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新加坡信息化建设模式推动三亚城市管理
来源:南方日报 更新时间:2015-08-13

 
  新加坡信息化建设的特点与模式

  新加坡信息化推动城市管理从规划、实施和事后评估方面都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1、新加坡信息化建设历程

  新加坡的信息化建设分为四个阶段,自1980年开始,每十年为一个阶段。第一个十年实现了全社会的电脑化;第二个十年实现了城市信息互联互通和数据交换与共享;第三个十年实现信息与应用整合;2006年开始新加坡启动了“智慧国”计划,通过“创新、整合、国际化”,最终实现改造传统的经济为新型的信息化知识型的经济体系,提高国家和全社会的竞争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2、制订信息通信技术蓝图和电子政务规划

  过去三十年,新加坡共制定了六项目标明确的全国ICT蓝图,这些规划既是新加坡创造经济奇迹的重要推动力,也是促进信息化和电子政府发展的有效促进剂。在此同时,新加坡共编制了五个电子政务的总体规划,来支撑这些全国ICT蓝图。政府也是一个信息通信技术应用的关键领域,许多信息通信技术的创造举措都由政府带头。2006年新加坡启动的“智慧国2015”计划,利用信息与网络科技提升七大经济领域,即数码媒体与娱乐、教育与学习、金融服务、电子政府、保健与生物医药科学、制造与后勤、旅游与零售。

  3、信息化系统工程建设的监督与管理

  新加坡信息化系统工程项目建设需要经过需求分析、总体规划、系统设计、系统设备选型、招投标、系统工程实施、系统运营管理与维修保养七个重要的环节。“智慧岛”所建设的集成平台和应用系统同时具有在使用中可持续性的完善、改进、提高的能力,只有通过这种具有可持续和不断完善提高的能力,才能使得新加坡能够在各个领域应用中,充分发挥其功能和效益。为此信息化系统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招投标、项目管理、工程验收进行统一的规范化和专业化的监督、监管、审计、验收、培训等。从而使得新加坡的信息化建设完全处于有序的可控状态之下。

  4、新加坡信息化建设遵循“四统一”原则

  IDA在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信息化系统工程建设具有顶层规划、底层设计、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交换等特点,为了满足这些特殊性的需求,必须遵循“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开发”的建设原则。其成功经验,就是在统一部门(IDA)领导下形成强而有力的执行力,统领协调政府各部门及社会公共资源,有效建立信息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交换的机制;统一所涉及顶层平台及各行各业各领域业务平台的规划和应用系统的设计,制定统一的信息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交换的标准;统一组织业务平台及应用系统,以及系统集成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交换通讯接口的开发,避免了同一业务平台及应用系统的多头多厂家重复开发的建设。

  新加坡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和成果

  新加坡电子政务总体上呈现出“决策慢、行动快”的稳健发展格局,因此新加坡尚未有信息化项目失败的案例。

  1、集中建设三大数据中心

  新加坡政府用了十多年的时间,于2000年建成了全国统一的人口、土地和组织机构三大数据中心,并根据规定在政府机构间进行信息共享。

  人口数据中心由内政部(类似我国的公安部门)牵头建设。该中心存储新加坡公民、新加坡出生证持有人及永久居民的个人资料,包含20个数据项(UIN、姓名、性别、种族、生日等),这些数据在多达40家公共机构共享,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使用权限。20个数据项均有责任主体实时维护,通过直接更新中心数据库、 然后通播各相关部门进行同步更新。比如公民需修改通讯地址,可在警岗完成一站式更新。

  土地数据中心由内政部土地局(类似我国的国土局)牵头建设。该中心存储有新加坡国土资源数据资料,包含30多个信息层(如地籍号码、路名、建筑、公共设施、地形图等),从超过15家土地数据供应机构收集数据,与50多家土地数据订用机构分享数据。

  组织机构数据中心由会计与企业管制局(类似我国的工商局)牵头建设。该中心集中存储企业提交的数据,除提供给政府机构间共享外,也可向企业提供定制的信息服务。

  2、“一站式服务”的信息体系

  新加坡政府提出“多个部门,一个政府”口号,从用户(公民、企业)的需求出发,将政府机构所有能以电子方式进行的服务整合在一起,根据用户需要调整、整合、再造政府的业务流程,提供“一站式服务,一站式体验”。通过Singpass(一个公民身份证信息绑定一个互联网账号,类似于国内CA认证)等项目,公民无需知道有关事务具体在哪个部门管辖,就可以轻松获取商务、税务、法律法规、交通、家庭、医疗保健、住房、就业及社会保障等“从出生到死亡全生命周期”需要的所有政府信息和服务。为方便民众使用电子政务的服务,新加坡在学校开设大量课程让学生掌握必备的IT技能,设立了80多处电子公民好帮手网点,对使用电子政务有困难的公民,提供使用指导和帮助。在企业领域,通过实施电子采购、网上业务许可证、贸易通关系统等项目,大幅度提高了企业登记注册、提交商业计划、营业执照申请、贸易通关等事项办理的效率。

  三亚城市管理信息化的建议

  1、制订持续而可行的信息化计划——网络政务计划(2016—2018)

  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科学合理的进行信息化规划是重中之重,新加坡政府的信息化规划持续、连续、操作性强,对于三亚制订类似规划很有参考价值。在目前全市“两网一中心”(电子政务外网、无线三亚公众网和云港数据中心)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土一张图、12301(12345)管理平台、多规合一信息平台、数字城管等重点应用项目为基础,以向公众提供一站式的互联网业务办理服务和数据公开为核心,制订三亚信息化3-5年计划。

  2、建设面向民生的政务服务重点项目

  信息化业务要坚持“面向民生、需求导向”的原则,以便利百姓为目标、以服务于精品城市建设为宗旨。依托目前我市正在建设的“两网一中心”项目,启动“2+2”信息化重点项目,第一个“2”主要是服务民生的项目,包括面向居民和社会公众的一站式居民服务网、政府数据公开两个服务项目;第二个“2”主要是提高行政效率,包括支撑服务项目与日常政务的基础业务系统、大数据处理分析平台。

  三亚市居民服务网

  建设全市统一的居民服务网,将现有的由各局分散提供的网上办事服务,例如社保查询办理、交通违章查询处理、低保金登记领取、婚姻登记、企业注册、游客投诉等各类为民业务整合,同时,根据需求紧迫性和使用范围的差异,再与各类部门业务对接开发一批可在互联网上办理的政务服务。将这两类服务结合,在统一的居民政务服务网站上向全市居民和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务。此外,建立统一的居民认证系统,为一站式的居民服务网和其他各类网上服务业务的身份认证服务,方便群众使用网上政务服务,也有利于统一的数据收集。

  三亚市政府数据公开项目

  数据公开是政务公开的延伸,也是政府向服务型转换的内容之一。上海、广东、贵州等省市已经开始了有效的尝试。利用各部门的基础业务系统和后面提及的大数据处理分析平台所采集整理的数据,经过脱密处理后,向全市居民、企业和其他社会公众提供数据服务。数据公开将极大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推动本地产业的发展,提高民众获得信息的能力和生活幸福指数。

  基础业务系统

  基础业务系统在我市并不完善,很多部门还缺乏管理其基本业务的信息系统。旅游、交通、商务、食药监等领域的基础业务系统要优先和尽快建设。我市国土局的一张图系统是各类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化系统的基础,已经有了较扎实的基础。可以借鉴新加坡的做法(onemap系统),在现有基础上通过新建成的政务外网实现一张图系统的全市共享,纳入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并将三亚市政设施依托GIS编号入库(如古树大树、灯杆、监控点位、井盖等等)为我市数字城管等其他业务管理系统提供地理信息支撑。

  大数据处理分析平台

  要打破各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形成全市统一、共享的政务数据库。数据和看得见的服务一样,也是城市管理的产品。要结合建设重大信息应用系统,加快实现数据统一收集和共享,建设大数据分析平台,利用大数据为城市管理服务。

  3、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数据库

消除“条块分割”和“信息孤岛”现象,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推动城市服务与管理五大基础数据库(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基础数据库、空间地理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和审批证照库)建设,充分发挥已建成数字城管系统平台作用,全面覆盖网络化公共服务,将城市部件编码推广到全市各单位统一使用,所有政府公共设施进行编号入库,依托3S(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有效定位解决问题。

  4、加强流程优化和机构重组,使信息化发挥实效

  信息系统发挥作用需要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机制,包括对管理机构和管理流程的重组。信息化改变了政府管理的效率和模式,传统的机构、人员和流程需要统筹调整,才能发挥信息系统的作用。一定要避免信息化系统和实际管理两张皮的状况,否则将造成信息化建设投入和人员投入的重复浪费。

作者单位:三亚市科技工业信息化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