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山深水港构筑我国首个“离岸港口”辅助区
来源:文汇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本报讯昨天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传出消息,洋山港开港近1个月来,保税港区已连续运转通关集装箱10万余标准箱。作为我国第一个“离岸港口”的配套物流园区,芦潮辅助区一期工程已在1平方公里土地上拔地而起,东北亚国际物流的枢纽中心雏形初现。

 “一根扁担两头挑”,这句话形象比喻了洋山港一期工程的3大组成部分——深水港区、东海大桥、芦潮辅助区,由于港区在岛上,辅助区在陆上,形成了“离岸港口”特殊形式。洋山港的建设者大胆创新,在“离岸”的芦潮港,建设集港口辅助、口岸查验、多式联运、信息枢纽、物流增值、配套服务、自由贸易为一体的辅助区。

  据承担工程建设的上海同盛物流园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介绍,已经建成的芦潮辅助区一期工程包括辅助作业区38万平方米、危险品作业区6万平方米、口岸查验广场17万平方米、口岸查验区15万平方米和上海深水港商务广场,均位于实行“境内关外”政策的洋山保税区内。区内运用的通关新模式、枢纽多式联运、数字信息化等研究成果,在国内具领先水平。

  备受关注的保税港区通关,运用了创新模式。首创“提前报关,无人卡口,X线扫描,验箱放行”的快速通关和查验模式。在辅助区的集装箱卡车通关主卡口,记者看到,17个海关卡口无需人工监控,当集卡到达卡口时,卡口上4个摄像头会自动拍摄箱号等全貌,传输到监控系统,与海关数据进行对比,对比无误立刻放行,如有问题卡口显示屏会显示请集卡去查验场地,整个过程只需10秒钟!而在查验区,主要通过X射线扫描查验,只有特殊情况下才需人工查验,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

  除通关新模式外,配套物流园区内还辟有铁路中心站和内河港池,可以形成枢纽多式联运,数字港城信息库等信息化手段也一应俱全。约2500平方米的检验检疫大厅和海关报关大厅格外宽敞,针对洋山港远期1500万标准箱的规模而设计。科技含量很高的危险品作业区还采用了自主知识产权软件,国际领先。

  昨天,来自交通部、市信息委、港口管理局、口岸办等部门的专家在“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芦潮辅助区建设评估会”上一致认为,芦潮辅助区的建设做到了“积极创新、功能齐备、技术领先”,为上海实现“十一五”规划中加快上海深水港物流基地建设的目标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