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专题部署综治平安建设信息化工作
来源:陕西省政法网 更新时间:2015-05-25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省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中省关于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的意见,近日,我市结合实际,由综治委牵头,联合网信、发改、科技、工信、财政、公安等部门,制定印发《全市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建设)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全市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综治平安建设信息化水平、奋力推动全国创优工程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明确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意见》指出,加快推进综治平安信息化建设是积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新趋势的必然要求,是不断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要,是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提升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和平安建设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深化建设平安安康、巩固提升“两率两度”、创建全国综治优秀市的基础工程。《意见》强调,加强综治平安建设信息化建设,要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宗旨,以提升综治平安建设工作效能为核心,以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信息化手段为支撑,整合现有信息化建设资源,建立综治信息化网络体系,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利益诉求,促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智能升级,提升深化平安建设的核心战斗力,不断增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推进法治安康、平安安康、和谐安康建设上台阶上水平。

明晰思路办法和工作原则。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分级建设、安全可靠”的建设思路,建立健全市、县区、镇办、村社区四级综治信息化网络体系,切实将信息化延伸到综治平安建设各个领域。工作推进中要遵循四条原则:一是整体规划、分级负责,按照全省统一规划布局,由市级有关部门审批立项、制定方案、加强指导,县区、镇办、村社区各负其责,分级抓好综治信息化系统建设。二是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按照全省试点工作计划安排,确定紫阳、岚皋2个县为省市第一批综治平安信息化建设试点县,先行开展综治信息化系统示范建设工作。三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依托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提供骨干网络资源,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各自权限共享共用系统信息、视频资源,实现数据信息系统、视频传输系统互联互通。四是功能齐全、安全可靠,以综治信息化“9+X”系统模式为基础,加强对特定功能模块的深度应用,全面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努力做到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安全同规划、同设计、同实施。

突出两大工作重点。一是加快推进综治信息数据系统建设,以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为载体,以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为依托,建设覆盖市、县区、镇办、村社区的综治信息化网络体系,切实加强社会服务管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公共安全体系、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等综治平安建设工作的信息化应用。二是逐步推动视频指挥调度系统建设,依托视联网技术资源,建设覆盖市、县区、镇办、村社区的视频指挥调度系统,实现视频会议、远程调研、视频接访、重大矛盾纠纷提级会商、群体性事件远程指挥处置等主要功能,逐步推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转型升级。

抓住六个关键环节。一是加强实有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化应用,依托人口基础信息库,建立信息采集、更新、共享和校核机制,探索“以房管人、以证管人、以业管人”的信息化服务管理新模式,为解决流动人口医疗、就业、居住、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信息支撑,促进农村流动人口市民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信息化应用,建立各类特殊人群基础信息库,健全完善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刑满释放、社区矫正、吸毒人员的动态跟踪管理,对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实时监测预警,对闲散人员、重点青少年群体、有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行为人群的信息采集应用,以信息手段促进各项服务管理措施落实。三是加强社会组织服务管理信息化应用,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和社团法人基础信息库,逐步形成登记审批、日常监管、税务稽查、违法审查、信息披露、公共服务、行政处罚等各个环节信息共享机制,并逐步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延伸推行,切实促进各类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四是加强社会矛盾排查调处信息化应用,建立健全社会矛盾排查信息网络和预警体系,充分运用综治信息系统做好劳资纠纷、医患纠纷、环境污染、交通事故、征地拆迁等引发的突出社会矛盾的信息采集、统计分析、台账管理、分流交办、综合研判、结果反馈、考核督办等工作,完善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化解处置机制。五是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信息化应用,进一步推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信息化改造升级,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联网和应用,发挥其在侦查破案、决策指挥、治安管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健全情报信息收集分析和综合研判机制,加强对重大案事件的预警分析、社会治安状况的监测评估、重点人员的动态研判,提高预防打击违法犯罪、防范化解社会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将信息化建设拓展延伸到交通、消防、危险物品、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生态、网络等安全监管各领域,逐步推动食品药品生产、流通、消费全程监管业务的紧密协同和数据共享,提高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推动物流寄递业实名信息登记制度,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提升防范和打击利用物流寄递渠道从事涉毒、涉恐、涉爆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进一步推动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信息共享共用,提升重大危险源管理和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预警、监管监察、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加快推进应急维稳保障信息化工程建设,提升应急维稳信息预测预警通报、综合分析研判和决策指挥支持能力。六是加强基层综合服务管理信息化应用,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建立健全社区网格划分和网格管理员队伍机制,推广“一网办”、“一网通”服务管理新模式,确保综治信息化系统运行与网格化管理深度融合,切实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和精细化水平。

强化五项工作保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党政主导、综治协调、部门参与、社会协同的思路,市综治委会同市发改、工信、公安、科技、财政等部门共同推动市级综治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各县区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本地区综治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综治委办要切实履行好牵头抓总、决策部署、组织协调、指导实施、督导推动等职能作用,及时研究解决系统建设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协作配合,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加强人才支撑,按照分级建设的思路,要积极组建综治信息化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机构,聘用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综治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负责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明确对信息数据、视频数据的分级管理、实时监控、信息汇总、对策建议、业务管理等职能职责,切实为信息系统高效有序运行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三是加强经费投入,要把综治平安信息化建设项目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施项目化运作,及时立项审批、加快推进建设;要把建设资金、运维保障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合理安排综治信息化运维管理机构人员办公场所,保障运维机构正常运转;要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综治信息化建设,发挥通信运营、科技信息服务等企业、事业单位在技术、人才和信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优势,切实提高综治信息化建设水平。四是加强机制保障,要尽快出台基础信息实时采集、动态录入的实施办法,加强对各类基础信息要素的采录、维护和管理,做到数据全、信息准、情况明;建立信息数据互联共享机制,采取法规规范、政策引导、行政协调、技术支持等多种手段,统一规范信息技术标准和业务工作流程,实现系统网络互联互通、信息数据共享共用;建立健全定级备案、等级测评和安全建设保障机制,规范工作流程,确保信息安全。五是加强督导考评,要把综治平安信息化建设作为综治平安建设考评的重要内容,层层纳入综治领导责任制考评的目标任务,逐级夯实工作责任,逐一明确主管领导、承办部门和具体责任人,切实加大督查督导和考核奖惩力度,确保综治平安信息化建设稳步扎实推进,为加快推进社会治理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开展创建全国综治优秀市、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奠定坚实基础。(安康市委政法委  陈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