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佛山:互联网基因融入城市血液
来源:南方日报 更新时间:2015-08-21

    今年9月,当国内外IT业、制造业巨头赶赴佛山参加中国(广东)国际“互联网+”博览会时,将能近距离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另外一面。

  提起佛山,人们首先会想到什么?工业,影响力遍布海内外的巨大工业生产体系。8876.10亿元,这个庞大的数字,仅仅是佛山今年上半年完成的工业总产值,但却超过很多地级市去年一年的总量。制造业,一直是佛山最抢眼的风景。

  激昂澎湃的工业力量主导了佛山过去30年的城市发展,推动了一座座工业园、专业镇拔地而起。佛山也因此在全国范围内长期扮演着一个“实体经济大户”的角色。

  然而,一个常被外界忽视的现实是,在佛山的产业、城市发展中,信息化、互联网的创新应用多年前已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多个细分领域,佛山的互联网、信息化建设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从城市建设到社会治理,从交通医疗到政务服务,从环境保护到安全生产,“互联网+”的创新应用已在佛山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随着中国(广东)国际“互联网+”博览会的筹办,一座以人为本、充满智慧的“云端之城”正在加速成长。

  撰文:赵越 策划:何又华 林焕辉

  20年前已引领信息化风潮

  “互联网+”基因一脉相承

  佛山早期的发展战略与“互联网+”战略不谋而合。2010年佛山市已提出,将以信息化提升城市化,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并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智能治安等,加快迈向信息社会。

  以实体经济发达著称的佛山,在互联网应用方面,多年前已呈现出前瞻眼光。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1996年其已成为全国第一个开通因特网接入节点的县级市,次年成为全国城市信息网络服务系统建设试点市。到2000年,南海成为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前来参观学习的单位不计其数,其中就包括昆山和无锡。

  2002年,江苏无锡有关部门的考察组到当时还是县级市的南海参观学习,并于此后形成考察报告,“南海已建成了全市互通的骨干光纤网,电信光纤接入网和电子政务网均已连接全市250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光纤,户户可上网”。

  “政务信息化”在当时还是个新鲜词汇,这份报告注意到了佛山的优势:“以市政府(注:时南海为县级市)为核心建立了政务信息网络系统,市各行政单位和大部分镇区都建立网站并逐步与政府网络中心相连,形成电子政务体系,并已通过‘中国电子政务示范工程试点市’立项评审。”

  佛山信息化、互联网发展的另一重要节点是2010年,该市出台了《四化融合,智慧佛山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推动信息化、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的融合。同年的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该市将以信息化提升城市化,既要积极推进电信网、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加快物联网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又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和措施,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智能治安等,加快迈向信息社会。

  今天看来,这一战略为“互联网+”行动计划打下了良好基础,对佛山影响深远。以佛山市禅城区为例,该区提出建设“四化融合、智慧佛山”示范区,并在省内首个提出发展智慧型产业的高科技园区。此后,世纪互联佛山智慧云计算数据中心、鹏博士电信传媒集团华南区总部、泛珠三角浪潮云计算中心等龙头企业相继落户当地,使其产业结构为之一新。

  此后,作为全球“智慧城市”的重要推动者,IBM将佛山确定为2013年全球“智慧城市大挑战”中国大陆地区唯一的入选城市。IBM专家团队认为,佛山具有特殊的基础和禀赋,不仅可能先人一步取得成就,更能为其他城市的民生建设和产业转型树立范例。

  另一方面,佛山历年来注重对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化水平综合排名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电讯传输网络、计算机数据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基础网络已覆盖全市,综合通信能力不断增强。到2014年,佛山全市网民绝对规模已超过520万,90%企业实现了光纤入户改造,100%行政村实现了光纤到村工程。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佛山正掀起新一轮信息化建设高潮。今年5月,佛山市政府宣布,到2016年佛山将在公共场所建成3万个免费无线接入点,可实现60万人同时上网。

  从城市管理到惠民服务

  “互联网之手”改变生活

  互联网技术深深渗透进佛山的城市建设、治理理念中,成为佛山升级城市环境、提升城市价值过程中的重要力量,悄然改变佛山人的生活。

  多年积累形成的信息化硬件优势,正是佛山如今推动“互联网+”战略的底气所在。在此基础上,互联网技术和理念,深深渗透进佛山的城市建设、治理中,成为佛山升级城市环境、提升城市价值过程中的重要力量。

  “隐患排除了”,走在自己负责的网格片区,南海网格巡查员黄祝林在手机APP上勾选了“没问题”,并拍照上传。此前这里一家维修店因存在消防安全隐患被要求整改,这个信息被巡查员上传到数据库。通过社会治理网格,这个消防隐患得到了最快的确认和处理。

  去年,佛山市南海区成立了全国首个区级数据统筹局,借此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实现数据统筹共享。今年该局开发的“社会治理网格化平台”正在全面推广。

  借助“社会治理网格化平台”的推进,南海正探索数据统筹深度参与下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郑磊认为,“社会治理网格化平台”背后所进行的数据统筹实践,实现的是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南海意图解决的是中国电子政务领域一个普遍问题,其思路具推广意义。

  “互联网+交通”也在悄然改变佛山人的生活。在佛山市顺德区,当地人已习惯了智能交通工程带来的便利。从2013年开始,顺德启动智能交通一期工程,利用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全方位调控管理区域内的道路交通,在主干道路逐步形成行车“绿波带”。在新技术下,车辆通过协调控制的交叉口时,实现机动车通过3或4个连续绿灯,平均概率为70%,大大减少司机等红灯的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顺德区和乐从镇2013年就已跻身住建部公布的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根据住建部的意图,就是要通过试点探索、总结、提炼创新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创新手段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服务民生,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佛山城市管理的“互联网之手”甚至已延伸到水上交通的管理中。笔者从佛山海事局获悉,该局通过自主研发的内河水上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已实现掌控全局水域的电子巡航等电子监管功能,无论船舶卡在桥底还是船只碰撞导致溢油,海事人员均可从水上交通智能管理系统收到自动警报,并通过系统远程指挥处置险情,速度大大加快。

  医疗领域的互联网应用,让更多普通市民受惠。“现在去医院看病,我们再也不用起早排队,提前几天用微信预约就能搞定。”市民李小姐说。由佛山市卫生局打造的官方微信“健康佛山”于2013年底上线,实现了市内各大医院微信预约挂号,流程简单方便,一分钟内即可完成,目前已经成为市民中非常流行的挂号途径。

  食品安全也是佛山探索“互联网+”的民生领域之一。佛山多个市级“菜篮子”基地出产的农产品已可实现这样的模式:在超市里,市民用手机扫描蔬菜包装上的二维码,就能清楚了解蔬菜的生产基地名称、播种时间等,食品安全信息一目了然。这正是佛山“互联网+”以人为本风格的具体体现。

  “互联网+政务”影响深远

  “一门式”改革获广泛关注

  透过互联网技术审视“一门式”改革,其与佛山2014年起开始的“建设人民满意政府”行动紧密相关。佛山明确提出,将通过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能,促进政府依法、民主、科学治理,激发和增强市场和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

  “互联网+”战略犹如一棵大树,与佛山在城市、民生领域的应用相比,当地在“互联网+政务”方面的举措难度更高、影响更大,堪称与“互联网+制造”相提并论的主干之一。

  不久前的7月下旬,省长朱小丹来到佛山市禅城区石湾街道行政服务中心,调研“一门式”政务服务情况。他肯定佛山市“一门式”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所取得的成果,要求省和各市认真学习借鉴佛山市的经验,真正做到“一门”在基层,服务在网上。

  在石湾街道行政服务中心可以看到,当地以信息化手段打破了部门、层级、区域行政界线,已实现一个窗口办理282个审批事项,70%的办理申请件可当场即时办结。禅城是佛山市“一门式”的主要探路者,去年9月,这项改革在该区启动试运行。

  禅城区行政服务中心主任黄捷玲说,以往群众办事,不同的事务要在不同的部门专业窗口办理,甚至需要来回往返不同的服务大厅;改革后,禅城把原来分散在社保、人社、社工部等大厅的业务合并到“一个门”,并可在任一窗口办理。市民将不再需要往返奔波、重复填写资料和多次排队。

  部门之间资源难共享、业务难协同和系统难互通是改革的难点。为此,禅城“一门式”综合信息平台通过后台系统跳转、对接等技术,将分散的审批服务系统连结整合在一起,实现了多部门间业务协同办理和信息互联共享,办事平均缩短了6.5个工作日。

  透过互联网技术审视“一门式”改革,其与佛山2014年开始的“建设人民满意政府”行动紧密相关。佛山提出,将通过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能,促进政府依法、民主、科学治理,激发和增强市场和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

  “一门式”改革还将带来更多便民惠民的想象空间。为方便市民办理业务,禅城区在各服务项目引入了高拍仪、二代身份证读卡器,将群众办理事项过程中经常性、重复性提交的材料拍照、扫描并沉淀入库,建立基于居民身份证号为索引的历史信息检索和共享机制,从而形成了一个动态、实时、真实的数据库。

  家在禅城区的好姨一家三口住在廉租房,当好姨来到社区居委会申请低保救助时,工作人员从数据库中了解到她的女儿正在读大学,符合助学救助的申请条件,在办理低保救助的同时也为她的女儿办理了助学救助,“之前也了解到政策,但腿脚不方便跑不了部门,现在在社区全部办好,方便多了。”好姨说。

  佛山的“互联网+政务”改革已在国内引发了广泛关注。今年7月初,央视新闻联播用时长超4分钟剖析佛山“一门式”改革,讲述广东省如何运用“大数据”等信息手段推进简政放权,探索“互联网+监管”的政府治理新模式,引起广泛关注。

  而8月12日,国家信息中心专家组到佛山市考察禅城“一门式”改革情况并举行研讨会,与会专家表示,“一门式”改革模式是落实中央简政放权精神的具体实践,对全国有借鉴和推广意义。一门式’改革是‘互联网+政务’的必然趋势,禅城改革找到了简政放权的路径。”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说,在打破部门“信息孤岛”实现互联互通之后,“一门式”有望推动智慧政府的实现。

  在这次会议上,佛山市委书记刘悦伦表示,佛山市委、市政府已决定今年9月份佛山各区要推开自然人“一门式”改革,在12月底推开法人“一门式”改革。

  佛山率先探索“互联网+安全生产”“互联网+环境保护”

  用信息化手段

  编织两张“民生网”

  两张“互联网+”的大网正在佛山两大领域铺开:一张网将探索破解企业安全生产问题,另一张网则覆盖佛山的大气、水、土壤环境。

  环保与安全生产是各地普遍面临的热点问题,作为工业大市的佛山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正因如此,今年当地积极以“互联网+”探索新路,希望为广东探索出一条新路。

  今年佛山在全省率先探索 “互联网+安全生产”。5月,该市启动了安全生产“三大行动计划”,包括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政策宣讲行动计划、“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重点行业安全生产指引行动计划。

  今后,佛山将建立从市到村的四级“非现场监管中心”以及推出“掌上安监”移动系统等,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手段,率先为全省安全生产监管开出“新方子”。

  具体来说,佛山将建立“非现场监管中心”,借助互联网手段整合市、区、镇(街)、村四级资源,让政府和企业在安全生产上互联互通,同步实现政府信息流向企业的“无遗漏”传达,以及企业情况流向政府的“无盲区”反馈,以此双向打通安全生产的信息“经脉”。

  佛山市市长鲁毅说:“我们必须以‘互联网+’思维和手段来破解安全生产监管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提高监管透明度,提高企业履行主体责任透明度,全面提升监管的有效性。”

  佛山也是“互联网+环保”领域的先行者。今年6月,佛山市就“互联网+”环境保护工作行动方案征求意见时提出,未来将整合现有环保数据,完善建设佛山“互联网+”环境保护体系,形成“互联网+大气”的“天网”大气管理系统、“互联网+水”的“水网”水环境管理系统和“互联网+土壤”的“地网”土壤环境管理系统。

  对环境进行更精细的监测,是佛山“互联网+环保”的主要目的。以“天网”为例,佛山将建设基于云计算架构的PM2.5云监测平台,大规模部署PM2.5云监测节点,配合城市现有的环境监测站点,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佛山“互联网+”民生关键词

  家庭服务

  佛山市在此前发布的“互联网+”行动计划中提出,将发展互联网家庭服务。具体包括加快建设智慧社区,优化家庭服务供给能力;推进家庭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整合家政、保姆、钟点工、搬家、保洁、维修、家教等各类家庭服务资源;加快推进佛山市市民网个人网页建设等。

  交通服务

  佛山市计划,将构建技术统一、内容丰富的重点车辆安全监控管理信息平台,通过对全市城市车辆行驶进行统一标准监控和精确定位,以及对车辆发生的事件进行分类,完善信息采集体系,实现车辆安全监控管理信息的采集精确化、传递网络化和监督管理实时化。

  卫生服务

  佛山市还将发展互联网卫生服务,建立实用共享的佛山区域智能卫生信息系统。加快建设以佛山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的佛山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佛山区域医院信息平台等。


  教育服务

  佛山市计划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变革教与学方式,加快校园数字化建设,实现教育信息资源深层次的共建共享。建设“数码学习港”,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公民自主学习的网络学习平台。

  治安服务

  佛山市提出,将推进城市治安和公共安全系统建设,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对各类图像和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分析和调用,建设城市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城市治安管理的统一调度,构建“听得见,看得着,查得到,控得住”的城市立体防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