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与信息化的“互联网+”机遇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更新时间:2015-05-06

   在“互联网++”时代,工业与信息化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在日前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主办的《工业和信息化蓝皮书(2014-2015)》研讨会上,各方专家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重点指出,在“互联网+”时代,要强调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工作,同时,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存在着攻防两个方面,关键核心技术设备、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的自主可控是保障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的前提。

  知识产权和人才支撑攸关

  倪光南认为,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要特别强调知识产权和人才支撑。拿手机来说,中国手机产业的产业链较为完整,在世界范围内,竞争力也较强。但智能终端操作系统还有一定差距,基于安卓定制的操作系统有10多家企业,但实力都比较弱。相信如果做好顶层设计,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对人才的强有力支撑,中国的市场、技术是可以支撑形成世界第四大操作系统的。

  关于工业发展的态势和特点,倪光南表示,在工业机器人、深海油气资源钻探与开发装备、OLED显示、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生物医药等为主的产业里,其产业规模、技术进展、区域布局、产业化动态都在世界范围内比较领先,这和我国重视这些产业的信息技术自主创新与人才支撑的政策是密不可分的。

  倪光南指出,我国应保持这一良好的传统,继续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统筹规划,发挥政策的宏观引导作用,优化资源,合理布局;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优质平台,组织行业内重点企业、科研机构对各自领域中的关键技术进行集中攻关,突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在各关键技术环节拥有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知识产权;完善资本市场建设,努力打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鼓励企业并购重组,通过资源的重新整合打造出具有规模、技术优势的行业内领军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示范作用,扩大本土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通过政府采购、“首台套”政策、税收减免、价格补贴等举措帮助自主产品打开销路,为自主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产业规模未来几年将逐步加大

  倪光南指出,在2014年,尽管面临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但是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总体运行平稳,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进出口小幅下降。在国家一系列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推动下,电子信息产业布局逐步优化,区域间差异日益缩小,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效果。通信设备、电子器件、家用试听行业表现突出,其中通信设备制造业更是成为带动行业增长的主要力量。未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将继续呈现小幅震荡上扬态势。

  中国互联网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高新民也表示,当前我国信息化发展已经进入基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和活跃创新的新阶段,信息化仍然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力量,它影响着经济、社会、文化、政府、军事等各个领域。中国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广将进一步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相融合发展。

  高新民强调,我国电子政务在发展的第一阶段成绩显著?熏但转型迟缓?熏导致问题不少。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应该是从部门型转向协同型?熏支撑行政改革;从政务信息公开到开放数据;从以机构为中心逐步转向以公民为中心;从传统IT转向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从政府包办转向PPP模式。

  信息化时代网络安全不可小视

  在工业与信息化日益紧密相连的同时,网络安全问题带来的威胁日益突出。高新民表示,网络空间安全应该提升至国家安全高度。

  高新民认为,我国应该以2014年世界网络安全领域的新情况、新动态和新进展为着眼点,通过对政府网络安全管理、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网络安全审查、网络安全产业发展、全民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我国网络安全进展等方面内容的系统梳理与分析,总结提炼出对网络安全领域的研究与发展方向。

  倪光南也表示,网络安全的战略地位已在全球形成普遍共识,世界各国纷纷加快战略推动步伐,加紧增强网络军备力量,我国也应该要求共同参与互联网国际治理,以应对日趋激烈复杂的网络空间竞争。因为未来的网络安全威胁将更加严峻,安全情报将更加重要,网络攻击将威胁国家安全,网络安全将面临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