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潍平:为质检业务互联互通提供信息化支撑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更新时间:2015-03-23

  为质检业务互联互通提供信息化支撑

  ——访国家质检总局信息中心主任王潍平

  本报记者 马文生 袁 震

  信息中心主任王潍平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在全国质检工作会议上,国家质检总局局长、党组书记支树平提出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创造质检工作新水平”的目标。如何打好改革攻坚战,赢得良好开局,质检总局信息中心(简称信息中心)主任王潍平已满怀信心。

  王潍平说:“质检总局党组提出把实现业务互联互通作为质检改革的主攻方向,进一步加强大质量工作机制和大质量文化建设,努力构建新常态下质检工作新秩序。实现业务互联互通,必须用好信息化技术和手段。我们有责任更有信心用实功、出实招、求实效,大力提升信息化统筹规划能力,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使之成为破解质检事业全面深化改革难题、建设质量强国、实现‘三个转变’的尖兵利器。”

  对于2015年重点工作,王潍平强调:“着力落实2015年全国质检工作会议精神,全力加强构建大机制、搭建大平台和整合大数据‘三大’建设,加快实现质检业务互联互通。”

  围绕“三大”建设,王潍平作了详细解读。

  构建“大机制”,就是以中央网信办成立为契机,充分发挥质检总局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作用,将质检业务改革发展与质检信息化建设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固化业务改革成果,以业务改革打通信息化“经络”。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加强质检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和设计,完善质检信息化标准体系,严格重点项目审批管理,杜绝“各自为政”和“重复建设”,实现全国质检系统“一张网”和“一盘棋”。

  搭建“大平台”,就是进一步完善质检总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构建为互联互通、事中事后监管提供安全可靠的环境支撑的质检云服务平台。加快质检总局应急指挥中心平台、质检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建立质检信息资源共享目录,逐步建立全国质检信息资源库,重点消除在用项目的“信息孤岛”,推进全国质检信息整合与共享,逐步实现质检业务信息互联互通。

  整合“大数据”,就是以质检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服务建设为主线,对内整合各类质检业务信息和质量监管信息,对外充分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以及其他监管机构的信息数据,推进与中央和地方相关部门的横向数据共享与互换。开展国内产品质量监督和出口商品质量监管的信息共享试点,逐步建立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企业诚信基础信息数据资源库和以统一产品编码为基础的产品质量基础信息资源库。

  王潍平特别强调:“面对信息化管理机制的不断创新、信息化应用平台的不断整合和质检信息资源的逐步共享,信息安全工作越发凸显出重要性来。我们要坚持做到安全管理责任不变、安全管理标准不变、明确数据归属关系,同步保证质检基础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

  谈及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斗争,王潍平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中纪委五次全会精神,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纪检监察监督责任。“我们必须持续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保持正风肃纪高压态势,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问题,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根据总局党组统一部署,开展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三严三实’主题教育。”王潍平说。

  针对事业单位改革,王潍平坦言任重而道远。他表示要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体制机制改革,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求,研究《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切实拓宽骨干人员的选拔任用渠道,探索公益二类改革发展空间。严格内部管理,进一步推行绩效管理,不断提升工作效能。

  风正时济,自当破浪扬帆;任重道远,还需策马扬鞭。展望2015年工作,王潍平表示,信息中心将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坚决贯彻中央精神,全面落实总局部署,紧扣改革创新主旋律,为实现质检业务互联互通提供信息化保障,为建设质量强国、实现“三个转变”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