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来,在“数字福建”的指引下,福建省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福建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因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福建正朝着信息强省的方向不断迈进。而这一切,都依附在信息通信网络之上。
早在“数字福建”提出之初,习近平同志就高度重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2002年5月17日,正值第34届世界电信日,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在《福建日报》上发表了题为《缩小数字鸿沟 服务经济建设》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信息化建设要围绕“数字福建”抓好三个重点,第一个就是要抓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超大容量、技术先进、灵活高效、安全可靠的信息基础设施,建成一个融语音、数据、图像为一体的宽带、高速的公共信息网络。
围绕这一目标,福建省信息通信业在网络建设方面下足了工夫,创造了佳绩,树立了标杆。15年来,乘着“数字福建”的东风,福建省信息网络规模和质量突飞猛进,宽带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服务社会民生中的基础性作用持续增强。
公用通信网:
“数字福建”的重要支撑
走进位于福建长乐市文武砂镇大东湖旁的数字福建产业园一期项目工地,记者看到园区内的公路已建设成形,大部分路面铺设了沥青,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在不远的将来,这里将成为福建省最大的大数据产业园区和云计算中心,满足未来10年福建省所有政府部门数据中心整合和建设需求。目前,福建的电子政务网不仅实现了省直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还实现了各级政府通过网络向公众提供多项公共服务。
福建省电子政务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得益于“数字福建”。当年,习近平同志提出“数字福建”最初的想法之一就是要建立一张连通各政府部门内部网络,实现数据资源充分共享的网络系统。
可是,这张承载“数字福建”的基础网络到底应该如何建,在一开始并没有得到统一的意见。福建省通信管理局局长杨锦炎告诉记者,当时有几种不同的声音:有人提出选用广电网来进行建设,还有人建议使用电力通信调度网。福建省通信管理局在向省委省政府汇报中,充分阐述了通信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优势和作用,并强调以公用通信网作为承载网络,既可确保网络的安全性,又能持续推动网络的更新换代,可以有效节约政府投资。经过深入调研,省政府最终作出了以公用通信网作为“数字福建”承载网络的决定。
在这项重大工程中,福建电信充分发挥固网优势,全力投入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作出了巨大贡献。
2002年1月,福建省政务信息内网建成。该平台目前已接入各级政府单位7000多个、终端3万多台、应用系统233个、视频会议系统17个。2009年,福建电信在对政务信息内网主干网络升级扩容的同时,再投资1亿多元建成了福建省电子政务外网,完成了省市县乡四级政府纵向骨干网、省级与市级横向网、省级数据中心等项目的建设,部署了包括省级网上审批和效能监察系统、全省居民健康档案系统、福建省流动人口管理系统等31个大型信息业务系统。至此,福建省政务信息网实现了“合纵连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