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广网 更新时间:2015-03-22
据《三农中国》报道,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绝非新兴产业专属物,“+”本身就象征着无限想象和可能。我想,互联网对农业和农民的改变,最显著体现在电子商务上。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全新提法给涉农电子商务开辟了更大的想象空间。而要将想象变成现实,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呢?
我想首要任务要加速“硬件”设施配置,实现“互联网+农村”。说白了,就是要让农民知道当下最热点的农村经济信息,比如“现在市场上什么最好卖,当前什么产品在城市最受欢迎,来年什么产品能卖个好价钱”。
第二、要解决农民电商相对分散的问题。政府帮助搭好平台,我想,是对农民网商最好的补贴。但从目前全国范围来看,网络营销平台显得还是有些分散、影响力不大。如果对这些资源加以整合、形成合力,建成一个更大的平台,影响力和辐射力就会相应放大,互联网拉动农业的效应会更显著,我想,这应该是今后发展涉农电商的一个方向。
第三、要培育人才支撑,实现“互联网+农民”。从目前来看,我国广大农村精通电子商务的农民非常少,所以,我们要鼓励大学生村官、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人员和部分个体经营户成为农村电商创业带头人,带动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主、合作社社员广泛成为拥有互联网思维、掌握信息化技术的市场主体,品尝到信息化结出的硕果。
目前,“互联网+农业”已经深入到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的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比如,河北养猪大户借助手机微信等移动互联网的销售渠道把产品卖到了北京;比如,有的农户以半成品生鲜电商为发展方向,用户可以通过线上预订、线下地铁口自提的方式来购买半成品生鲜;有的农场通过大数据技术的整理实践,使粮食增收成本下降。
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也决定了“互联网+农业”需要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来不断推动。虽然“互联网+农业”运行的道路会有些困难,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互联网+”,一定会让农业、农村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插上信息化翅膀,牵引亿万农民实现“在宽带上增收、在键盘上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