访黄奇帆市长后,推出报道《专访黄奇帆:重庆国资改革再出发》,详细介绍我市国资国企发展情况和改革路径;《中国水运报》专访陈和平副市长后,推出报道《重庆市副市长陈和平: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建好五大功能区》,深入剖析我市在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如何与五大功能区建设有机统一和对接。
(三)实行重庆市政府月度新闻发布会制度。为做好政策解读,回应社会关切,充分塑造党和政府“主动公开、引领舆论、沟通大众”的良好形象,今年7月起,重庆市政府再次实行月度新闻发布会制度。重点围绕与政府工作相关的22项重点改革专项,先后举办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改革等月度新闻发布会。通过发布会展示工作、解释政策,及时将全市改革发展情况、重点民生政策通过媒体让社会广泛知晓。
(四)充分发挥政府网站时效性优势。利用互联网络的时效性,加强政府网站权威发布和政策解读,第一时间发布政府重大政策信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在网站开设市长公开信箱、地方政府领导公开信箱、在线访谈、网上咨询和政策解读等栏目,对相关重要政策进行解读,对群众需求进行回应。今年市长信箱共收到群众来信10.4万件,是去年同期的1.16倍,回复解决问题9.13万件,办结回复率达到87.86%。同时,加强了网络舆情监控,并兼顾对社会大众媒体的舆情信息关注。
三、依申请公开工作情况
(一)规范依申请公开办理流程。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0〕5号)要求,进一步规范依申请公开的受理、审查、处理、答复程序,严格落实保密审查制度,形成了申请受理、研究咨询、起草答复意见、法律顾问审核把关、报送领导审定、制文答复的一套较完整的工作流程。截至目前,受理市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948件,答复率为100%。所有依申请公开信息答复均以告知书形式予以答复,依法告知申请公开内容、不予公开或不予受理原因。
(二)提升依申请公开服务水平。各级行政机关在办理依申请公开工作中更加注重与申请人沟通联系,提供协助和指引,做好解疑释惑工作,减少因申请指向不明、表述不清等引发的行政复议以及行政诉讼,引导公众正确行使申请权和救济权。对于申请量较大,经审核认定可以让社会广泛知晓的政府信息,及时纳入主动公开渠道。
四、平台建设、制度建设和基础建设情况
(一)加强公开平台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发挥政府网站第一平台作用,着力将政府网站打造成更加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政府信息发布平台,在网络领域传播主流声音。各级政府网站普遍开设了公开专栏,强化信息发布,搞好社会热点回应。今年以来,全市各级政府网站共发布政府信息20余万条。二是开辟新媒体发布渠道。2014年6月,开通了“重庆市政府网”新浪和腾讯微博,开设并主持政务微博栏目有重庆市政府常务会议、重庆市政府公文、重庆市政府人事任免、公告公示、政策解读、关切回应等。截至目前,共发布微博信息842条,吸引粉丝10余万人,微博阅读量2000余万人次。在回应社会关切、引导社会主流声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健全信息公开制度体系。一是明确工作重点,抓好部署落实。为做好今年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我市及时制定印发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当前政府信息公开有关工作的通知》(渝府办发〔2014〕87号),明确了今年全市政府信息公开的20项重点工作,明确了每项工作的牵头部门,全市16个牵头单位均逐项细化了工作任务。截至目前,部署的重点工作已经全部落实完成。二是出台了5个政府信息公开的专项制度。近年来,为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各个环节的工作,我市先后出台了《重庆市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制度》《重庆市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重庆市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制度》《重庆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制度》《重庆市政府信息公开考核办法》等5个文件,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三是实施《重庆市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系统指引》,全市各地各部门在全面清理政府信息的基础上,把基础信息补录进了市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并将日常动态公开信息的登记和管理进行了规范化管理,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查阅了解政府信息。
(三)做好其他基础工作。一是抓好教育培训。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开展经常性集中培训,通过专家授课、业务研讨、案例剖析等形式,切实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市政府办公厅每年举办若干全市性的信息公开培训,如在今年全市政府系统办公室主任会议上,就将信息公开培训作为主要内容之一。同时,不断扩大信息公开培训范围,努力把信息公开培训范围覆盖各级行政机关。二是严格落实信息公开属性源头认定机制。市级各部门和各区县(自治县)政府参照市政府办公厅做法,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属性源头认定标准,在公文发文单上设置公开属性栏目,对确定为依申请公开或不予公开的要说明理由。部分单位已将该要求嵌入到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对未确定公开属性的公文,系统拒绝流转;对来文未提出公开属性建议的,实行退文处理。三是积极发挥考核的作用。根据年度工作要点,合理设置考核指标,推动相关工作顺利完成。扩大考核结果的应用,将信息公开考核结果作为依法行政考核、绩效考核、作风建设考核等工作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