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公安系统信息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来源:长城网 更新时间:2015-04-29

 
  邢台4月29日电(记者 齐彦红)4月29日上午,邢台市公安局就全市公安系统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效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该局大力实施科技强警战略,以信息化深度应用推动警务改革创新,并在应急处突、打击犯罪、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信息化工程建设突飞猛进

  “天网”工程

  “天网”工程一期已全部完成,二期建设正在进行中。市级平台视频监控网已与22个县级平台联网,实现了互联互通。市区“天网”工程目前已完成了系统平台、前段监控点的建设,实现了对全市主要重点公共部位的覆盖;建成市级治安卡口系统,实现了对各主要交通要道和各出入路口过往车辆、人员的高清抓拍、测速和实时录像。

  “天网”工程在缓解巡逻警力不足、强化社会面治安防控和精确打击街面违法犯罪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以2014年为例,为案件侦破提供证据线索1300余条,协助查处交通事故412件,为298起案件提供了直接影像证据,服务群众120余次。

  警用地理信息云平台

  警用地理信息云平台可以提供电子地图发布、地图数据交换、警用标绘和动态推演、预案制作与管理等基本功能,便于各级公安机关结合本地实际,在指挥调度、交通管理、消防管理等方面实现空间信息应用。

  该市警用地理信息云平台投入使用后,与全市的110指挥调度平台、警务综合信息平台、交警的全国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刑警的视频图像侦查系统、消防的灭火救援指挥系统等业务系统紧密关联,为各项公安警务工作提供了翔实可靠的空间信息支撑,并为专项行动或重点工作提供基于地理空间信息的“随采随查,随查随看”服务,极大提高了各项警务工作的效率。

  为推进该市警用地理信息云平台应用,邢台市公安局自主研发的“一键搜”、“一键控”、“日志管理”技术在全省居于领先地位。2014年,该市警用地理信息云平台荣获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银奖。

  巡逻勤务管理系统

  邢台市局总结巡控工作经验,积极创新巡控模式,与科技公司合作研发了“巡逻勤务管理系统”。该系统在每个巡逻单警的手机终端安装系统软件,将系统总控平台接入指挥室,对巡控警力的调度实现了“单警精确定位、轨迹完整回放、信息实时上传、出界自动预警、警情实时传送”等功能,成功破除了以往盲目巡逻等一系列制约性难题,打造了在全省领先的立体化、智能化巡控的巡控模式。该系统投入使用以来,“两抢一盗”发案连续两年同比下降28%、15.7%,抓获犯罪嫌疑人321人,取得了良好的实战效果。
移动警务系统(掌上警综)

  为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支撑公安机关巡逻盘查、堵卡查缉、入户调查等户外警务活动,拓展民警执法空间,提高执法效能,邢台市公安局以警务综合信息系统等一批实战业务系统为基础,以无线通信运营商提供的虚拟专用无线通讯网络为纽带,建立覆盖刑警、交警、巡警、派出所社区民警等多个警种的移动警务应用,将公安业务延伸到路面、办案现场、信息采集现场,为民警现场执法办案、查询信息、开展社区管理、信息采集等工作带来方便,实现对人、屋、车、场、网、治安卡口等信息的有效管理,同时,开发简捷高效的警务移动信息发布平台,使各级领导能够对处于户外和移动状态的一线警力实施更加有效的管理、控制和调度。

  自移动警务投入使用以来,该市各级公安机关利用警务通比对、核查各类人员23万余人,车辆34800余辆,查获吸毒等违法人员1035人,抓获上网逃犯74名,录入各类信息137万余条,移动警务在户外执法活动中的信息支撑作用已初步显现。

  二、科技强警带动警务运行机制发生深刻变革

  建成集约、高效的现代警务指挥中枢,实现快速反应、精确制导,对现行犯罪打的更准。

  该市110指挥中心建成汇集警用地理信息平台、调度指挥系统、路灯报警定位系统、警车GPS卫星定位系统等公安科技强警成果,并与“天网”监控平台实现了对接,成为全局重大突发事件处置指挥、110接处警、重大信息处理、紧急警务活动组织协调的“合成式”指挥体系的核心。指挥中心大屏幕可在由交通图、鸟瞰图合并制作的警用电子地图上实时显示全市重要场所、重点要害部位、治安卡口图像,以及市区范围执勤警用巡逻车辆的位置,为指挥员随时掌握警力部署,最大限度整合利用警力提供了支撑,有效提升了实战指挥效能和快速反应能力。

  编织信息“天罗地网”,让犯罪分子插翅难逃。

  完成了内部警务资源的整合,为快速侦破各类案件创造了条件。以此为基础,实现了对人、地、事、物、情的网上控制、网上串并、网上信息比对,增强警务效能。

  以信息化引领服务方式变革,拓宽为民服务渠道。

  紧贴社会发展和群众新需求,以打造网上民生警务服务平台为抓手,全力推进警务公开,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