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司法行政系统电子政务监察管理平台综述
本报记者王刚 特约记者马芳洲
- 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六五”普法验收——创新篇
信息化助推司法行政工作标准化升级
——平凉市司法行政系统电子政务监察管理平台综述
搭上信息化建设高速公路
“智慧司法”核心在于运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构建全覆盖的高速融合网络、智能服务环境,提高司法行政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公众的法治化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平凉市司法局自2013年以来,高度重视本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积极开发并完善“平凉市司法行政系统电子政务监察管理平台”,使全系统信息化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更好地服务中心、服务大局,增添了新的动力源,推动了司法行政管理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发展。
平凉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军江告诉记者:“‘智慧司法’是省司法厅党委着眼推进全省司法行政科学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智慧司法’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就好比为我们全面提高司法行政服务社会能力和水平修建了一条高速公路。近两年来,我们深刻领会‘智慧司法’的丰富内涵和发展规律,充分调研、合理规划,按照省司法厅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了解和把握社会公众对于司法行政各项业务工作的现实需要,对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应急指挥和全市律师、公证、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特殊人群管理等各项社会管理工作以及市、县局机关日常办公进行了科学系统的数字化平台建设,实现了监管、服务、决策、办公的现代化。”
2013年起,平凉市司法局依据全市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现状,提出建设一个以应用需求为导向,以智能化系统集成管理为目标,遵循“规范性、可靠性、先进性、经济性、扩展性、易用性、安全性”等原则的多业务应用综合网络平台,尽可能地简化办公流程,提高效率,节约成本,有力维护社会稳定,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经过近两年多时间的建设,平凉市司法行政系统电子政务监察管理平台已初步完成了日常办公应用、应急指挥和业务管理系统的设计建设和推广应用,逐步覆盖市司法局、7个县(区)司法局、平凉工业园区司法分局、114个司法所及全市各级法律服务机构,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形成了一个便捷、高效的数字应用平台,基本实现了不同部门、不同业务的高速共享、传输和应用,达到了视频会议到县,指挥调度到所,社区矫正监管到人,业务管理信息化,教育培训网络化。
体现司法行政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为了方便群众办证,提高服务水平,平凉市公证处在市区繁华地段租赁了235m2的公证业务用房作为便民服务窗口,设立了规范化的公证员办公室、接待室、音像室、财务室、资料室、会议室和档案室,并设立了户外和室内公证形象导视标识,投入资金53.5万余元,购置了办公设备、电子器材、办证软件,有效改善了办公环境,达到了省司法厅规范化建设要求。
平凉市公证处依托全市“智慧司法”工程建设,投入资金20余万元,在公证员办证室全部安装了诺特瑞办公软件和相关设备,将“受理-收款-拟稿-审批(翻译-水印纸)-制证-盖章-归档”等办公程序统一在电脑上完成,将受理、审查、出证、收费、存档等办证流程全部纳入信息化管理平台,实行100%网上办证,实现了“办证信息网上录入,办证流程网上规范,办证质量网上监督”的目标。
9月28日,记者在崇信县司法局看到,具备报到登记室、电子监控室、社区矫正宣告室、应急指挥(研判)室、训诫(谈话)室、心理咨询室、教育培训室、工作室、档案资料室9个功能室的崇信县社区矫正监管中心,已初步建立了集“信息采集、动态监控、学习教育、训诫警示、心理咨询、应急处置”等功能为一体的工作模式。
今年7月21日,省司法厅副厅长、监狱管理局局长钟智录在调研指导崇信县司法业务用房及社区矫正监管中心建设情况时,对崇信县司法行政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崇信县司法业务用房建设项目领导重视,布局合理,美观大方,环境舒适;社区矫正监管中心功能齐全,措施完备,严格落实了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帮困扶助三项任务。
“‘互联网+’网络普法联盟”打造普法平台
平凉市司法局坚持融合发展,市依法治市办公室倡导建立了“‘互联网+’网络普法联盟”社会公益普法模式,组织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开展与普法活动相关的信息收集发布、经验交流、宣传教育等工作,并面向社会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提升了品牌影响力。“‘互联网+’平凉网络普法联盟”以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县级以上司法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行业部门和社会组织为成员,利用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微电影,通过开设“政策法规”、“法治播报”、“法治微电影”、“法律知识库”、“法律案例库”等栏目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并将知名普法网站以醒目标志显示于网站首页,使之成为“法治导航”。目前,全市已有270家机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开设了各种形式的普法专栏,播送法治动漫、微电影、宣传片295期,发布法治宣传稿件1000多篇,为群众了解法治动态、获取法律知识提供了便捷路径。
平凉市司法局副局长李应权告诉记者:“市司法局党组创新体现时代特征的法治宣传载体,紧紧围绕省、市中心工作大局,结合群众文化需求和思维习惯,树立‘巩固传统媒体、完善网络媒体、发展移动媒体’的普法宣传理念,探索打造访谈论法、讲堂释法、网站问法、视频播法、短信送法、微信议法、微博学法等具有平凉地域特色的多元、立体、常态法治宣传平台,实现普法格局由单打独斗向强势集合转变、普法形式由单向发布向沟通互动转变、普法思路由被动回应向主动引导转变,努力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以“智慧司法”发展助推司法行政工作新跃升
陈军江说:“信息化、数字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智慧司法’既为司法行政工作改革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给司法行政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们紧抓信息化、数字化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建设了涵盖法制宣传、律师公证、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各项司法行政业务的应用系统,不断提升信息的实时实用性,这既是司法行政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提升司法行政工作的迫切需要。”
自2013年起,平凉市司法局积极探索,初步建立了“平凉法援”新品牌。在全市实施“法律援助爱心卡”进乡村、进社区、进工地“一卡三进”活动,受到困难群众广泛认可,也得到了省司法厅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有力支持和肯定,并在庆阳、张掖两市进行了成功推广。着力打造“法律援助服务圈”,在全市各县区成立了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将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等业务全部进驻;依托乡镇司法所、工会、妇联、看守所、驻军单位等组织,建立了153个法律援助工作站,初步形成了“城市半小时,农村1小时”的法律援助服务圈;在全市9个法律服务中心和30%的法律援助工作站建成电子监察系统,推广实施“一卡、一线、一中心、一实事和一网站”为主要内容的“平凉法援”精品工程。初步实现电话受理、网上受理、网上指派、网上跟踪督办的“平凉法援”新模式。
平凉市司法行政系统电子政务监察管理平台是全市信息化汇聚中心及指挥终端,管理指挥各个监控设备的前端,对全市所有司法所及法律服务机构实时上传的视频和资料信息进行汇总,并做到市司法局与县(区)司法局、乡镇司法所的三级视频互联互通,实现视频会议功能,实时提供相关会议功能,进而达到节省时间,节约经费,便利工作的目的。电子监察监管平台通过实时前端视频图像采集,及时对所辖区域社区矫正对象的接收、宣告、训诫、谈话、警告、解除矫正等执法活动进行全程电子监察,并结合GPS定位系统,及时掌握社区矫正人员的活动情况。同时通过建立社区矫正每月两个“八小时”监管制度,确保使教育学习活动在电子监察系统下进行,社区服务活动通过执法记录仪进行现场录像,实时将视频和语音资料作为执法证据进行保存和上传。确保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两个“八小时”落实到位,切实解决司法所在管理社区矫正对象工作中存在的脱管、漏管和走形式等不作为、乱作为现象的发生。
电子政务监察管理平台,通过对服务窗口或服务区域的视频通讯功能,方便快捷的指挥调度司法所工作人员,并对司法所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工作效率进行远程督查,切实解决执法不公、不作为、乱作为、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和效率不高、服务不优、难以问责等突出问题。使之成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千里眼”、执纪问责的“数据库”和执法执纪的“监督员”。
目前,平凉市司法行政各业务工作基本实现自动化和现代化,业务数据体系已初步建立,各类信息数据自动分类、智能分析、自动统计、预警跟踪,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直观的效果反映全市司法行政业务工作整体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进一步提高了内、外沟通交流便利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有效管理、降低成本。这种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转变,拓展了司法行政工作领域和工作深度,增强了司法行政工作持续稳步发展的后劲,客观上提升司法行政工作整体态势。
- 短评
成效与启示
本报评论员
大力推进“智慧司法”建设,是新形势下提高司法行政工作水平、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的迫切需要。平凉市司法局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司法行政信息化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大力加强“智慧司法”建设,通过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技术,深入推进司法行政各项工作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
平凉市司法行政系统电子政务监察管理平台是新形势下提升司法行政工作效能、强化行政执法力度、提高法律监督能力、健全和完善法律服务工作机制的重要举措;是规范执法行为,促进公正执法,维护执法秩序,保障工作人员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是促进基层司法所、法律服务中心、律师事务所、司法鉴定所、公证处进一步转变工作理念和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依法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平凉市司法行政系统电子政务监察管理平台将信息化和电子政务整合,极大地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扩大了政务信息公开范围,有效地节省了行政资源。