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港,未来港
来源:中国水运报 更新时间:2015-03-02

  信息化水平对港口发展所拥有的重要影响,已被国际社会所公认,它不仅是衡量港口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甚至成为港口未来发展走向的决定力量。

  在去年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推进港口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未来港口发展的目标——港口信息化带动作用更加突出,到2020年,港口发展基本实现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转变。

  在此背景下,国内港口亦纷纷尝试将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等信息技术应用到港口生产。

大连港向第五代港口迈进

  □ 本报特约记者 于海青 文/图

  2014年,大连港集团逆境中再次实现稳增长。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如何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继续拉动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同样成为企业面前的一道考题。

  大而不强,结构不优,吞吐增长乏力,物流收益下降,在新一年的工作部署中,大连港集团不避矛盾,居危思危,将“稳中求进,提质增效”作为今年发展的主基调,全面推进港口转型升级。

  1.  稳定增长预热新常态

  对习惯了传统运营模式的港口企业来说,转型充满了不适。要实现升级,就不能只关注吞吐数量,更要看吞吐的质量,要转型,就要打破原有的“得分模式”,采用全新的“考核标准”。

  记者了解到,这几年,大连港集团已从“单点突破”切换到“全面转型”,从传统的装卸生产,全力向服务供应商升级。2014年还明确提出了,不以吞吐量论英雄,主动调低增速,注重质量效益,提前预热新常态。

  根据2014年统计,近年转型努力初见成效。大连港集团一些新兴业务板块呈现了大幅增长,发展结构进一步优化。

  在港口物流贸易板块,全年实现贸易收入35.3亿元,占集团总收入的32%。创新服务在传统业务中打造出一批新的增长点。

  其中,油品码头开创全程原油中转通道,中转量完成1842万吨,增幅30%。杂货码头引入“前沿车间”概念,打造了装备组装和转运基地。散粮码头开展“直靠式检验”、“临港式物流”等服务,创下外贸粮食吞吐量历史新高。矿石码头推出“全程物流服务+金融支撑”新商业模式,中转量完成730万吨,增幅166%。在港航金融服务板块,全年发放贷款26.6亿元,节省财务费用2000万元,创利8780万元,占集团净利润的13.6%。临港产业板块则通过集聚要素资源,引入了中储粮东北综合加工基地等一大批物流项目。物流、物联、通关、集疏于一体的智慧化港口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坚定实施“全面转型”,使得大连港集团去年的港口生产在逆境中仍实现了平稳增长。据统计,去年,大连港集团货物吞吐量完成3.5亿吨,增幅5.5%;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001万TEU,增幅1%。在大连港集团的带动下,大连口岸货物吞吐量继续稳居世界港口前十位。

2.  转型瞄准“一二三四五”

  尽管2014年的数据逆市上扬,港口发展形势却依然严峻。

  据大连港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港口经营大而不强、结构不优的矛盾依旧突出。货物吞吐量增长乏力,物流板块收益下行压力加大。与国内先进港口相比,无论是吞吐量、收入、利润等绝对指标还是劳动生产率、净资产收益率等相对指标,都存在较大差距。老国企的一些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今年,港口行业将进入转型提质的关键时期,进入中高速发展、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常态。 ”

  在新常态下,企业发展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挑战,但是,机遇也相伴而来。大连港集团透露,“一带一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实施,对港口全程物流服务和集疏运体系提升创造契机;自由贸易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将带来新的增长机会。

  随着全国各区域港口资源整合不断提速,口岸通关一体化新格局的形成,枢纽港现在也面临新挑战。营运成本降低以及全球航运网络的构建,使得挂靠港急剧减少,对港口组织货源、提高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港口向绿色低碳、智慧智能转型迫在眉睫。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连港集团明确了今年的工作思路:“稳中求进适应新常态,提质增效赢得新发展。”转型怎么转,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简单地说,就是要走“一二三四五”。

  “一”就是以提质增效为核心,重视吞吐量、不唯吞吐量,效益为先、效率为先、效能为先。“二”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建设。 “三”就是统筹好港口城市产业一体化、航运交易金融一体化、物流物联集疏一体化。“四”就是港口要具备质量效益、商务便利、物流枢纽、绿色低碳四种功能。 “五”是大连港要向第五代港口迈进,在“创新型、智慧型、生态型、高效型、幸福型”港口基础上,向“功能型、国际型、产业型、智慧型、生态型”港口升级。

 3.  “加减乘除”适应新常态

  稳中求进,提质增效。简单的八个字,却意味着一场深刻变革。将一张蓝图绘到底,需要勇气,更需要办法。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大连港集团今年将做好“加减乘除”的运算题。

  “加”就是通过开拓市场、创新产品,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减”就是要进一步压缩成本、降低损耗,消灭亏损企业。“乘”就是要通过新方式、新力量、新模式、新技术、新管理来实现资本、资源以及收益的倍数效应。“除”就是要扩大分子,缩小分母,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净资产收益率,提高投资回报率。

  大连港集团计划,今年全力实现五个转变。

  港口由数量优先向质量优先转变。今年各单位重点考核计费吞吐量、劳动生产率、投资收益率。

  港口由速度优先向素质优先转变。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大连港集团将集中精力强化企业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不追求一时的高速度,而追求大连港百年可持续发展的稳健与进取。

  实现由自我发展向港城一体化发展转变。大力发展物流商贸中心、大宗商品市场、临港工业,以临港产业发展支撑港口物流。

  实现港口由简单的生产能力扩张向完整的现代产业体系转变。要以港口为依托,将物流服务、贸易平台、金融体系有效整合,将港口装卸升级至全程物流服务,再升级至供应链经营服务。

  实现港口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迈向第五代港口,其根本就是创新,包括管理、技术、商业模式、经营范围、辐射能力等。

  2015年,大连港集团将在港口物流贸易板块、港航金融服务板块、港口建设开发板块、临港产业板块、智慧港口板块上发力,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全年预期目标是吞吐量增幅10%,集装箱再创1000万TEU。


江苏港口“转”出好未来

  □ 本报记者 施科 通讯员 朱海

  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一期工程通过交工验收,南京港首开至中亚国际集装箱专列,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一期工程建成,成为首个投入运行的“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实体平台,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22.6亿吨……江苏港口日渐成为服务全省重大战略和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加大节能减排力推绿色港口建设

  2014年,江苏省港口行业累计投入3.5亿元用于节能减排,新增和改造LNG清洁能源车110辆,改造完成LED节能光源 3100套,沿江沿海港口集装箱RTG“油改电”仅剩下4台尚未实施,目前三项节能设备累计完成改造率分别达23%、35%和90%;连云港港岸电技术在巴西淡水河谷铁矿石船载使用,防尘网、皮带输送系统智能节电等技术也分别在有关港口进行了推广和应用。

  今年,江苏将鼓励和引导港口企业优先使用国家推荐的节能技术和产品,全面推广太阳能热水系统、空气源热泵系统、光伏发电、风光互补发电技术等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继续加大LED灯在道路照明和办公区域的应用力度,全面推进港口流动机械“油改气”,到今年底实现全省港口节能照明覆盖率达70%以上、改造率达40%以上,码头电动起重机覆盖率达95%以上,并加快推广靠港船舶使用岸电设备设施的应用。

  同时,江苏大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港口示范项目建设,抓好徐州、张家港、大丰等省、部级绿色循环低碳港口主题性项目,以及南京、镇江、无锡、常州、南通、淮安绿色城市区域性试点港口节能减排示范项目建设,今年将完成连云港港主题性项目部级验收,建成江阴港绿色港口科普展示平台。此外,还将深入开展码头粉尘污染综合整治,年底实现全省老旧散货码头粉尘综合防治率达到70%,新建码头粉尘综合防治率达到100%。

  整合岸线资源力求发挥最大效益

  岸线是港口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江苏港口一直践行岸线“深水深用、浅水浅用、合理使用”的理念,不断追求港口岸线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2014年,江苏积极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走廊,大力整合港口岸线资源,进一步优化沿江港口功能布局。镇江市出台“镇江市长江岸线管理暂行规定”,初步建立了岸线利用准入、评估和退出机制,分五个等级开展考核评价;泰兴市通过整合岸线资源,新增长江深水和非深水岸线各10公里、物流仓储用地近万亩,关停小化工企业28家;南京市通过对长江二、三桥间58公里岸线的资源整合,不仅打造出了一个风景秀丽的滨江风光带,而且使泊位能力由原来的每年490万吨提高到了1648万吨。

  今年,江苏港口继续强化岸线资源的统筹规划和使用管理,进一步提高岸线资源利用效率。切实抓好“南京以下沿江港口区域一体化试点示范工程”改革;制定《江苏省港口岸线资源使用管理办法》,完善岸线资源使用审批制度,建立岸线使用准入、转让和退出机制,促进岸线集约开发利用;筹备组建沿江港口锚泊指挥调度中心,出台《江苏沿江港口锚泊指挥调度管理办法》,实现对沿江港口锚地锚泊的集中化管理和高效利用。

  加强科技创新助力港口转型升级

  2014年,江苏沿海建港关键技术集成等专项研究取得新的科研成果,连云港绿色智能港口建设与运营科技示范工程、深水软基新型岸壁结构工程等11项成果成功示范应用,EDI中心应用系统建成投用,检港联动信息平台正式上线;盐城港建成生产调度智能化中心,实现船只靠离泊电子化,运输车辆GPS定位,甩挂运输场站实行集装箱网上订单,信息化手段逐步应用多个环节,实现港口从传统货物装卸向现代物流转变。

  沿江港口如南京港、太仓港、镇江港EDI中心一期工程功能进一步深化;江阴港电子口岸一期工程开通;张家港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煤炭码头流程多级筛分工艺节能改造项目入选全国交通运输行业首批绿色循环低碳示范项目;徐州市多式联运信息化平台等项目建成运行。

  今年,江苏将坚持把信息化水平作为体现港口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强力推进智慧港口建设。进一步优化全省港口管理信息化的顶层设计,突出抓好港口安全监管与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及港口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联网运行,积极推动港口与海事部门的信息数据共享共用,实现在安全监管上的业务协同。

  同时,组织建设港口经营管理和经济运行分析系统,推进对港口经营管理的有效监管和经济运行情况的科学分析;加快推进港口视频监控平台建设,年内实现港口管理部门与辖区重点危险货物码头企业的视频联网。此外,总结推广EDI建设经验,加快推进泰州、常熟等地港口EDI中心和连云港、南京、太仓等重点港口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延伸阅读

  印度计划耗资80亿美元

  打造智能港口城市

  本报讯 印度航运部长Nitin Gadkari近日对媒体透露,印度政府正在制定为全国12个主要港口的每个港口建一个智能城市(smart city)的宏伟计划。该计划预计总投资5000亿卢比(约合80亿美元)。

  Gadkari指出,作为其在印度建100个智能城市宏伟计划的一部分,印度政府正在推进其在12个港口建12个城市计划。

  印度中央政府控制的12个主要港口占地预计26.4万英亩,已经通过卫星绘制出地图,为印度航运部的主要资源。每个城市建设将耗资大约300-400亿卢比(约合4.8亿美元至6.4亿美元)。这些城市为绿色智能城市。印度政府正设法在四至六个月内启动这些智能城市建设并预计在五年内完成。

  印度的12个主要港口为坎德拉、孟买、尼赫鲁港、摩木高、新芒格洛尔、科钦、钦奈、恩诺尔、V O Chidambarnar、维沙卡帕特南、巴拉迪布和加尔各答(包括霍尔迪亚),占货运量大约61%。

  仅孟买港口管理局就有大约753公顷土地,价值大约4600亿卢比。Gadkari指出,这些城市将按照国际标准建设并将具有宽阔的道路、绿色能源、先进的镇区和绿化。此外,除关联设施外,这些智能城市和港口将具有电子政务链接、国际标准设施、特别经济区、拆船和造船中心。

  Gadkari指出,印度航运部已经计划在这些港口,包括霍尔迪亚,建一些生物柴油厂,这些生物柴油厂将利用棕榈油残油生产生物柴油。港口的水将循环。港口的废物将转换成生物沼气。港口交通工具将依靠生物燃料运行。港口将产生太阳能和风能。这些城市将成为无污染和非常绿色的智能城市。(李积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