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物流全面推行信息化实现智慧物流
来源:西北信息报 更新时间:2015-06-23

去年底,某大型网站曾做过这样一个调查:选出你最熟悉的陌生人。结果被大家亲切称呼为“快递小哥”的快递员以近八成的投票率稳居榜首,打败了换锁匠、保安、杂货店大姐、便利店小妹等众多行业的从业者。可以说投票结果既令人吃惊又合乎情理。我们经常见到快递员风尘仆仆的身影穿梭在大街小巷,而高校门口、写字楼、小区里是他们最常见的驻扎点,管中窥豹,作为联结虚拟和现实世界的纽带,作为互联网+物流的末端从业者,他们的忙碌真实地反映着互联网给物流行业带来的巨大变革。

智慧物流是大势所趋

“我想,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肯定了物流快递等新业态快速成长,同时也提出全面推进物流快递的发展。物流行业与互联网的结合正式进入国家顶层设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超过210万亿元,快递业务量接近140亿件,跃居全球第一大快件国。其中很大一部分业务来自电子商务的贡献,2013年整个快递行业增长率达到61.8%,其中电商对快递行业贡献高达70%以上。像顺丰、“三通一达”这样的大型快递公司,其在北上广一线城市的分拨中心日均处理快件数约100万单,其中85%来自淘宝、天猫、京东、唯品会等这样的电商。

从最初通过邮局寄给亲朋好友的信件、包裹到如今便捷的网络购物、网络速递,物流快递成为我们的“手”和“脚”,越山跨海行千里路帮助我们体验互联网带给生活的便利。电子商务行业的高速发展,迫切需要预制相配套的电商物流体系做支撑。而从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物流业本身是一个产生大量数据的行业,在货物流转、车辆(航班)追踪等过程中都会产生海量的数据。通过互联网技术,快递企业掌握大量的数据信息,并进行分析、发现和预测,以此来提升企业的服务水平,促进快递企业转型升级,由注重单一的快递服务向注重客户体验服务转型已成为物流业发展的新高地。2013年,阿里巴巴、银泰联合顺丰、“三通一达”、宅急送以及相关金融机构共同宣布“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简称CSN)项目正式启动,合作各方共同组建的“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同时启动“中国智能骨干网”项目建设,这是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自动化技术等技术在国内的大规模商业实践。据菜鸟对外发布的公司战略,菜鸟网络计划首期投资人民币1000亿元,希望在5-8年的时间,努力打造遍布全国的开放式、社会化物流基础设施,建立一张能支撑日均300亿(年度约10万亿)网络零售额的智能骨干网络,目标是“让全中国任何一个地区做到24小时内送货必达”。在远期,CSN将不断完善其物流信息系统,并向制造商、电商、第三方物流开放,可以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建立服务于整个“生态系统”的供应链管理体系,整合商流、物流、信息流,实现大物流发展战略。

粗放的传统物流急需升级转型

“现实情况是我国虽是物流大国,却不属于物流强国,物流业发展太粗放。”陕西省交通运输协会秘书长贾晓炳说,全国大约有超过1000万家大小不等的企业,而这些物流公司大部分都属于传统物流,行业内近50万亿元的产值只能实现60亿元的利润。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根据世界银行的物流能力指标(LPI),我国物流能力领先于其他“金砖国家”及与我国有相似资源的亚洲国家,但明显落后于主要发达国家。我国社会物流费用占GDP比重为18%,是美国8.5%的2倍有余,物流成本明显偏高。提高物流企业利润,同时降低客户物流费用,成为行业最迫切的问题。总体滞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贾晓炳介绍,与“互联网+”形势下的智慧物流相比,传统物流功能太单一,目前仍然以仓储、运输为主,不能提供有效的系统化物流服务。全国范围内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尚未完全形成,枢纽建设滞后,不同运输方式难以进行合理分工和有效衔接,沿海和内陆集疏运体系不配套,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信息不共享,交通运输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不高,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海铁联运比例不到2%(发达国家已达20%)。“一些物流需求不旺的地方盲目大量兴建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造成闲置,而北、上、广等物流需求旺盛的区域物流企业面临拿地困难。”“同时地方保护、部门封锁比较严重,工商、税收、土地、交通等方面存在一些阻碍和限制分支机构设立和经营的问题。”

“比如近期全国普遍滞销西瓜的问题,物流方面完全可以助瓜农一臂之力,可是信息不通畅、联动不及时,瓜农的损失有可能还会扩大。”贾晓炳表示,当前的社会是以信息化为基础的,传统物流缺乏信息作为支撑,只会被社会淘汰,物流与制造业、农业、商贸联动不足,物流速度慢、成本高、渠道不畅、模式陈旧已经成为制约制造业由大变强、解决三农问题、商贸服务和电子商务持续发展的瓶颈。没有信息化的系统,传统物流的管理水平也很难符合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另一方面,传统物流缺乏资源整合能力,现代社会强调绿色环保,传统物流无法做到整个产业供应链的整体掌控,低效高耗能的运输方式带来的不仅是环境污染,还有物流成本的提升。公路、航空、铁路、水路等运输方式的资源、能源、土地等消耗和大规模排放问题突出。无效运输、不合理运输、过度包装等问题严重;超载、超速造成的严重人身安全和货物损害事故经常发生,给企业和国家带来重大损失。我国依赖“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低效益、低科技含量”的传统物流运作模式难以为继,需要利用新技术、互联网思维、模式创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打造物流的“升级版”。(记者房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