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国家发展改革委财金司负责人
来源:中国改革报 更新时间:2015-08-27

合力攻坚 更好更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访国家发展改革委财金司负责人
 记者 李韶辉

    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做出了部署。去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加快信用体系建设的目标、步骤、重点和举措。这项工作的进展如何?下一步推进的重点在哪里?如何进一步发挥好舆论引导的作用?《中国改革报·信用中国》新闻周刊创刊之际,国家发展改革委财金司负责人就上述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越是改革

    越要加强信用建设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企业无信,难求发展;社会无信,人人自危;政府无信,权威不立。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既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也是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的客观需要,不论是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还是对社会治理创新,乃至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强化信用意识,规范市场主体信用行为,充分发挥政府在完善信用制度、改善信用环境中的作用,努力在全社会倡导和培养诚实守信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也多次专题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并就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构建信息共享机制等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各部门、各地方在推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201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与中国人民银行共同牵头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务实推进各项工作。通过3年来的努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顶层设计已经初步形成,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不断完善,覆盖全社会的信用记录正在逐步建立和应用,信用建设在市场监管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逐步显现,全社会文明诚信水平不断提升。

    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开始驶入快车道。初步梳理,可以归纳为“五个突破”。一是建立了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意味着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了统一的“身份证号”,这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技术基础的重大突破;二是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在转变政府职能、推动简政放权的总要求下,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制度的指导性文件,这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职能定位的重大突破;三是组织力量建设了“信用中国”网站,作为第一个政府层面向全社会推出的信用体系建设窗口,6月1日正式开通运行,当天点击率超过120万人次。这是拓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传播渠道的重大突破;四是建设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建立了部际信用信息共享交换网站,目前已接入了36个部委,这是打破“信息孤岛”的重大突破;五是推动对失信行为实施联合惩戒,继去年中央文明办、最高人民法院等8部门,对俗称“老赖”的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合惩戒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税务总局等21个部门共同研究出台对失信纳税人的联合惩戒措施。最近又联合39个部门,将出台对工商领域失信企业开展失信行为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并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出台对上市公司、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失信行为的联合惩戒措施,这是大幅提高失信成本、减少社会失信行为的重大突破。

    这位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的这些重大突破,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各部门各地方各行业密切配合、加强协作的共同努力。事在人为,有机遇抓不住不行,有机遇不会抓不行,有机遇抓不好也不行。可以说今年上半年我们就是抓住了机遇、用好了机遇,使得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系列重要举措落了地,见了成效。

 多措并举

    着力实现全面提升

    这位负责人指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没有一个完备的信用体系作为支撑,就会增加改革成本,削弱创新能力。越是深化改革,越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越是要加强信用建设;越是简政放权,越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越是要加强信用建设。政府部门要有政务诚信,市场主体要有商务诚信,社会民众要有社会诚信,司法部门要有司法公信。

    谈及下一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重点时,这位负责人表示,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迎来了难得的机遇。国家出台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地方又积极探索并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人民群众热烈期盼,市场机构积极参与,这些都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速创造了良好条件。下一步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三大突破、四大领域、五大平台、六大举措”。

    “三大突破”,这是在上半年五大突破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攻坚克难的三个努力方向。一是全面实施社会信用代码制度,确保10月份实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二是建成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制度,为信用信息共建共享,特别是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和“信用中国”网站建设提供保障。

    三是普遍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切实提高失信成本,强化联合惩戒的威慑力和影响力。

    “四大领域”,这是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这位负责人强调,社会信用体系涉及经济社会各个方面,政务诚信是关键,商务诚信是重点,社会诚信是基础,司法公信是底线。一是加快推进政务诚信建设,对省(区、市)和地方政府信用状况开展大数据评价和预警;将信用建设作为一项固定内容纳入到文明城市建设;推动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不断提升政府公信力,建设“信用政府”。二是深入推进商务诚信建设,重点做好三件事,即信息公示、红黑名单和联合惩戒与激励。三是加强社会诚信,大力鼓励、推动个人征信系统的建设与运用。人民银行已经要求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四是大力推进司法公信建设,在惩治失信被执行人的同时,加强司法人员的信用基础建设,建立信用档案。

    打造“五大平台”,这是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一是完善“信用中国”网站,实现一站式查询,确保及时动态更新,使之成为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总窗口”。二是加快建设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力争10月底前建成运行,实现各领域信用记录信息归集共享。三是创建一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将其打造成为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工作载体。四是培育一批优秀的信用服务机构,积极推动信用服务业发展,建立征信机构和从业人员信用记录,今年要把已注册的70多个征信机构和申请的8个从事个人征信业务的征信机构培养好、建设好。五是组织开展信用文化建设和教育培训示范项目,打造一批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诚信文化宣传和教育品牌,营造浓厚的社会诚信氛围。

    “六措并举”,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制度。一是以“信用中国”网站为载体,面向社会公开信用信息。二是以内部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为载体,推进信用信息目录、信息标准建设和各类信息归集共享。三是实施行政部门的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7日双公示”。四是建立企业信用承诺制度。五是结合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六是运用大数据对企业信用状况评价和预警。

  十大支撑

    夯实责任务求实效

    谈到进一步发挥信用体系建设的支撑作用时,这位负责人指出,要务求实效,通过一些实实在在的举措,解决十个方面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信用体系建设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政府职能转变中的突出作用,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

    一是支撑简政放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动有关部门充分运用大数据和信用建设手段,实施市场监管大数据应用示范工程,全面建立事前信用承诺、事中信用分类监管、事后信用联合奖惩制度,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市场监管体系。

    二是支撑投融资体制改革,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在推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中,依法充分披露合作项目和合作伙伴信用信息,择优选择诚实守信的合作伙伴,确保各方严格履约。推动有关部门全面建立投资领域中介机构信用记录,纳入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和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对违法失信的中介机构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并实施跨部门联合惩戒。

    三是支撑财政性资金优化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会同有关部门在财政性补贴(补助)资金使用过程中,将申请人信用承诺和信用信息核查作为必要程序,防止虚报冒领等行为骗取财政资金,避免财政性资金流向具有重大违法失信行为的市场主体。

    四是支撑资本市场风险防范,防止线上线下信用风险失控。配合注册制改革,在企业上市、债券发行等领域大力加强信用建设。特别是在互联网金融、股权众筹等新兴领域,加强信用信息披露公示,切实建立相关主体信用记录和有效的信用约束制度,防止形成系统性风险。

    五是支撑电子商务健康发展,规范市场秩序。全面建立电子商务交易主体信用记录,并与其他领域共享,与“互联网+”行动计划相结合,大力推动电子商务领域信用信息的社会化应用。

    六是支撑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引导市场良性竞争。在国有土地出让、招标投标等过程中,推动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相关主体信用记录,纳入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和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并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和其他领域广泛应用。

    七是支撑网络社会治理,净化网络社会环境。开展网站信用等级评价试点,建立互联网领域信用记录和黑名单制度,探索建立网站高级管理人员失信黑名单制度,建立互联网企业诚信“红黑榜”。对网络违法违规行为建立信用记录,纳入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并联合各部门依法予以惩戒。

    八是支撑惠民政策落地,进一步改善民生。重点解决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分配、居民养老等惠民政策领域的失信问题,加快建立信用记录和信用信息核查机制,会同有关部门防范和打击虚报信息骗取政策性民生保障资源行为。

    九是提高青年诚信道德水平,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青年信用体系建设试点,以青年志愿者和共青团员为重点,以正面激励为导向,推动建立青年信用数据库,建立青年信用记录,并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发相关信用产品,对青年在求学、就业、创业、婚恋、融资、消费等方面提供支持。

    十是规范司法执法要求,提高公权力使用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推动建立行政执法领域信用记录。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建立生效法律文书统一上网和公开查询制度,将司法、执法人员徇私枉法行为记入个人信用记录。

 媒体示范

    形成合力释放正能量

    《左传》云:信,国之宝也。诚信是治国的根本法宝,推动信用体系建设,离不开社会舆论氛围的营造。

    这位负责人指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要调动一切力量和积极因素,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合力。包括新闻媒体在内的社会力量,凡是有积极性的,我们都要提供舞台,创造机会。只要是做有利于信用建设的工作,我们都支持鼓励,只有把全社会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进程自然就无可阻挡了。

    这位负责人强调,新闻媒体是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加快信用体系建设的进程中,新闻媒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媒体首先要确立信用观念,构建媒体自身的公信力,真正起到表率和示范作用;另一方面,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报道和舆论监督,引导全社会树立诚信观念,增强信用意识,培育和传播信用文化,营造正面的舆论环境。

    据介绍,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充分利用各类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创新形式和内容,积极开展诚信宣传教育和诚信文化建设,让诚实守信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营造“守信者荣、失信者耻”和“人人关心信用建设、人人珍惜自身信用”的良好社会氛围。

    这位负责人对中国改革报围绕信用体系建设所做的努力表示肯定。他说,今年6月1日“信用中国”网站上线运行以来,中国改革报率先开设了“信用建设在中国”“地方发改委主任谈诚信”等专栏,采用多种形式、从不同视角全方位持续深入报道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新政策新成就,以及各部门各地区各行业的新经验新现象,特别是围绕“地方信用周”“行业信用周”活动,除对地方和行业信用建设的负责人进行专访外,还针对地方典型案例和行业特色样本进行了深入采访和宣传,对营造浓郁的诚信氛围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最后,这位负责人对中国改革报《信用中国》新闻周刊的正式创办表示祝贺,并勉励改革报继续围绕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创新宣传形式,深化报道内容,提升工作质量,特别要运用好新闻周刊这个新平台,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为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增添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