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D要求提高电子政务的服务质量
来源:中国财经报 更新时间:2015-04-30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下简称OECD)曾对“电子政务”作出了明确而具体的定义,即各级政府在管理中要使用全新的信息与通信技术,并将该技术应用在政府管理的各个方面。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等相关技术与电子政务相结合后,不仅为发挥网络潜能提供了平台,而且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政府的组织结构与运作模式。

OECD指出,各级政府对信息安全的有效管理是实施电子政务的关键环节之一,因为不同的用户在使用电子政务所提供的服务过程中,会严重依赖各级政府提供的各种数据,如果数据一旦失真,上述用户则会对政府诚信产生怀疑。由此可见,信息安全管理关乎各级政府的形象。

电子政务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新技术如何在应用过程中既能提高公共管理效率,又能提升公共行政部门与公民之间在使用电子政务方面的信心。为此,OECD指出,政府所提供的数据必须是真实的;当广大民众在获取相关信息时,能够为其隐私提供相应的保护。因此,各级政府在信息安全防护方面应秉持以下理念:首先,要了解组织的信息安全需求,建立信息安全的政策与目标。各级政府要组织并实施内控机制,并根据组织的整体业务风险,做好组织的信息安全防控工作;其次,要完善监督和审查职能,确保各环节的信息安全不出现纰漏;最后,要根据客观情况不断改进信息管理的方式。OECD认为,数据安全也需要相应的安全标准作为各级政府行动的指南。一是身份验证,即电子政务管理机构要通过此环节监控该项服务的使用者。二是过程验证。三是授权验证。各级政府要在电子政务数据管理中安排授权环节,只有被授权的民众或机构可以访问一些涉密数据。四是隐私保护,即防止未经授权的民众或机构进行访问。五是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各级政府应确保所发布的数据具有完整性与可追溯性,避免授人以柄情况的发生。就数据保护的具体环节方面,OECD也给出如下建议:保护系统软件不受黑客攻击;运用能够保护涉及个人隐私的软件;防止未经授权就可访问的事件的发生;确保涉及公民个人数据的完整性;避免个人数据的遗失;确保后续数据录入的完整性与真实性。

据OECD调查,各级政府只有提高电子政务的服务质量,民众才能对政府管理的质量愈加信任——这也正是电子政务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据联合国2012年的一份调查表明,全球仅有20%的国家级政府门户网站对于数据安全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有数据显示,欧洲有将近44%的国家级网站设有数据安全链接子网站,对于一些涉密数据,这些子网站设有安全访问的密钥。

有专家表示,各级政府应该使用防火墙、恶意数据入侵检测软件、加密与数据安全等相关技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运行。此外,数据安全还要考虑人的因素,毕竟参与电子政务服务活动的人群非常广泛,不仅包括政府雇员,还包括普通民众,更包括少数别有用心的麻烦制造者。各级政府应加强民众的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广大民众安全上网,加强个人数据保护能力,并采取有力措施,以打击黑客恶意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