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根本上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认识问题。“互联网+”要成为自觉行动,首先要破解的就是认识问题。记得刚从事信息化工作时,领导说,信息化需要明白人;信息化急不得,慢不得;信息化常做常新。如今回味起来,这简洁的几句话,的确道出了信息化的内涵。
需要明白人,讲的是,信息化需要有正确的理念。比如,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方式方法的解构和重构,没有一把手万万不行。信息化是扁平化——进入互联网时代,不仅人与人之间没有了距离,人与物、物与物也将没有距离,思维逻辑没跟上维度的变化万万不行。信息化是效率化、便捷化——信息的交流共享,快捷而又简单,这是信息化的题中应有之意,信息服务企业要学会加减法,没有把简洁的界面呈现给用户万万不行。信息化是进程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从1.0乃至无穷,没有求新的意识万万不行。信息化是虚拟化——通过信息的裂变或聚变,不断生长信息触角,实现虚拟价值,没有新价值观万万不行。信息化是基因化——信息化理念要植入而不是附加,其结果是随思随想,所思所得,没有发自内心,由然而生万万不行。
急不得慢不得,讲的是信息化是有规律性的。摩尔定律(微处理器的处理能力大约每18个月翻一番),贝尔定律(计算能力不变微处理器的价格和体积每18个月减少一半),吉尔德定律(带宽的增长比计算能力的增长至少要快3倍),梅德卡夫定律(网络价值与网络结点的数量平方成正比),设定了信息化的发展路线。从低阶迈向高阶,脚步大了会摔跤,小了也会失去平衡。人类的思维有时“跑得比兔子快”,过早地把幻想付诸于实践,那一定会吃苦头。本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就是一个印证。那时网络无力,网民不多,互联网公司边玩概念边讲故事,最终露出了马脚。当然倒下的并非一无是处,它们成了可贵的铺路石。而眼下,宽带普及、下一代互联网、网民数量、运算能力等万事俱备,“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若不把握机遇,或只盲目跟风,难免会犯“自闭症”,失去共通的语言,乃至变成新一代的信息难民(这里的难民也可以是企业或机构)。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被动跟跑,其竞争力会快速流失,必然处处被动,处处挨打。
常做常新,讲的是信息技术总是以加速度前进,信息化总是以新的面貌出现。一方面,信息技术渗透到其他行业或技术,使之创新不断。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催生信息产业,以用促新。两股力量循环往复,使信息化精彩纷呈,形态日异。连马云也自叹:“还没有搞清楚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来了,还没有搞清楚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来了。”“互联网+”更可以变化万千,但是无论如何变化,还是姓“信息化”。对于新概念既要善于学习,又要善于吸收,还要善于归根,否则容易把别人搞乱,也会把自己搞浑。
信息化多少有些抽象,很多人嫌费劲而远之。其实,信息化也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所谓“大道从简”,悟到了,信息化便不在话下。当然做信息化明白人,也得有几个要求。
第一,精学。信息化具有哲学属性,须用哲学的态度来学,既有宏观又有微观,既有对立又有统一,并善于归纳总结提升,善于形成指导工作学习的理念。要充分了解信息化元素(网络、资源、技术、产业、应用、安全、人才、规范等)以及新业态的内涵和关系。比如,从生态角度来研究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下一代互联网,进而关联、系统、融合、准确地把握和组织信息化的生态学特征。
第二,敢想。互联网时代是众包、众筹、众创、众需的时代,真正缺少的不是资金,不是技术,因为那些都可以从扁平的空间中获得,最为可贵的是智慧的创想。这种创想可以是一人的,也可以是众人的,创想可以引发无数的创造。信息化是版本式的,站上一个新平台,对于原先的存在可能会引发巨变,甚至颠覆。所以,创想本身是一次革命,要有舍旧求新的勇气,不能让过往成为未来的羁绊。
第三,有为。信息化需要有担当。比如,对于企业家,CIO是当仁不让的,CIO是新一代企业家的特质,不敢当CIO的企业家企业最终会抛弃他。互联网时代,CIO不是技术专家,而是善于把企业放上互联网(互联网+企业),点亮共享智慧的战略者。未来的企业可以不在乎规模,但一定在乎智慧,虚拟价值可能远远超越实体价值,关键在敢为。随着信息化的微化,个人信息化必将打开另一个微空间,那时,每个人都是信息化的战略者,自主、自如、自由、自在地吸纳智慧,展现价值,而放弃信息化的权利,无异于把人生交与他人。从这一点讲,做信息化的明白人不仅重要而且必要!
(作者系福建省经信委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