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互联网+政府治理”的实践经验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更新时间:2015-10-13

         当前,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2014年以来,安徽省亳州市立足政府职能转变,建设网上办事大厅,整合公共数据资源,以“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府治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就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日前赴亳州进行了调查采访。
  四张清单一张网
  在亳州,说到与政府打交道,群众首先想到的就是网上办事大厅。网上办事大厅的动议者、亳州市委书记杨敬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群众办事难的问题由来已久,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将亳州这个尚属于安徽相对落后的城市与大数据相结合,解决办事难题,他们首先想到了网络。而亳州市网上办事大厅就是以政府权力清单为基础,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统筹搭建的集信息公开、网上办事、效能监察于一体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新平台,能够为个人、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提供“一站式、全天候、全覆盖”的网上办事服务,实现向市场放权、为企业松绑、给群众方便的目标。
  在网上办事大厅的主要设计者和推动者、亳州市市长汪一光看来,整合各部门数据,建立统一的政府网上办事大厅平台,首先要弄清在每级政府层面究竟有多少权力和数据资源,必须承担哪些责任,应当提供哪些服务以及如何收取费用,这是建设网上办事大厅的基础。
  2014年8月,亳州市启动权力清单编制工作,并在安徽率先公布市、县两级权力和责任清单。当时,第一批可在网上办理的3307项事项全部入驻网上办事大厅运行。2015年4月,又开展了权力清单“回头看”工作,按照行政许可、申请类行政确认、审核转报、行政给付、行政备案、行政验收、行政年检7类权力来源,将市、县、乡三级政府权力细分为32类19929项,其中可网上办理的有7类5883项,加上为民服务事项1086项共6669项,其中支持在线申办6052项,支持在线预约617项,全部进驻网上办事平台。同时,该市还同步编制了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和行政事业收费清单。
  “弄清哪些事项该上网办理之后,亳州对进驻网上办事大厅的每个事项,制定清晰的运行流程图,然后将所有数据‘一网打尽’,形成政府数据资源清单和数据共享目录。”亳州市政协副主席、市政府秘书长侯化告诉记者,他们为此专门成立信息局,统筹管理全市政务信息化建设,现已将市级44家单位507类6.5亿条数据整合到亳州市数据中心,构建了人口、法人和电子证照三大数据库,推动数据互联互通、互享互信,实现网上办事大厅直接从数据中心调取资料、证照。通过实名认证的个人、企业在网上申办事项时可直接调取本人资料信息,实现一键式申报。部门审核时可实现实时调取、实时比对,解决了上传材料多、资料真伪难辨等问题,提高了办事效率。
  目前,亳州网上办事大厅建设了1个标准规范体系,人口数据库、法人数据库和电子证照库3个基础数据库,数据交换、信息资源服务管理、统一用户管理3个服务支撑平台,网上办事大厅申报、审批和电子监察、大数据分析4个应用系统。网上办事大厅这张“网”目前统一整合了公安、工商、民政、人社、计生、卫生等共44个部门可共用的数据信息,开发出10多个功能模块,不仅实现了让老百姓上网就能办事,还可以自动生成评估、监督、查询、统计、短信平台等众多功能。“申报全天候”,不分工作日和周末;“审批不见面”,防范吃拿卡要。以上措施切实解决了有关部门 “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问题。
  2014年以来,安徽省亳州市立足政府职能转变,建设网上办事大厅,整合公共数据资源,以“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府治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就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日前赴亳州进行了调查采访。
  该网上办事大厅以政府权力清单为基础,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集信息公开、网上办事、效能监察于一体,为个人、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提供“一站式、全天候、全覆盖”的网上办事服务,进而实现向市场放权、为企业松绑、给群众方便的目标。通过网上办事大厅,亳州市政务实现了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腿”,变“面对面审批”为“不见面审批”,变“办事求政府”为“政府帮办事”的“三个转变”。
  “政府治理是一种权力,更是一种责任。从权责对称的角度,权力与责任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又为何分成两张清单?应该说,权力清单确实可以对应出政府部门的责任,但由于行政机关长期以来是权力本位型的,用权往往忘了担责,所以就有必要专设一张责任清单。责任的含义有两方面:一是分内应做之事,二是未做好分内之事遭受的谴责和制裁。行政权力的本源是公众,责任才是行政权力的本质。权力可以做减法,但原先淡漠了的责任必须做加法。责任清单不仅没有多余,而且有利于政府责任显性化、刚性化,让每一颗公章的后头都有可追责的锁链。”汪一光说,网上办事大厅其实就是政府的一个办事平台,靠中央、省、市、县通力协作,将亳州市所有政府部门的行政权力和数据资源整合建成 “一张大网”。
  破解难题的秘诀
  建设网上办事大厅,必须实现“四个集中”:权力事项集中进驻、网上服务集中提供、政务信息集中公开、数据资源集中共享。其中,最难的要数数据资源集中共享。
  过去,买一套房需要填报十几张表格,每张表三分之一以上填的都是重复的基础信息。这些都是政府拥有的基础数据,为什么不能根据身份证号码自动生成?“北漂”小伙为了办护照,返乡6次,补了5张证明,包括无犯罪证明、公司在职证明、公司营业执照、公司外派人员资格证明、本地身份证,先后跑了3000多公里。为什么不能通过综合数据联网,让政府部门从内部调取相关材料,而不是让老百姓急断肠、跑断腿……
  看到网络上一篇篇群众“办事难”的报道,杨敬农陷入沉思: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如何才能避免类似现象在亳州发生?经过调研,杨敬农发现,造成群众办事难的现象,除人为因素外,更多是因为各部门各自为政、各搞一套,没有一套公开透明的治理机制。“部门对数据资源的分割和垄断,制约了政府的协同管理水平、社会服务效率和应急响应能力。”
  据亳州市提供给本报记者的一份调研材料显示,亳州市网上办事大厅开通前,政府部门公共数据互联互通难、业务协同难、资源共享难,其核心原因是机制障碍和部门利益。由于部门利益作祟,数据难以开放,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很难真正派上用场。
  破解这些难题的秘诀何在?侯化告诉记者,为了实现数据整合的目标,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有时是市委书记亲自出马,有时是市长出面,很多情况下由他带队,跑省乃至国家相关部门不下几十次,为的就是获得这些部门在亳州的数据。
  之所以“要跑”,侯化说,这些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业都有自己的数据库,共享流通十分困难,由市本级建的数据库,通过市政府出面还好协调。但是有的垂直管理部门,数据库后台中心建在省级和中央部委,即便市政府需要,也只能“靠跑”。
  虽然预想到了可能遇到的困难,但侯化坦言,现实还是超出了他们的预估。
  其中,最难的是,“下”整合“上”,协调难。亳州市直共有52个部门,目前已完成44个部门的数据整合,其余的诸如红十字会等8个部门,与目前网上办事大厅要求关联不大,下一步再整合并不影响当前办事大厅工作的推进。在44个部门中,数据存放在省厅的有13家、存放在部委的有4家,整合工作需要跨级层、跨部门协同作战。
  目前,该市52个部门中,与政府网上办事大厅直接动态实时互通的仅有22个,定期拷贝更新数据资料的有10个左右,其余10多个部门数据虽已共享,但以何种方式、何种频率更新数据,各方正在协商。
  此外,软件服务商难“说话”,洽谈难。多数服务商为维护自身利益,以知识产权、系统安全稳定等各种理由拒绝对接数据,部分愿意对接的商家借机索要高额费用。
  经过与上级部门反复多次协调沟通,通过部门出面,再与服务商沟通,侯化介绍说,最终服务商都同意向他们开放接口,并且收费的只有少数几家。“好的创新肯定会得到认可。”侯化感言。
  从创新到变革
  据记者了解,如何创新政务管理服务模式,解决政府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营造行为规范、办事便捷、机会公平、服务优质的政务环境,亳州市多年来不断进行探索和尝试。
  2001年5月,亳州市行政服务中心挂牌运行。行政服务中心实行集中办公、一门办理,对涉及33个部门的266个行政审批和咨询服务项目,申办人只要走进中心就能全部“搞定”。
  如果说行政服务中心的成立,是免除群众多处奔波的“便民服务1.0版”,那么,发韧在谯城、推广在全市乃至全省的“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则是“便民服务升级2.0版”。2007年6月,谯城区试点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区设代理中心,乡设代理室,村设代理点,对223个行政审批和咨询服务项目实行“一室受理、全程代办”。
  2014年,“便民服务升级3.0版”—亳州市网上办事大厅正式上线,将部门服务管理的信息资源编织到一个由市政府牵头的统一数据库上,通过信息采集、比对核实和数据交换,进行信息资源共享和数据挖掘应用,实现信息资源的动态管理、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这样一来,就达到了再造政府流程、提升服务效能和城市管理精细化程度的目的。
  “从行政服务中心的建设到网上办事大厅的建立,不仅仅是让群众少跑一趟路,少跨一道槛,少走一遍程序,更是政府部门放下身段、俯下身子,由行政管理转向政务服务的一次重要自我变革。”侯化说。
  顺应互联网时代潮流的政务服务
  通过互联网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是亳州建设网上办事大厅的重要目标。
  周梦婕是亳州市涡阳县义门镇陶庄村村民,8月24日下午,记者在村里见到她时,她正趴在电脑前看信息。“还有几个月就要生了,实在闲得慌,就在网上学学。”她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在家过年时,村干部挨家挨户发传单,告知她们,过年后凡是外出打工需要办理流动人口证明、无犯罪记录之类的证明,不用再到镇上和县里,直接在网上办理就可以。当时,她并不知道这个网址对自己会有什么好处,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准备生宝宝的她2月28日在网上申请了生育证。
  “当时很快就办好了,邮局直接寄到家里,都不需要自己去拿。”周梦婕说,在办了生育证后,办其他业务她都是从网上办。“更方便的是,办了生育证后我就去常熟打工,今年5月怀孕后,打工单位需要提供流动人口证明,有了证明就可以在打工地免费产检,不需要每个月再跑回家产检,当时市里在常熟有个代办点,7月份我就在常熟办了证明,真是太方便了。”
  亳州市卫计委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科科长李华峰告诉记者,为了解决外出打工人员办证难,今年5月份,他们将网上办事大厅代办点搬进了流动人口联络站。目前亳州市已在江苏常熟、南通、南京市江宁区和浙江义乌、嘉兴平湖等亳州外出打工者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了5个网上办事大厅服务代办点和流动家园温馨e站,为亳州外出打工者提供政策宣传、生殖保健、证件办理、便民维权、就业指导等“一站式”服务。
  同样赞不绝口的还有家住亳州市谯城区菊花园小区的王运动。“不需要跑腿排队,在家里上网就能把营业执照办下来,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他告诉记者,8月25日上午,他在小区内的社区代办点递交了申办牛肉汤馆营业执照的申请,当天中午就接到手机短信,提醒他到小区隔壁的工商所去领执照,而且,一分钱不花。
  “会上网的城里人确实是方便了,但不会上网的农民怎么办?在我们代办点,只要带着身份证来,我们帮着办。”亳州市谯城区古井镇吕楼村代办员赵永华告诉记者,亳州市在每个行政村及超市都设立了代办点,不会使用网络的群众可以随时到代办点申办。待事情办结,政府会通过快递送达本人,也可到代办点取,不收任何费用。
  赵永华说,有了代办点,安排一个人就可以负责群众要办的事。相比以前,村干部要经常往返向上递交老百姓的申请材料,现在,一个星期去镇上交换一次,省时省力。
  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
  整合后的网上办事大厅,好处可以说是“看得见摸得着”。
  以办理老年证为例,该市信息局局长王宇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老人要多次往返民政部门,乘车、照相等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以往返2次、一次20元交通费计算,办理一个老年证仅交通费用就需要40元。亳州市现有人口630万,2014年老龄化率为13%,即80万老人。如果都去办理老年证,仅交通费用就需花费3200万元。如果算上他们的误工和其他费用,数目惊人。因此,全市80万老年人,只有不到10%的人办了老年证。而现在办理老年证,只要在网上提交一份申请,系统自动调取申请人信息,照片从身份证上提取,证件办好后免费邮寄给申请人,无须任何花费即可办好。
  此外,110个系统建设,平均每个系统仅软件就需要50万元,建设费用高达5500万元,每年运营费用每个系统5万元,合计运营费用550万元。而目前政府投入网上办事大厅及相关软硬件2000万元不到,最终建成不超过3000万元,每年运营费用只需200万元,节约一半成本。
  “全省一体化的行政权力事项库,将每个事项的基本信息和详细流程录入数据库,还就权力名称、事项类型、法定依据、裁量权等进行规范比对,形成基本目录并逐项编号,实行动态管理。同时,建设标准化的行政权力运行系统,也有利于规范执法环节和步骤。这好比为权力事项编发了‘身份证’,建立起‘跟踪卡’,形成全过程的闭环管理,努力使行政权力纳入法治化轨道。”杨敬农说。因网络公开透明的特性,网上办事大厅实现权力运行公开透明、网上留痕、全程监控,确保办事人与经办人员在办事过程中的“零见面”、“零接触”,有效杜绝了“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
  在杨敬农看来,网上办事大厅最明显的成效突出体现为“三个转变”:“即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腿’:群众办事网上填报资料,证件免费快递到家,足不出户就能将事情办妥,解决了‘门难进’问题;变‘面对面审批’为‘不见面审批’:网上办事全过程经办人与办事人零接触,群众办事不求人,打破传统的人情办事格局,解决了 ‘脸难看’问题;变‘办事求政府’为‘政府帮办事’:网上办事大厅将政府服务送到基层,将传统的群众办事求政府现象转变为政府向企业和群众推送服务,解决了‘事难办’问题。”
  来自亳州市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该市新登记企业、个体工商户分别为5599家、16575家,同比分别增长47.6%、33.5%,政府用权力的“减法”换回了市场活力的“乘法”。
  另据亳州市相关部门提供的材料,2014年12月1日,亳州市网上办事大厅上线运行;2015年2月25日,亳州下辖涡阳、蒙城、利辛三县网上办事大厅开通,亳州市、县政务进入网上办事时代。截至2015年9月底,已累计受理申报事项85.9万件、办结77.7万件,群众满意率达99%以上。现日均办件量2800余件,群众反映良好。
  整合之路在延续
  在网上办事大厅的平台上,亳州市还建设了 “我家亳州”APP和 “我要贷款”平台。“我家亳州”APP,是融政府管理、公共服务、商业利用的全方位、开放式、综合公共服务于一个平台,目前已集成了水电费查缴、光影亳州、公积金查询、网上办事大厅、市长热线、书香亳州、“我要贷款”等40个栏目,下一步还将陆续推出快速理赔、家政服务等栏目和服务,增加人脸识别强身份认证,实现移动支付。
  “‘我要贷款’是今年3月份,在整合全市各金融机构资源的基础上,构建的政府、银行、个人、小微企业、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多方开放式交流的平台。”亳州市信息局副局长张解放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平台共计注册用户8788户,发放贷款271笔、金额2.76亿元;正在办理贷款73笔、金额7544万元。
  “下一步,亳州还将在以下三个方面推进工作:一是加快完善网上办事大厅系统功能。在持续推进系统稳定性的同时,加强完善人脸识别技术,并实现在政府推送服务、资金发放类事项上的应用;加强办事项表单改造,并实现与数据中心的集成应用。二是加快开发手机APP客户端。在进一步完善电脑版申报的同时,加快建设手机APP,力争实现手机一键申报,进一步方便群众办事。三是着力完善市数据中心。严格按照‘集中建设,授权使用’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市数据中心,力争数据完整、准确、及时,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大数据内在的应用价值。”汪一光对记者说。
  “现在看,‘一张网’要更好用,网上办事大厅的建设,可以说是在与群众的期望赛跑,只有加快完善功能、优化用户体验,才能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从长远来看,网上办事大厅最具价值的是数据资源,‘互联网+政务’的最大能量也来自数据。我们将在数据汇聚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公共数据中心,充分发挥大数据对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支撑作用,在网上网下的融合创新中走向善治。”杨敬农告诉记者,在网上晒清单、推服务,目的是运用互联网思维、借助互联网力量来倒逼政府改革,是对政府自身是一种挑战,尤其是在网络上,行政机关的弊病极易被曝光乃至放大,但从全局来看,暴露问题恰恰也是网上办事大厅的意义所在,因为那些在网上被挑出来的问题,病根一般都在网下,需将网上的服务与网下的改革联动起来,补长政府服务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