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36kr 更新时间:2015-05-05
对于北漂来说,家人生病是件麻烦事。这几天在甘肃,去兰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看病 ,可以用支付宝挂号和缴费了。甘肃的北漂可以放心些了。
智慧城市兴起 拼大数据还是拼场景?
后续还有一些城市能这样,至少阿里腾讯都这么希望。最近它们纷纷在推广“智慧城市”,这是个“互联网+”意味十足的概念。所以你看到了4月29日腾讯在高大上的钓鱼台国宾馆举办了“互联网+中国峰会”,小马哥亲自站台,好几百个市长出席。再之前,阿里方面,由蚂蚁金融服务集团、阿里巴巴集团和新浪微博共同启动了“互联网+城市服务”战略,联合为各地政府提供“智慧城市”一站式解决方案。
如果你关注互联网多年,你一定知道七八年前就启动过一批智慧城市,但再之后就没什么声音了。可到了2015年,智慧城市又掀起了热潮,眨眼就变成了香饽饽。
为什么会这样?
首要原因一定是因为技术和基础设施成熟了。当年,中国互联网还处于PC时代,即便数据连通了,很多服务也不够方便。移动给了智慧城市新的机会,因为老百姓的生活多半是和位置相关的。还有当年的政府信息化也在建设中,先进些的城市政务部门开始拥有数据,但数据散乱不成体系。更多城市功能部门并没有足够的数据积累,何谈信息化呢?
其次是政策的推动。那些年我接触过的,想做智慧城市的大小公司有七八家,现在都没了踪影。当时最难的就是撬动政府部门,撬动一个不行,还得同时撬动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现在不一样,政府在提倡“互联网+”,政务的互联网化和信息化被各地政府提到日程上来。只要有关部门有愿望,事情就好办,这个庞杂的工作才可能完成。
第三个动力当然来自阿里和腾讯自身。他们凭借已有的资源,已经蔓延至各个领域,其终极梦想必然是把用户的生活都纳入其服务体系。按这么说,智慧城市无疑是最合适、最迅速的拓展方式了。而且这是一场跑马圈地,先行者会占据未来的制高点,因为当一个区域政务系统全部上网,再更换成本就太高了。
于是,阿里和腾讯各出奇招。当然,一个人做什么一定是因为他有什么。
阿里将“云”作为底层平台,为各项政务应用提供统一的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构建“云+端”的立体化城市服务体系,涉及网上审批、交通、医疗、社保、城管、旅游、社区服务等多个领域。对用户来说,这真正实现了“城市服务一站式”,对服务本身来说,实现“人在干,云在算”,对于政府来说可以实现“让权力运行处处留痕”,自然反腐什么的也方便多了。
目前,全国已有海南、浙江、贵州、广西、河南、河北、宁夏、新疆、甘肃、广东、吉林、天津、北京13个省市引入了阿里云计算,运行在阿里云平台上的政务应用超过1500个。
腾讯的利器还是微信。马化腾说:“微信、QQ,从海量的用户群,到社交关系链,到支付手段,以及云平台都是已有的模式。现在多了政府提供支持,包括政府把很多税收、工商注册全部都包下来。一个人只要在一个行业的细微痛点上有解决方案,就可以开一个公司。”
目前,腾讯公司已经开通了5座广州、上海、武汉、深圳、佛山五座城市的“城市服务”入口,覆盖用户数超过6000万,服务市民超过1100万人次。
可以说,阿里在用大数据拼未来,腾讯用场景。阿里、腾讯之战是关于未来的大数据和场景之战。
阿里云计算总裁胡晓明表示,依托阿里巴巴集团的云计算和大数据能力,政府可以将松散的政务应用进行整合和流程再造,在阿里云上构建统一的“互联网+城市服务”平台。
用户可以借助的则是支付宝、淘宝、微博等客户端。尤其支付宝,过去在城市公共服务方面早有布局,仅在线缴费平台就已覆盖全国28个省份、253个地级市。微博也成了中国最大的政务信息公开平台。目前,在微博上注册蓝V的政务微博数量已经达到13万,还和阿里云合作进行过一场着名的庭审视频直播。哪场?你懂的。
对于云和端的关系,胡晓明认为,“端”解决了服务获取的便捷性问题,“云”则在后端实现了业务流的无缝衔接和信息资源的共享。这可以提升政府部门的服务能力和工作效率,开头提到的挂号就是例子。“杭州电子政务”则是智慧城市的典型样本,运行在杭州电子政务云之上的浙江政务服务网,被誉为互联网上的政务超市。所有行政机关就像在淘宝网上开店,不光把行政权利清单晒出来,而且每一个行政权利的事项都在线运营,大众可以投诉咨询,9000多个事项可以在线办理。
至于腾讯,关系链的威力不可忽视。有位朋友说,他看好腾讯,如果正好老婆说要交水费,微信里就能直接办了。类似的场景还有很多,马化腾举例也是用的场景,关键就是看腾讯到底怎样把生活服务无缝的嵌入到微信中。
其实,无论拼数据还是拼场景,美好的前景都是一样的。到底谁会赢?还是那句话--天下武功唯快不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