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来源:南方日报 更新时间:2015-08-14

   8月13日召开的全省重点改革工作交流会上,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自贸办、省工商局4家省直单位和深圳、佛山、东莞、中山、清远等5市作了经验总结和交流,为各项改革在更广范围内进一步推广打下基础。

  ●南方日报记者 黄颖川

  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

  改革政府对企业投资的管理方式,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是我省深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去年以来,省发展改革委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积极推进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清单管理,加快构建市场开放公平、规范有序,企业自主决策、平等竞争,政府权责清晰、监管有力的企业投资管理体制。

  省发改委副主任黎明透露,广东是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第一个也是全国唯一的企业投资项目清单管理试点省份,这是我省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落实国家批复试点要求,我省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清单管理制度落地实施。

  当中包括出台《广东省企业投资项目实行清单管理的意见(试行)》以及企业投资项目准入负面清单、行政审批清单、政府监管清单三份清单;启用新备案系统提高备案效率;在惠州市、中山市、顺德区、南海区、广州空港经济区管委会推动企业投资项目清单管理试点;优化审批流程推行并联办理;构建协同监管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

  黎明称,自今年3月1日启用新的备案系统以来,截至7月底,全省共办理备案项目3964个,项目总投资7572亿元。备案效率大幅提高,手续大大简化,如中山市将投资项目审批时限从300个工作日压缩至55个工作日。

  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

  今年以来,省科技厅以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

  省科技厅副厅长叶景图介绍,首先是研究制定系列配套科技创新政策。目前,我省已制定出台可落地、可操作的7项实施细则,包括《激励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试行方案》《关于科技创新券后补助试行方案》《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后补助试行办法》《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投资及信贷风险补偿资金试行细则》《创新产品与服务远期约定政府购买试行办法》《关于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试行办法》《经营性领域技术入股改革实施方案》。

  同时,组织实施激励企业创新普惠性政策。今年3月以来,省科技厅联合省财政厅先后出台了《广东省激励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试行方案》《广东省省级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在继续落实高科技企业认定税收优惠、研发费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基础上,新增设立企业研究开发补助资金。

  其次,制定实施支持创新平台建设引导性政策。通过创新产学研结合方式和科技发展模式,推动一大批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上半年共认定新型研发机构126家。

  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

  省自贸办主任郑建荣介绍,围绕《广东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中的重点发展领域,国家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15个配套文件,省市各部门出台了近20项支持配套文件,推动广东自贸区多项改革取得进展。“自贸试验区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有效提高行政效能,激发市场活力,有效服务实体经济。”郑建荣称。

  如深化投资管理体制及工商登记改革。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外商投资管理体制运行顺畅,率先推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向在区内注册的企业核发使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并向2.3万户企业发出电子营业执照,企业登记办证1天内可办结。

  如深化行政审批及行政执法制度改革。据悉,广东自贸区大力推进简政放权,22个省直部门向3个片区下放了第一批60项省一级管理权限。南沙取消67项行政审批事项和43项备案事项,审批事项减少了37.6%,审批时间压缩57%,市场准入前置审批事项由101项压减为12项;前海蛇口制定并发布了行政权责清单,调整、取消、合并了一批行政审批事项;横琴初步完成了行政权责清单的编制,梳理了包括9个部门的150项行政审批、92项行政服务和1171项行政执法事项。

  又如创新电子政务及政府大数据服务。广东自贸区加快电子政务建设,自贸试验区电子政务系统已进驻省网上办事大厅,并制定了自贸试验区大数据应用平台的技术方案和工作方案,初步建成企业专属网页通用版。推行电子办税服务,实现企业所有涉税事项网上办理,提供24小时自助办税服务,核准类税收优惠事项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一类企业出口退税审批时限缩短至2个工作日。集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大数据分析、园区监控系统等于一体的智慧前海云平台一期项目启动建设。

  商事制度改革

  当前,广东全面推行商事制度改革得到了国务院的肯定。

  据悉,今年7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将广东商事制度改革作为全国第二次大督查发现的20项地方工作典型经验做法之一,并予以了通报表扬。统计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721.9万户,注册资本金150791.1亿元,比2014年初分别增长24.0%和69.3%,全省市场主体总量以及内资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户数5项指标均稳居全国第一。

  省工商局局长朱泽君介绍,下一步,我省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抓出亮点,防控好风险点,大力推进“一二三四五”工程:一是建立一个目标——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二是抓好两支队伍:一支队伍做好窗口优质服务、一支队伍做到依法文明办案;三是明确三张清单——公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列明行政许可审批清单、建立政府部门监管清单;四是营造四化环境——营造便利化、法治化、信息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五是形成“政府引导、部门监管、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五新格局。

  变“多证多号”为“一照一码”,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目前,工商总局已同意我省在9月1日先行全面推行。

  深圳:权责清单改革

  通过“清单革命”,目前深圳正在全面推进政府“自我革命”,为打造廉洁高效服务型政府建设一流法治城市、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基础。

  深圳市委秘书长郭永航介绍,在编制权责清单工作中,深圳围绕“清权、减权、限权、晒权”的要求,即把清单编制与推进简政放权相结合、与强化工作责任相结合、与理顺事权关系相结合、与规范办事流程相结合、与突出廉政风险防控相结合。权责清单编制后,政府职权更清晰、办事流程更简捷、部门责任更明确、权力运行更规范、行政监督更有力,实现了政府“自我革命”。

  郭永航介绍,当前权责清单改革仍是重中之重。下一步深圳将继续将深化权责清单制度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作为改革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完善行政职权运行流程图,规范行政裁量权,建立市、区两级政府权责清单动态管理体系,编制党委部门权责清单。

  中山:社会与民生改革

  当前,中山市正着力推进创业、投资、办事、户籍、法治、文化、就学、社保、就医、治安和生态等10多项群众认可的社会与民生改革,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效。中山市委书记薛晓峰说,切实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红利,力争走在全面深化改革时代前列。

  中山市切实加大投入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保障。一是不断做大“蛋糕”。去年中山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5∶1,全省最小。二是切实分好“蛋糕”。中山市创新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将城乡公益事业和基本公共服务全部纳入市镇两级公共财政预算,并规定每年新增的公共财政支出九成以上用于民生保障,市财政用于民生保障的支出比重从2003年的45.67%上升到2015年的75%,成为社会与民生改革的有力支撑。

  中山市在改革中意识到,作为地市一级,处于承上启下的中观层面,要将中央和省委宏伟改革蓝图和决策部署转化为地方的具体举措,必须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防止“中梗阻”导致改革走偏走样。

  此外,中山市还勇于创新,大胆试点探索,在每年部署市级改革要点之外,积极争取了62项中央和省改革试点,并在镇一级开展了51项改革试点。

  亮点

  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先后召开6次会议,审议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等35份重要改革文件,明确了相关改革的任务举措。截至目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前14次会议审议并正式印发、需要地方制定贯彻实施意见的共39项,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已经审议通过31项,其余8项也在按计划起草和报审。

  截至目前,我省全面深化改革2015年工作要点布置的298项改革任务已经全面铺开,基本完成150多项;我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重要举措2015年工作要点布置的150项改革任务有序推进,已基本完成60多项。

  截至目前,纳入我省2015年改革试点台账管理的161项试点已启动107项。围绕推动自贸区建设、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管理3项重点改革任务,建立改革工作联系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