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审计精神文化的特点
来源:光明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审计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中的一种行业文化,既源于中华文化,又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中华文化的特征。审计文化同样也包含物质、制度、行为、精神等不同层面。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审计精神文化对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文化层面产生着重要影响。

  审计精神文化对行为文化的制约较为明显。如一个心中时刻牢记手中权力由人民赋予的人决不会姑息包庇挥霍贪污国家财产的腐败分子。审计精神文化甚至对物质文化也有某种程度上的影响。总之,审计精神文化在审计文化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它虽然具有形而上的、隐性的特征,但在现实生活中,可以通过各种审计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表现出来。

  审计精神文化作为一种行业文化,虽然源于中华文化母体,并与其他行业文化同为中华文化的子系统文化,但是仍具有自己的文化特征。据笔者的初步探索,审计精神文化的特征有以下五个方面:

  其一,精神独立,排除干扰,坚持真理。众所周知,审计的灵魂在于独立性。因此,作为审计人员,必须具有独立的精神、独立的人格。审计人员不能当变色龙、墙头草,察言观色,看领导或客户的脸色行事,惦量权衡自己的利弊得失;或发表意见随大流,不敢得罪人。审计人员必须排除权、情、利等因素的干扰,敢于坚持真理、坚持原则,勇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大胆揭露问题。

  其二,廉洁自律,无私无畏。审计作为国家一种最高的经济监督、评价和鉴证活动,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廉洁自律、正身守道。审计人员必须有崇高的人生目标及价值取向,对于物质生活应该淡泊知足,生活严谨,不该拿、不该吃的决不伸手;与其浊富,宁比清贫,甘于奉献。俗话说,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软。审计人员只有廉洁自律,才能做到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志在奉公,无私无畏。

  其三,执法守法,客观公正。审计作为专司经济监督的活动,依法审计是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因此也是审计人员最重要的职业理念之一。依法审计具有两个向度:一是指向审计客体,即审计人员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判断被审对象的经济活动是否真实、合法,是否有效益。对违法行为必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二是指向审计主体,即审计机关和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必须严格遵纪守法,规范自己的审计行为,一切按照法定的程序办理,力求避免随意性,更不允许以权谋私,徇情枉法。客观公正是审计人员履行职责时的基本价值取向。所谓客观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以事实为依据,真实反映情况,尊重事实,实事求是。所谓公正就是对有关事项的调查、评价和判断,既不掺杂个人的好恶和主观意愿,也不受被审计对象的干扰和左右。

  其四,嫉恶如仇,敢于碰硬,为国为民,舍身忘己。国家审计机关和人员监督的对象主要是政府各部门、国营企业单位和各级官员等。因此,在审计工作中必须嫉恶如仇,勇于同不法官员作斗争。无论你官多大、社会地位多高、后台多硬,只要你在经济上违法乱纪,审计人员必须有浩然正气,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正由于国家审计对象的特殊性,审计人员很容易招致不法官员的打击报复,特别是对一些铤而走险者进行监督,甚至会遭到杀身之祸。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忠于人民和国家,不计个人得失,敢于碰硬,不怕打击报复,直至为了神圣的事业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审计人员如能这样,就能以正压邪,使贪官污吏闻风丧胆,不敢以身试法。

  其五,勤勉尽职,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审计中常用的查帐法、盘点法、比较分析法等都要对大量的会计资料,如会计报表,账簿、凭证、实物进行核对审查,其工作相当繁杂琐碎,工作量很大。随着经济工作的日益复杂化和不法分子作案的手段愈来愈狡猾隐蔽,审计工作的艰巨性也日甚一日。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有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必须时时刻刻想到一个小数点的失误,一件蛛丝马迹的忽略,都可能招致审计工作的失败,给党和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使一些不法分子逍遥法外。

  在文化的四个层面中,精神文化是最难改变,也是最难形成的。因而当代中国审计精神文化的形成和完善任重而道远。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待于全民族和整个社会的努力。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改革开放后的巨大经济建设成就已雄辩地证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人民强大的思想武器,在审计精神文化层面的形成中,将发挥主导作用。而中外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应汲取的精神宝库,是构建中国审计精神文化所不可缺少的因素。

  要建设和完善中国审计精神文化,途径不少,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但最基本的大致有三条途径。

  其一,不断学习和提高自我修养。我们不仅要学习审计理论、法律法规和科学技术,还要学习哲学、政治、文化、历史等知识,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思想觉悟。在不断学习的同时,我们还可借鉴古人的自我修养方法,如孔子的“吾日三省乎吾身”,孟子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朱熹的“慎独”等。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审计人员要通过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实现道德的自我完善,为建设审计文化和扭转社会风气作出应有的贡献。

  其二,建立制度规范。审计精神文化必须经过长期潜移默化而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制度的规范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价值观、道德、伦理等的形成往往需经过约束、遵守、承认、接受、内化至自觉的历程。在制度的规范下,习惯成自然,久而久之,外化的约束就会内化为审计人员的心理定势,从而转化成审计精神文化。

  其三,重视舆论引导和宣传教育。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大众传媒已成为舆论引导和宣传教育的极其重要的工具。在舆论引导和宣传教育中,使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产生巨大的带动效应;还要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的无穷威力;表彰先进,揭露和批评落后,发挥舆论的强大监督作用。(作者为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