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同时,也决定着战争的技术形态。人类迄今已经经历了三种战争形态——冷兵器形态、热兵器形态、机械化形态,如今,现代战争正向信息化形态迈进。 9·3阅兵将要展出的武器装备,在很大程度上显示出中国国防现代化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具备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能力。
首先,我军夺取制信息权的能力大幅提高。信息化战争中,制陆权、制海权、制空权甚至制天权的夺取,都必须以首先夺取制信息权为前提。制信息权的获取主要依赖电子战和网络战在电磁空间及网络空间的综合运用,即信息获取和传递,主要依赖于在电磁空间施展能力的综合电子战系统;信息处理和利用,主要依赖于在网络空间发威的计算机网络。
此次阅兵预演中,通信装备方阵展示的具有“动中通”能力的通讯车可以使战场信息实时高效地进行传递;无人机方阵中的GJ-1察打一体无人机可以用于攻击敌通讯及雷达系统,是夺取制信息权的重要武器;雷达方队中的LLQ-305雷达是数字式相控阵雷达,具有反应时间短、可靠性高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其探测距离达到了数百公里,对增强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和获取战场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我军全纵深精确打击能力进步明显。现代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系统的超时空指挥能力和近实时远程精确打击能力,使战略指挥可随时介入战术层次,战术打击可以瞬时直接达成战略目标,同时对敌前后方实施全纵深打击真正成为可能。该能力的获取对战场主导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次阅兵展示的远程精确打击武器主要由巡航导弹及弹道导弹构成。射程600公里的“东风-15”弹道、射程1500公里左右的“东海-10”巡航导弹、射程2000公里左右的“东风-21”弹道导弹、射程4000公里的“东风-26”弹道导弹以及射程9000公里的“东风-31” 弹道导弹以及射程更远的“东风-5B”弹道导弹构成了强大的远程精确打击体系,可以携带多种弹头执行从数百公里至上万公里的各种打击任务。
再次,我军体系对抗能力显著增强。信息化战争的作战空间和领域已由传统的陆海空向太空、电磁、网络和认知等空间延伸,并从区域、地面和有形战场朝全域、空天和无形战场全方位扩展。各空间和领域之间形成了网络化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体系关系,呈现出以信息为主导,在水下、海面、陆上、空中、太空、电磁、信息和认知等多维空间进行的体系对抗。换言之,是一体化的武器系统在陆、海、空、天、电等五维一体战场上的对抗。
此次阅兵预演中展出的武直-10暨武直-19武装直升机、ZTZ-99A主战坦克、ZBD-04A步兵战车等装备可用于地面战争;空警-2000和空警-500空中预警机、歼-10歼击机、歼轰-7A歼击轰炸机等可用于夺取和使用制空权;鹰击-12、鹰击-83和鹰击-62反舰导弹可用于夺取制海权,等等。装备性能的提高使得整个装备体系的体系对抗能力得以增强。
最后,我军非接触作战能力发展较快。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以巡航导弹等防区外发射武器和带卫星导航系统的航空兵器为主导的精确制导武器,逐步向多功能、自主化、灵巧化、小型化和智能化发展,能高度精确地摧毁对方战役纵深甚至战略纵深的重要目标,成为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基本打击手段和主攻武器,使远距离非接触作战特别是导弹战成为主要作战方式和样式。
如前所述,“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东海”系列巡航导弹使解放军具备了从数百公里至上万公里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而轰-6K、歼轰-7A等优秀空中作战平台的出现将使解放军进行远程精确打击的手段趋于多元化,非接触作战能力得以较大发展。
综上,笔者认为,9·3阅兵的预演展出的武器装备显示出解放军充分吸收新军事变革的技术成果,已经具备了较强的信息化作战能力。在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趋向复杂的今天,这种能力对维护我国国家安全乃至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非常重要。(马尧,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