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信息交换共享平台接入率达80%以上,行政审批项目100%可在网上申请及查询结果,实现全市光纤入户覆盖率100%,城镇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M以上……东莞市政府日前发布《东莞市建设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实施方案》(下称《方案》)透露以上重大利好消息,提出明年东莞将初步建成全市统一的人口、企业、空间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库。
着眼未来,智慧城市已成为信息化建设之大势,很多城市已明确将智慧城市列为信息化规划的重点。东莞此时跟进,紧紧抓住这次创建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为契机,不仅有助于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应以电子政务信息工程的推进,着力解决民生领域的问题,以回应公众对政府改革的呼声。
智慧城市意味着信息化应用的繁荣。电子政务无疑是智慧城市的基础范畴,也将为智慧城市的建设起一个加速器作用。回望东莞改革历程,结合东莞正在深入进行的简政放权,推行电子政务所勾勒的正是政府与时俱进、深化改革挺进深水区的重大举措,彰显了城市管理者谋求制度性改变的勇气。
电子政务的现实意义,正在于催逼政府职能部门提升行政能力与管理服务水平,使其更适宜于东莞深刻的经济社会转型;规范政府运作,使其更加制度化、法律化;也有助于明确权责清单,落实简政放权、转变职能、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之行动。
从改革所期许的效果来看,电子政务及智慧城市的推进,将促使东莞经济发展呈现新面貌,推动社会管理更便捷高效,行政改革里程更清晰。更为长远来看,电子政务所节约的是社会时间,所带来的累积效应,并不是抽象的数字所能形容的。它有助于激发社会生活中潜伏的创新活力,提高经济领域的创新能力,特别对于许多民营企业而言,更是形成万马奔腾活力涌流。
政企要分开,政事要分开,政社要分开,是中国社会多年盼望的改革内容所在,而电子政务的落实,行政审批的100%网上申办,正是政府从包办社会事务到服务社会巨大进步。所谓行政管制放开一分,社会活力活跃十分。法无限定即可为,行政审批实行网络申办审批,也就进一步压榨了权力寻租的空间,为企业和个人投资自主拆除了可见的藩篱。
权力受到制度改正约束,社会必将充分发育,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也将迎来发展的好时机,也有助于搭建起经济发展促进的平台。进一步从体制机制上最大限度地给各类市场主体松绑,充分激发企业和个人创业积极性,对于东莞的经济社会转型,对于其转型发展的动力供给,从而客观上有益于东莞的社会建设,有利于民生改善。
由此观之,东莞的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构成了一个严谨的体系。行政审批手续的简化,为个体与企业都提供了便利,行政机关单位也得以扭转形象,回归服务之本真,从而赢得社会的认可。简政放权释放活力,减少社会财富增进过程中的沉没成本;而权力下放,真正节约了社会财富,做到了惠民便民,切实发挥为人民服务功能。这一切,是对利益格局的调整,是真正落实转变政府职能,创建服务性政府的有效举动。
因此,不论是电子政务的推进,还是智慧城市的试点,我们所面对的,正是一个繁花次第开放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