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市场化和商业化的社会大背景下,文物收藏与拍卖市场发展火热,个人收藏意识逐渐增强,博物馆征集文物变得越来越困难。在这样的情形下,怎样有效地做好博物馆文物征集工作,不断征集文物和充实馆藏,是当前博物馆普遍面临的问题。
充分利用新媒体宣传文物征集工作
做好文物征集工作重在改变工作方式,变被动为主动,通俗来讲就是要多“吆喝”,使更多的人知晓博物馆文物征集需求、征集范围、征集流程以及相关信息。当前,大多数博物馆都在其网站设立了文物征集栏目,发布文物征集范围和征集方式说明,公开文物征集部门联系方式等信息。有的博物馆还开发了“网上文物征集信息投递”等信息系统。这些举措在宣传博物馆的收藏需求,建立文物征集信息交互渠道等方面初见成效。
然而,若想要收藏者将倾心收藏甚至世代相传的藏品艺术品无偿捐赠给博物馆,仅此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充分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扩大对捐赠活动的宣传,给予捐赠者最高礼遇。一是在博物馆网站设立《藏品捐赠榜》专栏。公布历年来向博物馆捐赠藏品的捐赠者单位或姓名,给予已捐赠者荣誉感,激励潜在捐赠者。捐赠榜除捐赠者单位和姓名外,还应包括藏品名称、文物等级、捐赠时间、藏品参展展览名称和利用次数,并支持搜索查询。二是在博物馆网站实时报道藏品捐赠活动。在邀请社会媒体报道捐赠活动的同时,还需要在博物馆门户网站发布头条新闻或进行专题报道,实时记录捐赠仪式,深度报道藏品以及捐赠者相关信息,努力扩大捐赠活动的宣传影响。三是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和APP等新媒体,与网站同步发布文物征集工作相关信息。微博、微信具有即时信息发布、聚合人气等优点,博物馆可基于此策划“文物征集日”、“评选年度最佳捐赠藏品”等交流互动活动,不断扩大博物馆粉丝团阵容,主动发现潜在的藏品捐赠者和发展文物征集义务宣传员。与此同时,紧跟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通过手机版网站、APP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号最大程度扩大受众的覆盖面。
注重信息系统建设,提高藏品管理透明度
藏品捐赠者看重的不仅仅是荣誉,更看重的是接受捐赠的博物馆如何对待自己的藏品。试想一下,捐赠者能随时看到所捐赠藏品在博物馆的保存状态,参展情况,藏品展出时在展品说明中能看到自己的名字,会较大程度提高捐赠者的捐赠意愿。反之,捐赠者捐赠藏品后,藏品至此“沉睡”在博物馆的仓库,且捐赠者对藏品的保管和利用情况无从知晓,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捐赠者的积极性。因此,文物征集工作能否得到社会团体和公众的响应和支持,与博物馆的藏品管理和利用水平有很直接的关系。
我们在做好藏品保管工作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藏品,并将相关信息公之于众。一是深入开展藏品整理与研究。藏品保管要切实做到制度健全、账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做好保管工作的同时,还要扎实开展藏品研究,深度挖掘藏品历史文化价值和流转收藏故事,使藏品信息尽可能的完整丰富。二是提高藏品上网数量和质量。当前,国内博物馆普遍存在藏品利用率低的问题,与国外博物馆相比有较大差距。例如,法国卢浮宫藏品利用率达到60%,而目前国内大多数博物馆的藏品利用率不足10%。在信息化时代,将藏品数字化后发布上网是提高藏品利用率的一个好的做法。2013年年底,故宫博物院180万件藏品已全部上网,赋予了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社会公众反响较好,为国内博物馆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三是开发藏品APP客户端。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数据,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已达6.32亿,网民手机上网使用率达83.4%,首次超越传统PC使用率,使用手机和IPAD等移动终端上网已成为网民主流。因此,博物馆也需要与时俱进开发藏品鉴赏类的APP手机软件,主动推送藏品展示信息,扩大藏品的影响力。四是丰富藏品展示形式。随着三维建模和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其实施成本的下降,藏品数字化由二维平面展示向三维立体化展示的时机已经成熟。博物馆可根据藏品的实际形态,对具有立体外观的藏品进行三维数据采集,进行立体全方位展示,提高数字化藏品的逼真度和可鉴赏性,有利于社会公众更直观、全面地了解藏品。
加强线上线下联动,做好精细化服务
信息化条件下的文物征集工作,需要实现线上线下的联动。一是文物征集部门和信息化部门要紧密配合,在线及时解答藏品捐赠者的咨询问题。每一名咨询者都有可能是潜在的捐赠者,因此要热情接待,耐心仔细地解答相关问题,给咨询者留下好的印象,并做好藏品捐赠的动员和公关工作。二是细化文物征集规定中的有偿捐赠条款。当前收藏市场火热,相当一部分收藏者希望向博物馆有偿捐赠。博物馆需要在文物征集公开信息中明确说明不同等级文物的有偿支付额度范围等相关信息。三是策划免费鉴定藏品活动。良好的公共关系是博物馆的生命线,开展免费藏品鉴定,一方面可满足当前社会公众对藏品鉴定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鉴定服务可以收集和掌握大量民间藏品和收藏者信息。博物馆定期组织各类鉴定交流活动,搭建起博物馆文物专家与藏友之间对话的平台,增进与收藏者之间的感情联络,有助于增进收藏者的捐赠意愿。四是邀请藏品捐赠者出席展览开幕式。相比较社会公众,藏品捐赠者对博物馆有着更独特、更亲切的情感,在举办的展览中邀请相关藏品捐赠者出席展览开幕式,让藏品捐赠者现场讲解收藏背后的故事,并对活动进行实时报道宣传,使藏品捐赠者感到被尊重,是一种荣光。这种“感念前人、激励来者”的举动将会提升博物馆品格,起到较好的示范效应,对文物征集工作产生较大促进作用。五是做细证书颁发相关工作。收藏证书是藏品捐赠的重要凭证,博物馆的收藏证书设计得要有本馆特色、印刷制作工艺精良、具有特殊防伪标识,使证书本身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同时在网站发布证书样式图片和解读文字,建立收藏证书数据库,提供在线真伪查询。另外证书发放要严格程序、提高证书发放门槛,保证证书的含金量,这样潜在的捐赠者才会觉得值得拥有,进而触发捐赠行为。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随着新的信息技术不断出现和应用于文博事业,博物馆文物征集工作的效率会不断提高,成效也会越来越显著。但无论信息技术如何进步,应用的如何完善,促进文物征集工作最根本的驱动力仍然是与捐赠者交朋友,尊重和认可捐赠者和捐赠活动,使藏品在博物馆得到最大化利用和发挥应有的社会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