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能IC卡发卡技术或有新突破
来源:中国一卡通网 更新时间:2015-03-16
 
我国智能IC卡发卡技术或有新突破 生物鉴别成趋势——
  IC卡 (Integrated Circuit Card,集成电路卡),也称智能卡(Smart card)、智慧卡(Intelligent card)、微电路卡(Microcircuit card)或微芯片卡等。它是将一个微电子芯片嵌入符合ISO 7816标准的卡基中,做成卡片形式。IC卡与读写器之间的通讯方式可以是接触式,也可以是非接触式。根据通讯接口把IC卡分成接触式IC卡、非接触式IC和双界面卡(同时具备接触式与非接触式通讯接口)。
  IC卡由于其固有的信息安全、便于携带、比较完善的标准化等优点,在身份认证、银行、电信、公共交通、车场管理等领域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例如二代身份证,银行的电子钱包,电信的手机SIM卡,公共交通的公交卡、地铁卡,用于收取停车费的停车卡等,都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尚普咨询行业分析师指出:IC卡是继磁卡之后出现的又一种信息载体。IC卡是指集成电路卡,一般用的公交车卡就是IC卡的一种,一般常见的IC卡采用射频技术与支持IC卡的读卡器进行通讯。IC卡与磁卡是有区别的,IC卡是通过卡里的集成电路存储信息,而磁卡是通过卡内的磁力记录信息。IC卡的成本一般比磁卡高,但保密性更好。
  非接触式IC卡又称射频卡,成功地解决了无源(卡中无电源)和免接触这一难题,是电子器件领域的一大突破。主要用于公交、电信、银行、车场管理等领域。主要的功能包括安全认证,电子钱包,数据储存等。常用的门禁卡、二代身份证属于安全认证的应用,而银行卡、地铁卡等则是利用电子钱包功能。
  截至2013年年末,全国累计发行银行卡42.14亿张,目前人均拥有银行卡3.11张。 受金卡工程推动,中国智能IC卡发卡总量超过100亿张,IC卡应用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及涉及百姓生活与社会活动实践中不断取得新成果,为推动整个社会信息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尚普咨询产业投资决策网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智能IC卡行业预测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显示,未来趋势如下:
  1、公开密码匙基础建设
  这设施为使用数据加密技术提供了一个管理架构,一组两条的配对密码匙(即公开密码匙及私人密码匙)及数码证书是公开密码匙基础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私人密码匙及数码证书是由用户保存,作为身分证明,而公开密码匙则公开给大众接达和使用的。
  智能卡的保安特性,适用于储存私人密码匙及数码证书。数据由卡内传送到阅读器时,均受到加密。卡内的一个专用处理器会负责这个加密和解密的程序,以减低外泄卡内私人密码匙的风险。
  2、生物鉴别技术
  为了加强智能卡的认证能力,研究人员已引进生物鉴别技术以取代传统的个人密码鉴定方法。由于个人密码只是一连串的数字,不能真正代表个人的身分,但生物鉴别技术(如辨认指纹及瞳孔等)便可用来弥补这个不足之处。
  近年英国及日本有部分银行,已开始在自动柜员机上采用瞳孔鉴别方法来确认用户。在短期内,生物鉴别法便可与智能卡操作系统结合,让用户可一并使用个人密码及生物鉴别法以确认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