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中谈技术创新:组成产业联盟 避免各自为战
来源:新浪网 更新时间:2015-05-13

       “中国新兴产业论坛”作为科博会的重要活动于2015年5月13日在北京召开。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与信息化部原部长、党组书记李毅中出席并演讲。

  在谈及技术创新时李毅中表示,要以骨干企业为龙头,组成产业联盟,开展行业共性的技术攻关。他说,多年来企业各自为战,甚至有些企业还互相保密,所以低水平重复,延误了时机,浪费了资源。他建议相关部门协会要组织引导搞这个行业共性技术的攻关。

  他对企业各自为战举例道,最典型的就是电动汽车的电池技术,电动汽车的技术核心就在电池上,而我们的电池的指标还是很落后的,无论是能量密度充电时间,延续的路程的公里数,都比较落后,所以影响了电动汽车的商业化和市场化。但现在企业都在各自攻关,没有组织行业的攻关这是典型的例子。

  以下为演讲实录:

  李毅中: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企业家、各位朋友,这次论坛讨论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的新机遇。我想就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新技术、新业态讲几点粗浅的体会。

  第一要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这是我们工业经济的两项紧迫的任务。大家知道当前由于深层次的问题、结构性的矛盾,和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形势交织叠加,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比较大。

  有句话叫做:旧力趋弱、新力降生,我赞成这个说法的。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在弱化,但是我们新兴产业产生新的动力正在发生,正在发展。我们正处在转型升级的这个过渡期。因此它有挑战,也有机遇。

  我介绍两个数据,一个从我们结构调整的成效来看,新兴产业的发展它的效益好于传统产业。比如去年的数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增加值增幅是8.3%,但是高技术产业增长12.3%,高出四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的增长10.5%,今年一季度继续保持了这个好的态势,一季度当然工业的增加值的增幅又下来一点6.4%,但是这个新兴产业是11.4%,高出去5个百分点,这是一组数据。说明我们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它的发展速度比工业要快。

  另外一组数据从工业经济的总量构成来看,统计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多少呢?说法不一样,大概只有12%。高技术产业、高技术的制造业,制造业的比例有多少呢?17%,这个数据说明了,尽管战略性产业、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发展速度比较快,但是在这个总量里边还是处于很少,不到20%。

  再举几个例子,比如新能源汽车,这个产量是成倍的增长,但是它们产量只是全国全部汽车产量的0.5%,很少一点点。发展很快,但是总量还很不够。就是我们发展迅猛的网上购物,它的量也只占全部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所以这两组数据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加快发展,必须同时发力。马上要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实际上也是制造业的发展规定了九项任务,你打开看看也是包括了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两个部分。所以正像总书记所说的,调整存量和优化增量要同时并存。

  我们现在全国有九十多万亿的工业资产,这是六十多年积累起来的,这九十多万亿工业资产是我们的存量,要通过技术改造,技术进步注入活力,让它升级换代。当前可以说它仍然是创造财富的主要源泉,但同时要大力加快对新兴产业、对先进制造业的投入,不仅发展得要快,而且要让它总量要增加,在我们工业制造业的比例要增大,成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引擎。因此无论调整存量,还是优化发展增量,都要依靠创新驱动。当然创新驱动包括内容很广,科技、产品、管理、组织模式和商业模式等等几个方面。

  第二我说一说新技术是新兴产业的灵魂,首先要掌握攻克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哪些是新兴产业呢?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早已形成共识,各地在竞相发展。中国制造2025提出先进制造业十个领域,这十个领域大家都知道,我不重复了。它是新型战略性产业在先进制造业的展开细化,当然还应该包括现代国防科技装备,毫无疑问发展新兴产业首先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没有新技术就没有新产业。

  如何来攻克掌握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呢?一次要分三个层次加大科技攻关。大家知道在国家这个层面原来是十六项重大科技专项,新进的加入了一个新的项目就是航空航海发动机,应该说十七项。十二五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仍然需要在十三五全面突破。这十七项突破了,我们发展新兴产业的关键技术就基本掌握了。

  第二个层次是要以骨干企业为龙头,组成产业联盟,开展行业共性的技术攻关。这个说实话本来是我们的优势,但是实事求是讲多年以来弱化了,企业各自为战,甚至有些企业还互相保密。所以低水平重复,延误了时机,浪费了资源,就相关部门协会要组织引导搞这个行业共性技术的攻关。最典型的就是电动汽车的电池,电动汽车的技术核心就在电池上,而我们的电池的指标还是很落后的。无论是能量密度充电时间,延续的路程的公里数,都比较落后。所以影响了电动汽车的商业化和市场化。但现在企业都在各自攻关,没有组织行业的攻关这是典型的例子。

  第三个层次是企业侧面,主要是在生产制造中有一些难点进行技术攻关。这个我们也有传统,企业里面广大员工积极参与,我们有传统、有经验也有创新,但是不客气地讲,现在仍然有不少企业比较浮躁,他不专注,不重视技术攻关,应该端正发展战略。

  第二个方面就是科技成果要在研发上下工夫,只有用了才能进入市场,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国科技科研成果转化率是多少呢?说法不一样,大概估计有30%,发达国家是60%到70%。所以研发成果要变成工程设计,变成实体项目,生产的样品要变成产品、商品,创新成果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据反应,我也听到我们科技业一些朋友反应,他们不少的研发成果在国内得不到重视,因此不得不去到国外去,然后再输入进来,走了个曲线。专利得不到保护,转让得不到应有的转化。缺乏平台,缺乏资金的支持,尽管国家有政策,但是企业还是不太愿意用,不放心。这说明我们在体制和机制上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完善。

  应该大力倡导发挥制造业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应用机制,产学研相结合,我认为应该加一个“用”字,至少在制造业的研发创新应该是产学研用相结合。这个道理很简单,产和用不完全是一回事,你飞机制造公司你生产的飞机是民航用、空军用。中国航天航空科工集团你生产的导弹是二炮用,二炮是你的用户,因此这个用户要参与研发、设计、制造、销售以及维修等这个全过程。现在大家说工业4.0,共同一点就是消费者和顾客要全过程的参与,所以有个性化订制啊,有重包设计啊,大众创新啊,至少我们制造业的应用机制应该加一个“用”字,产学研用,要组织科学家、专家、金融家沟通协调,吸收用户自始至终参与全过程,实行大众创新、重包机制的新业态。

  第三个创新要继续加大投入,我们国家投入战GDP2%,距离发达国家3%还少了一点,但是不算少了,但是我们总量大,绝对数是1.2万亿,要改进完善方向和办法。既要加强管理,严格规划,又要适应创新的特点,因为它是创新,它不同于一般的行政工作。所以这个资金的使用啊,应该适合创新的特点,给他们提供宽松的环境。

  现在我看正在改进,问题是企业的研发投入不足,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只占主营业务收入的0.9%。这跟国际同行比,是差得很远。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先进的企业,比如华为他的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8.9%,不算低。但他的同行美国的思科是14%。微软[微博]是14.6%,有差距了。比如东风汽车(10.41, 0.95, 10.04%)是2.1%,而日本丰田是3.6%,德国大众是5.2%。就说明我们国家即使是先进的企业,和国际同行比起来还是少。至于其他企业差距更大了,应该逐步加大企业的研发投入,这样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和产品的演进。

  第三个问题我想说说,实施互联网+制造业行动计划,实现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现制造强国的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它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推进智能制造。它的行动计划我们可以形象地表述为互联网+制造业,怎么个+法呢?最近我们政协也到一些企业去调研,一个题目叫制造业怎么来转型升级,互联网怎么加制造业你?

  我体会到第一是数字化的研发设计。目前我国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52%,也不算低。2025年规划要提高90%。这样进一步推进数字化方针模拟,就没有必要搞小型装置了,搞仿制模拟,三维静止描述,超高算,大数据库提高我们研发的水平和效率。

  第二是制造过程的数字智能控制。比如这个流程式的制造业它的生产线我们现在这个自动化的水平还不是智能化的水平,自动化的水平大概是54%,一半多一点。进一步实现数字化智能控制,从自动化向数字化提升,提高效率,实现本质安全,增加制造的柔性。一些关键工序、制造设备的数据控率更低了,只有22.8%,2025年要提高到80%,要推广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69.400, -1.55, -2.18%),采用3D大人,实现精准制造,提高劳动生产率。三是电池信息技术贴入我们产品里,尤其要重视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和电控组合电的研制,采用国际标准,解决工艺和材料两个难点,改变大量依赖进口的状况,时间关系不举例子。我们很多重要的基础的零部件、元器件和电控组合件依赖进口。有些行业甚至主要是靠进口。

  第三个是服务系统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利用工业互联网发展现代智能物流、电子制造,实现社会化和专业化的供应链和销售网还要用这个工业互联网远程监控、远程维修等等,由此产生的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更加高效便捷,还能降低成本。依托大数据进行市场分析,可以使我们产品创新更加科学准确,更为敏捷对路。

  耽误大家的时间,讲的不当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