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市“十一五”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思路
来源:高邮市县政府 更新时间:2012-04-14

     当今世界已步入到信息时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与信息化息息相关。信息化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信息化已成为发展趋势,将对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我市地处苏中,与长三角IT产业带相邻,处在信息化广泛应用和信息产品制造中心的边缘。因此,制订十一五期间我市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规划意义重大。规划制订的重点应放在整合全社会信息化资源、实施信息化项目、扩大信息化应用,提高全社会信息化水平和大力发展信息产品制造业等方面。

  一、我市信息化应用现状

  1、基础设施情况 
  经过最近几年各通信运营商的不懈努力,我市已建成覆盖全市的GSM和CDMA移动通信网;在市区,光纤网络已具备了千兆到社区、百兆到大楼、十兆到用户的服务能力;全市互联网出口带宽已达到4G以上;无线市话网已覆盖市区和集镇所在地;全市通信光纤总长达2万千芯公里;交换机总容量达25万门。我市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已基本能够适应信息化事业同步发展的需要。


  2、信息化应用现状
  预计到2005年底,我市移动电话用户达18万户,小灵通用户达6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达到1.3户;固定电话用户达22万户,有线电视用户已超过13万户,广播覆盖率达70%。


  高邮政府网已成为宣传高邮、政务公开、联系市民的主要媒体之一。今日高邮网、统计信息网、高邮招商网、高邮旅游网、科技信息网、农业信息网等一批专业网站相继建成,并发挥了专业网站应有的作用。
  教育城域网即“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实现了各学校间的教育资源共享。新华园小区已被扬州市列为信息化示范小区。水务、卫生、公安等专用网络平台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


  银行储蓄已实现通存通兑及大地方便了百姓生活。气象雷达站建成使用为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气象保证。无线摇控技术,为供水、供电、节水灌溉等行业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到目前为止,我市已有上网企业2000多家,其中建有网站的企业有近500多家,200多家企业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交易,实现电子商务,预计今年企业实现网上销售达到2亿元。有近50多家企业使用财务软件管理企业财务。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ERP管理等,计算机应用技术已被许多企业所采用,并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发挥较大的作用。


  3、信息产品制造业
  信息产品制造业既是我市传统产业,也是现阶段我市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不间断电源、电极箔、单晶硅、耐高压导线、发光二极管、电子元器件等已占全市工业总量相当份额。

  二、“十一五”规划的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高邮市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抓住产业结构转移和沿河开发的发展契机,按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突出重点,协调推进,全面提高社会信息化的整体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二)指导原则
  十一五期间是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加快信息化项目实施,提升全市信息化应用水平,大力发展信息产品制造业,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努力打造数字高邮。计划重点建设以下内容:


  (三)重点建设内容
  1、建设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工程。
  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实用、利于带动的原则,结合“数字扬州”项目的实施和完善,计划建立和完善我市电子政务城域网。建立全市政务部门信息共享应用平台,做到资源共享;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综合业务数控库,积极开发建设人口和宏观经济数据库。


  建立和完善网上政务办公系统,实现公文处理、公务管理、文档管理等事件的处理。重点解决机关公文流转、拟办核稿、审批、发文归档、公文查询等公文处理无纸化。

    建立和开通公务员邮件系统,设立公文传送、邮件到达短信平台,方便对外交往,提供工作效率。
        提升和完善市民网上参政议政的政务信息系统。全面推进政务信息和政策法规网上发布和咨询,实现查询方便化、内容规划化、维护制度化,方便市民、法人和外来人员办事和议事。建立网上审批系统,为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提供较好的信息平。提高社会满意度,提升政府形象。


  继续办好中国高邮门户网站。整合政府各部门的信息资源,实现政务公开和资源共享,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严格考核措施,提升政府网站品味。


  建设网上政府采购信息系统,实现网上信息发布、咨询和投标。
  2、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条件,发挥移动、联通、电信、广电等网络运营商的各自优势,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拓展网络覆盖范围和业务发展空间,优化网络结构,降低运营成本,为市民提供品种多、价格低廉、网络优良、服务一流的电信服务环境。


  3、开始进行数字电视试点工作,2008年建成全市数字电视网。建设电视硬盘播出系统和广播音频工作站。


  4、重视社区信息化和农村信息化工作。


  5、继续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通过政策引导、人员培训、政府推动等一系列措施,鼓励企业实施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辅助制造、ERP管理、电子商务等在内的企业信息化工程。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6、大力发展信息产品制造业。利用我市现有信息产品制造业基础,挖掘现在资源,提高产品质量,拉长产业链,利用我市发展该产业的人才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电子产品制造商向我市集聚。力争十一五期末,将我市建成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基础电子产品制造业基地。重点推进单晶硅、电极箔、发光二极管、新型蓄电池等产业,通过对外宣传、向上争取、招商引资、政策扶持等相关措施,扩大这些产业的关联度,形成集聚裂变效应。


  7、农业信息化。按照国家十一五期间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要求,建立以市农业信息中心为依托的农业综合信息网络,建立农业资源政策法规、农村科技和农产品产销信息数据库,为农村发展、政策技术咨询、农产品电子商务提供专业的网络平台。


  8、水务信息化建设。(1)建设防汛指挥系统。在相关乡镇设立水情收集点,实现防汛预报自动化;(2)水工程状态监测系统。在入江水道等中型涵闸以及里运河堤防建立工程监测点。适时监测工程运行状况;(3)建设取水和地下水管理信息系统。对取水许可单位和地下水情况进行实时监控。(4)灌区信息化工程。量水设施、联网供水系统、信息资源库以及水遥测站;(5)水资源保护监测和管理信息化建设。河道、重点水域设置监测点,建立监测网络、水质预警、水环境监测。提高我市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重点水工程监控等综合能力。

 
  9、教育信息化。在现有“校校通”工程的基础上,对现有平台进行升级扩容,提高网络通畅度,着力信息资源事例,确保教育资源共享度,注重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课率,为信息化应用普及多做贡献。充分发挥职业技术学校的作用,加快培养适应我市经济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所需的信息化专业人才和高素质信息技术工人。


  10、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险系统、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与社区信息化相策应建立再就业人员数据库。全面实施“金保工程”形成覆盖全市的蔻保障信息网络。建立在职人员、离通体人员、失业人员和用工信息资源数据库,实现信息异地交换和共享。


  11、公共安全信息化。全面实施“金盾工程”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安全信息网、公安通信网和公安信息系统。完善公安专用计算机网络、专用无线通信网络系统,结合新技术的应用,适时建立GPS通信系统。建立全市人口、户籍、刑侦、治安、出入境、交通管理等信息数据库系统。建立和完善110、119、122报警指挥系统,实现防抢、防盗、报警、出警和监控等防范系统建立。为建立平安高邮提供信息保障。

  12、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


  三、主要措施

  为实现十一五期间的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要加大信息化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人员和广大市民的信息化认识,重点建设并完善信息化管理体制。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信息化工作综合协调机构。加大信息化宣传和普及力度。
  2、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尽快启动和实施电子政务工程。实施必要的财政支持,确保电子政务系统的运行管理。
  3、通过向上争取和财政扶持等措施,适时实施部门信息化项目。
  4、继续营造良好竞争环境,调动各大运营商的投资积极性,加大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我市通信环境。
  5、制订必要的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实施信息化工程。
  6、建立高科技工业园区,适应信息产品制造业的集聚需求。
  7、做好人才引进和培养,适应信息化人才需求。
  8、做好综合协调工作,保证数字电视的顺利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