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南宁市近年来不断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借助“互联网+”技术,把信息化建设从提升政府自身管理水平向转变政府职能和经济发展方式、更好地服务民生、服务基层延伸,在信息基础设施、电子政务、民生服务、城市管理治理等领域取得成效。
新华社记者邹婷玉 唐荣桂
南宁(CNFIN.COM /XINHUA08.COM)--记者走访了解到,南宁市近年来不断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借助“互联网+”技术,把信息化建设从提升政府自身管理水平向转变政府职能和经济发展方式、更好地服务民生、服务基层延伸,在信息基础设施、电子政务、民生服务、城市管理治理等领域取得成效。未来智慧城市建设还需破解资金短缺、资源整合共享等发展难题。
――“智慧南宁”惠及百姓生活
“买菜最好能知道来源,不然不敢轻易买。”在南宁市人人乐仙湖购物广场,市民周桂一面说一面拿起一盒猪肉走到一台自助终端前“滴”地扫了一下,“看,这是猪肉的产地!”如今,市民们在知名卖场、超市和专卖店等销售环节,就能直接了解食品的来源地。
记者采访了解到,近年来,南宁市加强对蔬菜肉类来源、加工和出售等环节信息的全程监管,打造蔬菜肉类流通追溯体系,实现蔬菜肉类的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系统覆盖市区10家生猪屠宰厂、3家蔬菜批发市场、43家标准化农贸市场、60家连锁超市门店、5家产销对接企业、20家肉品专卖店、9家学校食堂150个流通节点。
得益于“智慧南宁”的建设,南宁市持续谋划和推进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协同服务,为市民提供多渠道、全方位的综合服务。2013年以来,南宁市整合交通、公安、民政、卫生等部门的公共服务信息资源,建设了南宁市市民卡工程。
搭乘公交车、挂号缴费、ATM存取款、转账……如今,越来越实用的功能令南宁市民卡备受追捧。南宁市民卡具有信息存储、身份识别、电子凭证、信息查询和电子支付等功能,可在政府公共管理和城市公用事业服务各领域,如公共交通服务、公共服务、水电缴费、小额支付等实现“一卡通用”。目前,市民卡实现了市区所有公交车乘车、2个社区医院诊疗结算、100辆试点出租车乘车、水、燃气缴费等多个刷卡应用。每天市民卡服务点迎来络绎不绝的申办者,截至2015年上半年,市民卡累计发卡量达100多万张。将来,市民卡的功能还将更为丰富,真正实现“一卡在手,走遍南宁”。
――多领域提升智慧服务水平
一是通信信息基础设施有很大改善。目前,南宁城市光网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村地区行政村光缆通达率97%,有线宽带覆盖率88%,光网宽带覆盖率36%;自然村有线宽带覆盖率80%。3G网络实现了城市地区连续覆盖,行政村覆盖率95%以上。4G网络已基本实现了南宁市区主城区、部分重点企事业单位、部分大型商场、部分高校、以及南宁所辖6县城的中心城区和部分大乡镇的4G网络覆盖,市区4G覆盖率达到98.5%。
二是信息资源共享服务水平有很大提升。建成了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平台横向覆盖全市近200家市级政府机关单位、重点企事业单位,纵向连接自治区政府及12县区,共承载市政府视频会议系统、各部门业务系统等80多个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构建了统一的政务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平台汇集了城市管理类、应急类、工商管理类、卫生医疗类、社会保险类等235个部门专题图层数据,为20多个市直部门及城区的14个系统建设、23项专项工作提供电子地图、遥感影像、地址对比等服务。
三是信息惠民服务能力、社会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除了打造市民卡工程、蔬菜肉类流通追溯体系以外,南宁市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有效地整合了110报警服务台、119火警台、120急救中心、122交通事故报警台、12345市长公开电话、防洪、防震、防空以及水、电、气等公共事业应急救助系统和资源,构建了“统一接警、统一处警、联合行动、快速响应”的应急联动体制机制,实现跨部门、跨警区以及不同警种之间的统一指挥协调,向公众提供紧急救助服务,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提升对市民的智慧服务水平,南宁市还着力打造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旅游……如推进一站式社会管理服务平台及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全面梳理市民“从生到逝”各阶段的社会服务需求,集中和整合各部门为民办事事项,运用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为民办事的一站受理和办结。
――智慧城市建设还需打破“两资”掣肘
记者采访南宁市发改委了解到,建设资金短缺、资源整合共享难等问题是目前制约“智慧南宁”建设的两大掣肘。
首先,目前不仅仅是南宁市,就全国范围来讲,信息资源的高度整合正在成为制约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瓶颈。一是各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孤岛”,且由于部门职责不同、保密需要,资源整合存在较大难度。二是智慧城市建设覆盖诸多领域,目前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建设标准和评估标准等来约束和指导,不同系统之间接口复杂,实现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存在困难。三是每个行业、每个领域都在开展“智慧”应用建设,但由于信息资源没有整合共享,许多项目没有自我造血功能,无法实现运营和管理的长效机制,造成项目的生命力不强。
其次,《“智慧南宁”建设总体规划》(2014-2020年)计划建设的项目达近百个,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近两年南宁市财政每年安排用于智慧城市、信息惠民方面的资金虽逐年提高,但如果过分依赖政府投资,相对于“智慧南宁”建设总投资需求来说,这些资金仍然是杯水车薪。
为破解以上难题,南宁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强化资源整合共享方面,下一步南宁市将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力度,出台资源整合相关政策,从基础数据到业务系统,进行全方位的整合;同时,制订统一的智慧城市数据标准和系统接口协议,扫清各领域、各行业横向和纵向之间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资源共享的障碍,减少重复投资,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南宁市正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对“智慧南宁”建设的投入,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对相关项目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解决资金问题。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智慧城市与电子治理研究所所长周向红日前在“新常态下的民生服务与创新”公益讲座指出,一些传统管理手段在面对新问题时难免被动。近年来公共服务混合机制风头正劲,民营企业、非政府组织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在某些方面不仅能拾遗补缺,而且在一些领域已经超越政府。在建设和运营智慧城市应用项目上,周向红建议采取BCO模式(Build-Control-Operate),即企业构建平台-政府监督-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政府通过招标的方式选定运营商,然后授权给运营商,由其负责具体的项目建设和运营维护;政府在整个项目管理过程中负责监督和协调,并提供政策和设施支持,给予一定的优惠,保证智慧城市的公益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