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的政党变革
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更新时间:2015-04-01
信息化时代的政党变革——基于中外实践的比较与思考

 

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就指出:“一枚信息炸弹正在我们中间爆炸,这是一枚形象的榴霰弹,像倾盆大雨向我们袭来,急剧地改变着我们每个人内心世界据以感觉和行动的方式。”①如今,30多年已经过去,我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走向信息社会。面对信息网络的发展,几乎没有人、没有国家、没有政党能够摆脱其影响,各国政党都面临着信息化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对此,美国前民主党主席认为:“谁能够有效地利用网络,与民众进行沟通,谁将主导未来。”那么,各国政党如何回应信息化挑战,实行党建信息化、改善内部结构、发展党内民主、扩大民众政治参与、密切联系民众?针对这一政党政治的重大问题,2014年9月23日至9月24日,由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与德国艾伯特基金会上海办公室联合主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期党的工作作风与党群关系研究”课题组与上海市党建创新研究基地等共同承办的“信息化时代的社会转型与政党转型”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市委党校举行。来自德国、英国、荷兰、法国、肯尼亚,以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研究机构的12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信息化时代社会变革与政党变革”的中外比较与思考进行深入探讨,充分探讨了中外政党回应信息化挑战的思路与对策,深化了对世界政党共性与个性的认识;既形成了一些理论共识,也进一步明确了需深入研究的有关问题。

“信息化发展与政党变革”的四大议题与热点问题

与会学者围绕“信息化时代的社会变革与政党变革”这一主题,围绕“社会变迁、技术创新和政党认同”、“创新政治沟通方式”、“重塑党内结构”、“改造政党、国家与社会关系”这四个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就政党应对信息化发展的一些具体举措,如政党如何扩大党内民主与政治参与、有效吸引民众、强化与民众的沟通乃至网络反腐等,进行了一对一的发言、一对一的点评。

就整体而言,随着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过去二三十年中国与西方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如何影响政党、影响政治生态、影响政治议程、影响政党认同?这是与会学者共同关心的基本问题。就中国情况而言,信息化发展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甚至比西方更大、更深刻,这种影响不仅仅表现在技术层面、政党活动方式层面,也表现在党建内容、廉洁政治、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等层面;而且,信息化发展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并非是单向度的,而是双向度的,执政党对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或引导作用。对此,笔者以“信息化发展、社会变革与政党变革——中国大陆情况”为题代表中方首先作主旨演讲。就西方政党而言,随着信息化发展与社会转型发展,西方政党对公民的吸引力开始下降、民众对政党的认同度开始降低,如对欧洲和美洲25个国家的抽样调查表明:被调查者中对政党表示“信心较大”或“信心很大”的人不足20%。②公民对政党信心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选举的波动性不断放大、缺席选举的现象日益严重、党员数量持续减少;政党既面临着内部的参与危机,也面临着外部民众的参与危机。对此,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社会变革研究所所长雷切尔·吉布森(Rachel Gibson)教授以西方选举为例、以“社会的和技术的趋势及其对西方政党的影响”为题代表外方作主旨演讲。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